陶渺也可一人回去,但她始终想同韩奕言一起回去,她想把他带到孙玖娘的坟前,告诉她阿娘,她此生嫁了一个多好的男人,过得多幸福,让她放心。
“是真的,我已同陛下告了假。”韩奕言望向陶渺眼中的笑意,也忍不住勾唇笑起来,“我确实该陪你回去一趟了。”
陶渺倚在韩奕言的怀里,小别村时的往事种种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分明似在昨天,却已逾十年岁月。
她偶尔会想,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若她没救下伤痕累累的韩奕言,或韩奕言没有倒在她的屋后。
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太一样。
“怎么了?”
陶渺笑了笑,“没什么。”
管它什么如果,这世上哪来那么多如果。
这一世,她有他,有孩子们,有疼她的亲人。
从一开始,她做的便是最好的选择。
第85章、番外二
“母亲,渺儿不想去骑马。”
闻清蔓整理着陶渺身上的骑装,忍不住笑道:“你既已答应了九公主,哪有反悔的道理,若到时真的害怕,便站在一旁看着,不骑就是了。”
陶渺微微叹了口气,倒不是她胆子小,只是幼时在街上跌倒,差点被马踏过的经历令她始终心有余悸,可毕竟是九公主的邀请,她不好不应。
“好了。”闻清蔓围着陶渺转了一圈后,将她推至镜前。
澄黄的铜镜里映照出一个姿容绝艳的少女,琼鼻粉腮,柳眉朱唇,一双潋滟的眸子似氤氲着水汽,顾盼流连间,媚意丛生。剪裁得当的劲装裹出她窈窕的身姿,竟也显出几分英姿飒爽。
“我家渺儿当真好看,你父亲听说你要去学马,特意命京城最好的裁缝铺子赶出了这件衣裳呢。”
听到“父亲”二字,陶渺勾唇笑起来。
她父亲是如今的当朝首辅,天子重臣。可真论起来,她其实并不是她父亲的亲生女儿,她的生父另有其人。
其中弯弯绕绕,跨越了十几年,着实有些复杂。
且说她母亲闻清蔓,是安国公府的嫡姑娘,老安国公唯一的女儿,她曾在四岁时走失,被人拐卖到了云州天香楼,以陶茗儿之名一待就是十几年,便是在那里,她遇见了陶渺的生父林尧。
林尧自称是商人,凭借出众的才华赢得闻清蔓的芳心后,将她赎出了天香楼。
闻清蔓以为林尧是良人,将自己托付给了他,很快怀了身孕。不久,林尧以做生意为由离开,承诺再回来时会将闻清蔓带去京城,给她一个名分。
闻清蔓满心欢喜地云州等待着,忽在一夜突然想起自己的身世,为了给林尧一个惊喜,她偷偷北上去了京城,来到安国公府。
认回亲人,重新拾回自己安国公府嫡女的身份后,闻清蔓托兄长寻找林尧,本想给他一个惊喜,却发现林尧并非商人,而是翰林学士,家中也已有妻妾,甚至膝下都有了三个儿女。
他骗了她。
后林尧极力挽留,可闻清蔓心灰意冷,态度决绝,只说腹中孩子往后是安国公府的人,与他毫无关系,让他莫再纠缠。
太后得知此事,气愤难当之下,告知天弘帝,由此她的生父林尧被贬至偏远的洹州。
闻清蔓生下陶渺后三年,始终独身一人,不愿再嫁,可却在一次宫宴偶遇了云州故人,那人便是陶渺如今的父亲,陶恒。
说来也巧,陶恒原是云州一穷困书生,当年被同窗硬拉着去过一趟天香楼,便对陶茗儿也就是闻清蔓一见钟情。可对那时的陶恒来说,闻清蔓是遥不可及的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而且他也没有能力接近她,赎她。他做过最出格的事也只是为闻清蔓送过一副他画的丹青。
纵然闻清蔓随林尧离开后,陶恒也对她念念不忘,可看到她能有一个好归宿,他打心底为她高兴。后两年,他金榜题名,高中探花郎,被封为大理寺卿,没想到有一日居然会在宫宴上与闻清蔓再遇。
得知闻清蔓如今是孤身一人,陶恒便不由得起了心思,从前他觉得自己无法给她好的生活,可如今他有了官职,不必担心温饱,家中也没有妻妾,虽配不上安国公府显赫的家室,但他有信心能让闻清蔓过得好。
被陶恒求爱的闻清蔓因着从前的经历很是犹豫,更何况她并非完璧,甚至还有一个孩子,且因从前沦落风尘,在坊间的风评并不好,可以陶恒的条件全然可以找个清白干净的名门贵女。
她拒绝了陶恒,本以为陶恒很快就会放弃,可不曾想,陶恒就是认定了她,不肯放弃,并且全然不介意陶渺的存在,对陶渺极好,一坚持便坚持了两年。
太后和安国公夫人乔氏也算看到了陶恒的诚意和真心,纷纷劝说闻清蔓莫要错过,闻清蔓其实也在这两年间对陶恒心生了好感,犹豫再三,在询问了陶渺意见后,才终于答应嫁给陶恒。
他俩婚后,陶渺便随了陶恒姓,从闻渺变成了陶渺。
陶渺看着镜中的自己,思绪慢慢回笼。
一切收拾妥当后,闻清蔓才将陶渺送出了门,安国公府的马车已等候多时了。
闻朗站在马车边,见二人行来,提声唤道:“姑母。”
眼前眉清目秀的少年是陶渺的表兄,她舅父安国公唯一的儿子。
闻清蔓点点头,嘱咐道:“朗儿,渺儿交给你了,她胆子小,你今日且得多照应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