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跟到门口,“也别在外头待太久,听到没?”
“知道了!”
……
就这么一小会儿,冯远道已经指使冯谅,在后院背风的地方架起了一个小火堆。
小七小跑着跟去父亲身旁,为了不让斗篷漏风,她两手一直紧着身前斗篷的毛边。
六郎一路跟在她的身后,两个人在火堆前一起停了下来。
“谅叔在这生火是要烤什么?”小七问道。
“哦?给山鲛褪皮。”冯谅笑着回答?“山鲛的皮烧起来不太好闻,所以焚香之前?要先过过火?把皮去了。”
正说着,冯远道已经卷起了过腕的绒袖?他用半臂长的铁夹钳起一根拇指长的山鲛条,轻轻在火焰的边缘晃了一下。
小七听见一声轻微的爆裂声?等冯远道将过了火的山鲛重新丢回掌心时?山鲛皮已经发黑、卷曲,轻轻一碰就剥落了下来。
“……好香啊。”小七小声感叹。
被灼烧以后,这些小小的枯藤突然散发出一股与从前全然不同的辛香,小七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却一下被外头的冷风冻了个激灵?猛地打了个喷嚏。
冯远道连忙伸手护住了身旁的山鲛,“啊你小心一点!”
小七半张脸缩进了斗篷里,坐去了冯远道的旁边。
六郎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伸手问可否让他也试试,冯远道把铁夹交过去?在一旁悉心指导。
六郎很快上手,又转身问小七要不要来?小七摇头谢绝,只是道?“能再给我一小把烧过的山鲛吗?”
冯远道抓了一把递给女儿。
“这批山鲛好啊,不愧是梅先生找来的药材。”冯远道感叹。
“是啊?”冯谅附和道?“毕竟是太医院出来的?有门道。”
冯远道连连点头,“真是,这么新鲜的山鲛,感觉大了以后就没再见过了……”
小七往父亲那边靠了靠,“这都是为祖母的忌日准备的吗?”
“是啊。”冯远道拿铁夹稍微捅了捅火,“对了,这事儿就不用在你们姑婆面前提了。”
“为什么?”小七眨了眨眼睛,“难道这件事一直是瞒着姑婆的吗?”
“那不至于,”冯远道叹了口气,又笑,“家里哪里还有什么事瞒得过她呀……是你姑婆和你祖母感情好,所以这些年一直没走出来,这些事你们这些做小辈的,能不提就别提了。”
小七坐直了背,她今早听李氏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就想问了详情了。
“六哥见过祖母吗?”小七突然看向六郎。
冯六郎摇了摇头。
“六郎哪里会见过,你们祖母去世的时候,阿嫣都还没出生,”冯远道笑了笑,他看着火光,低声道,“也是天意弄人啊,撑了那么久,差一点就能见到孙女了……”
小七若有所思,“她是病逝的吗。”
“也不算吧,就是身体弱,一直也没调理过来。”冯远道答道,“你祖母平时不怎么出门,除了去岱宗山六符园守陵,就是待在家里。”
六郎突然笑了一声,“……那不是和阿姐一样?”
小七一怔——对哦。
冯远道也笑起来,“是有点,但还是不太一样……”
回想起都已经不在世上的双亲,冯远道的脸上慢慢浮起一些温情。
阿嫣的秉性确实和母亲很像,虽然她们都经常一个人待着,但母亲冯黛既不侍弄花草,也不抚琴烹茶,听长辈说,冯黛唯一的爱好就是制香,但那也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那些制香的原料和工具一直堆放在家里落灰,冯远道记事以后,很少再见母亲碰过。
冯黛总是在读书,读一些晦涩、艰深的典籍,冯远道尝试过去理解母亲的世界,但那实在超出了他的所能。
有时候冯远道望着女儿,确实会想起母亲的影子,尤其是在冯嫣开启了灵识以后,她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也变得不爱出门,总是一个人郁郁寡欢地站在院子里。
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缘由,冯远道从那时起格外愿意去教冯嫣如何照顾花鸟——在他因为自身平凡而颇感自卑的少年时代,正是这些东西驱散了他许多孤独。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冯嫣也是他这么多孩子里,唯一一个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人。
第二十二章 一点遗憾
说到底,两个人的底色不一样。冯远道如此想着。
母亲是与尘世完全疏远的,阿嫣不一样,阿嫣活泼得多……她不爱见人或许是随着她的长大而慢慢生发的性情,但在她身上,始终有一种不曾在母亲身上见到的生机。
看着冯嫣一点一点长大,冯远道觉得自己心里的某个缺口慢慢弥补。
如果说母亲的早亡确实给他带来过什么遗憾,大概就在这里了。
他有时候忍不住会想,倘若母亲也能和他一起慢慢陪着阿嫣长大,那块横亘在她与尘世之间的冰山,或许也能消融一些吧?
只是世上没有如果了。
火焰在所有人面前哔哔剥剥地燃烧,小七望着父亲突然落寞起来的神色,不由得靠得离他更近了一些,“爹,你别伤心。”
“我不是伤心,”冯远道说道,“我就是有点感慨,日子过得好快……一眨眼就二十年了。”
他看了一眼小七和六郎,“你们一下就这么大了。”
小七撑着脸,“为什么每年祖母忌日您都要上山焚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