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菜都会提前做好,在炉上温着。
因怕清蒸清炖的菜,被主子们尝出不新鲜。所以尚膳监所有的菜肴都有个共同的特点甚至是味道,那就是‘燔炙酿厚’,即多用熏烤的做法,然后淋上各色味道重的酱汁。
比如让皇帝摔筷子的菜,就是一盏燕窝鸽蛋。
这道菜是必须得清炖才上佳,高朝溪的小厨房就会做这道菜。
结果尚膳监上的大概是不知道啥时候的预制菜,依旧秉承着他们过去的做法:熬一大锅猪油,到了各宫用膳的点儿,就给每道温吞吞的菜上浇一大勺——这不,就从温菜变成热菜了?也尝不出新不新鲜来了,毕竟,猪油糊嘴。
说起来,姜离当日的气恼,也不全是作伪。
被猪油糊了个够呛的她是真的心疼食材。她所在的华夏,托袁爷爷这种神仙下凡的福,绝大部分同胞都已经不会饿肚子了,但大家还是以珍惜粮食为荣,也很热爱美食。
而在她认真研究过尚膳监的制菜后,发现根本就是暴殄天物!
高朝溪记得皇帝当即就把尚膳监的人叫来问责,而尚膳监绝不肯独自背这个锅,叩首委屈回禀道:尚膳监是负责做皇帝的菜没错,但所用之物,别说主食材了,就算是香料,都得由光禄寺供给。
新不新鲜的,他们也没法子啊。
这还不算,做法他们也不能自由发挥,什么食材用什么烹饪之法,用什么搭配,也全都是光禄寺写好了单子,他们这些内庖太监只能照办!*
尚膳监也久知道宫内主子都嫌弃他们的菜,但他们也心里苦哇。
而且……
尚膳监的宦官也不知是跟光禄寺关系不好口不择言,还是秉承着‘我倒霉大家都得死’的优良传统,直接跟皇帝告状道——
陛下明鉴哇,我们尚膳监虽然做的难吃,但您看是不是鸡鸭没少大腿,燕窝也是满满一碗,不但不偷工减料,而且起码都是熟的吧。
可就在几月前,朝鲜使臣来朝贡,光禄寺上的宴席肉都是生猪肉,酒都是掺水的,不应该说,水里都是掺酒的!
他们随宴的宦官亲眼看着,尚膳监信誓旦旦道:“那些外夷使臣都没动筷子!”
这事儿姜离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想想朝鲜使臣会记载:啊,好失望,原来中华是美食荒漠。
血压高了。
大英竟是我自己。
姜离就从那日起,非要整治光禄寺不可。
尤其是在听高朝溪在旁提起光禄寺的厨子数目。
“咦,光禄寺如今九千多名厨役呢,比起太宗皇帝当年多了一倍还多,竟然还忙不过来。连外邦使臣的宴席也如此荒疏,实在是有失体统。”
姜离:“九千个厨子每日就做出这等菜来?!那光禄寺关门算了!”都别拿朝廷俸禄了,回家吃自己吧。
尚膳监的宦官完美把锅转走,还不忘抹着眼泪补刀道:“陛下若肯整饬光禄寺,实是奴等的福气。”
俨然一副他们也是受害者的模样。
尚膳监虽是一推二五六,冤枉的好似那窦娥一般。但姜离也是深谙职场之道的人,并不全信。
姜离也不自己去跟这些人斗心眼,亲自去查宫中御膳的猫腻——转手就将尚膳监交给了皇后,让她再选一些会算账,在家也料理过家务的妃嫔、出色的宫人出来,整一整尚膳监。
姜离当时想起的就是王熙凤料理宁国府的情节。
她相信这偌大的后宫,如凤姐儿般有管事理家之才,但却无事可管只能闲坐荒废的嫔妃宫女,只怕多如繁星。
何况这并不是什么额外的负担,而是与她们生活质量切实相关的事。
谁不愿意每日吃的好一些呢。
果然自皇后领了这件事去,嫔妃们那真是响应者如云,一言以蔽之:天下苦尚膳监久矣!
需知,原本太祖的《皇明祖训》有定,连皇后都是“只许内治宫中诸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1]
尚膳监是与外头官衙颇多关联的部门,原来哪里有妃嫔插手的道理?
妃嫔们名义上是主子,实则这些‘各监’还会反过来挟制她们。
人非草木,总有动了口舌之欲的时候。然而她们但凡想吃一口份例外的东西,都得真金白银地掏钱。
甚至有些地位低的妃嫔,拿出银子来,都得看人脸色。
如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皇帝亲自下旨让她们反过来管着尚膳监!
**
高朝溪带着一支桂花进入了安宁宫。
说起来,这些日子后宫最大的事儿,就是众嫔妃常聚在皇后娘娘处,讨论尚膳监的弊政。
但高朝溪更特殊一点。
她没有加入整治尚膳监小分队——
因她通文书,皇帝这些日子常叫她来代写口谕。最开始听到皇帝此意时,高朝溪当时就惊了,下意识慌忙请辞:后宫不得干政,是她们刚进宫就被耳提面命的最要紧的铁律之一。
结果还没开口,忽然想起来太祖的牌子被皇帝撤了……
而皇帝直接把朱笔塞给她:“朕懒怠见朝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6_b/bjSBG.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顾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