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病弱”谋士,战绩可查_积羽成扇【完结】(89)

  眼前的衣襟随着呼吸一起一伏,呼吸的热气源源不断地喷在他的耳边,把耳朵烤得发烫。

  顾至沉思了片刻,再度闭上眼。

  他果然是在做梦。

  还是等梦醒吧。

  第67章 束手无策

  等再次醒来, 天色已经大亮。

  靠墙睡了一夜,顾至却不觉得肩背酸疼。他身上好似盖着一层衾被,略动了动, 那柔软而温暖的衾被滑至胸口,被一只手捞了回来,牢牢裹住肩。

  柔软似罗缎的碎发拂过脸颊,带来一丝痒意,也让顾至逐渐清醒, 后脊慢慢僵直。

  他正枕着一人的肩窝,鼻尖萦绕着熟悉的气息。

  闭着的眼缓缓睁开一道缝,又立即闭上。

  梦中不会只有触感与嗅觉, 而看不到任何画面, 他并不是在做梦。

  那么昨晚……

  “醒了?”犹如春日暖风的声音在耳旁响起, 中止了乱糟糟的思绪,

  “先吃一点糗饼,垫垫肚子。”

  顾至睁开眼,向下一扫, 发现盖在他身上的并不是衾被,而是一件格外眼熟的冬衣;向上抬眸, 近在咫尺的面庞占据了半个视野, 白玉般的肌理依稀可见。

  顾至弹射起步, 连忙将自己的脑袋从荀彧的颈窝拿开:“莫非我昨日睡相不佳——”

  “并非如此,”

  见顾至要将身上的衣揭下,荀彧抬手制止,

  “你气血有损,受不得凉。醒来需缓上片刻,等适应了冷热, 再褪下不迟。”

  顾至看着他身上的中衣,坚决推拒:“我本就穿着外袍,并不妨事。倒是文若,莫非一直将纩衣予我……”

  荀彧只是道:“我并不冷。”

  “怎么会不冷。”

  顾至握着荀彧的指尖,感受着上面冰……炽热的温度,沉默。

  荀彧眼中掠过一丝笑意:“信了?”

  顾至沉思,顾至怀疑人生,顾至仍然坚持要将纩衣还给荀彧。

  只是他刚动弹了一分,就听荀彧忽然询问:

  “陈公台去了何处?”

  顾至极其罕见地生出了一分心虚。即使再来一次,他仍然会把陈宫打包带走,但瞒着荀彧,在对方眼皮底下放跑谋逆未遂的“逆贼”,这双份的先斩后奏……即使荀彧不追究,也定然被他惹恼了。

  在装傻充楞与坦白从宽之间,顾至果断选择了后者。

  “听闻许汜曾给陈公台写过一封密信,正是这封密信,让陈公台察觉了端倪,起了谋逆之心……”

  顾至从头开始讲起,只讲了两句,便察觉到了不对。

  怎么这纩衣还在他的身上?

  他强硬地将纩衣推了回去。这一回,荀彧没有拒绝,披上纩衣,从鞶囊中取了一块糗饼,连同水囊一同递给顾至。

  “囊中的水冷了,慢点饮,少饮一些,待含得微热了再吞咽。”

  大约因为昨日偶然出现的低血糖,甫一醒来,荀彧就督促他用食。

  想到那小小的鞶囊中,除了官印,最多只能放两块小巧的糗饼。昨夜他已食了一块,这应当是仅剩的另一块。

  顾至正想将这块糗饼一分为二,荀彧却像是看透了他的所想,温声道:

  “这糗饼不过半个巴掌大,扛不住饿,你先用着,一会儿我们去对面用一些朝食,打一打秋风。”

  这个对面,自然指的是枣祗家。

  难得从荀彧口中听到一点带着促狭意味的话,顾至忍不住看向他,短暂对上那双含着笑意的眼,又将视线错开。

  见顾至一声不吭,三两口将饼吃完,荀彧递上一片绢帛,让他拭手。

  “昨日你将我带到暗处,是因为魏子京背叛,你不愿打草惊蛇?”

  “并非怕惊扰了蛇群,只是为了引蛇出洞。”

  顾至只说了其中一个缘由。想到昨天从白波军口中撬出的消息,他怏怏不乐,

  “昨夜,拐角藏了几人,都是魏子京的同谋,我担心他们带了手弩,对文若不利……”

  荀彧立时想起陈宫府上的那两支弩箭:“莫非此事亦与笮融有关?”

  能合法持弩的唯有州郡的长官,且不是人人都有。拥有便携手弩的更是凤毛麟角。

  “不止此事,就连博平城的变故,当中也有他的手笔。”

  顾至将博平城发生的事全部道出。包括他从许汜那窃听到的对话,笮融针对荀彧的阴谋,陈宫的选择,张燕的态度,荀攸的飞来横祸……事无巨细,全都抖给了荀彧。

  荀彧起初听得格外认真,但当听到荀攸被人当作“荀司马”,抓捕入狱,荀彧眼中现出短暂的困惑与恍惚,仿佛怀疑自己听错。

  “公达一切可好?”

  “看起来尚可。”顾至斟酌着道。

  董卓提前暴毙,荀攸在长安狱中关押的时间不长,虽然途径博平的时候又被抓了起来,但只关押了几天,两次都没有受什么罪。

  “不过,他现在正留在博平收拾烂摊子……也许不那么快乐。”

  顾至实事求是地说道。

  荀彧对他的行事作风格外了解,对荀攸留下的缘由多少猜到了一些。

  他无奈地笑道:“公达是我的子侄,但比我年长一些,心中自有成算。他若留下,绝非因为你我之故,必然有他自身的考量。”

  荀攸从小父母双亡,被他的叔叔——荀彧的堂兄荀衢收养。因为寄人篱下,又在年幼的时候被喝醉的荀衢所伤,荀攸的性子比其他族人要沉闷一些,总是独来独往,并不与他们亲近。

  当荀彧八岁时,再度见到这位比他大了六岁的子侄,荀攸已长成沉默寡言,独行其道的少年,与他这位年幼且差着辈分的从叔并没有多少投机之语。

  顾至隐约察觉到荀彧的愁思,斟酌着开解:“公达若愿意留下,今后便有了更多相处的时日。我们可叫上阿兄与奉孝,到公达那串个门,尝尝炳烛做的咕咚锅。”

  荀彧只笑未答,问起了正事:“枣将军的家眷去了何处?”

  “他们被徐元直带去了另一处安全的住所。”

  “徐元直?”

  “徐元直是阿兄的旧交,单名庶,曾名徐福,是一位游侠……”

  顾至简单描述徐庶与他相识的经过,荀彧听了许久,恍然自语。

  “原来那一日……”

  顾至望着荀彧,却听荀彧收了话音,改口道。

  “即使枣将军的家眷安然无恙,不会被叛军所胁,为防变故,我们还是需要将所有的事告诉枣将军,与他透底。”

  “我与文若所见略同。”顾至说道,“昨夜,我便与元直协商,让他找个机会,带枣叔去见一见家人,再将城中的异动如数告知。”

  他打量着从窗棂缝隙投入的亮光,算着天时:

  “若他动作迅速,指不定已经与枣叔通过气……”

  话音未落,木窗忽然被人叩响,发出二长三短的闷声。

  随后,门外传来一声不堪入耳的猫叫,像是声音粗沉的男子在进行拙劣的模仿,听得人耳膜发疼。

  顾至险些笑喷,他控制着面上的肌肉,低声叨念了一句:

  “说曹操,曹操到。”

  荀彧沉默许久,将声线压到最低,不解地询问:

  “……与主公何干?”

  顾至一时失语。

  他该怎么解释,他刚刚说的只是一句谚语,其实,的确,跟曹操没什么关系?

  好在荀彧并不深究,即使知道来的人是被顾至信任、与志才交好的徐庶,他也仍然站在顾至身侧,隐隐将他护在后方。

  没过多久,窗外爬进了一个人影。

  那人影背着一个布囊,一进来就蹑手蹑脚地合上窗子,不让一点寒风漏进屋内。

  狗狗祟祟地做完这一切,徐庶安然转身,正对上一张陌生而秀俊的脸。

  想到自己方才抛出的暗号,徐庶忽然觉得有些尴尬。

  他望着面前这个相貌不凡,气质卓越的青年,隐约觉得对方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是……”

  顾至从荀彧的身后冒头:“他是濮阳城的别部司马,荀文若,代行东郡太守之职。”

  徐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这眼熟之感从何而来。

  他与荀攸的容貌确有几分相似,也难怪许汜抓错了人。

  他解下身后略显笨重的包裹:“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带了朝食……”

  顾至瞧他从包囊中拿出食材,又拿出一坨黑漆漆的器具,惊异瞠目:

  “你怎么把锅也带来了?”

  徐庶不以为意:“这冷食,哪有热饭好吃。我带的这口甗,上面可以蒸饼,下面可以煮汤,方便得很。”

  顾至看了荀彧一眼,笑道:“多亏元直雪中送炭,我不用悄悄潜入枣叔家中打秋风。”

  荀彧听出了顾至的言下之意,唇角漫起一道弧度,可那弧度,很快停在半空。

  他看着手忙脚乱忙活的徐庶,又看向指甗为锅,仿佛没有见过炊具的顾至,停顿了许久,方才出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