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病弱”谋士,战绩可查_积羽成扇【完结】(90)

  “不知徐兄,可会做饭?”

  徐庶拼接锅具的动作一顿,抬头看向顾至二人:“难道你们不会?”

  无言的沉默,被日晒烘干,洒落整个屋舍。

  顾至迟疑道:“只是蒸煮,应当不难?”

  事实证明,蒸煮确实不难,但把米饭蒸熟,需要耗费的时间与柴火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

  荀彧缓缓道:

  “此物,应当只是热饭所用……”

  热饭,把熟了的饭加热,而不是把生米放在上面蒸。

  顾至看着逐渐变成化石的徐庶,很想问问这位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游侠——以往在城外赶路的时候他都是怎么生存的?不会每天都拿出干粮啃,或者随机找一棵野草,哞的一下吞掉吧?

  然而,想起徐庶竭尽所能的帮助,顾至终究没有问出扎心之语。

  他既是询问,也是岔开话题地说道:

  “你可与枣叔说了昨夜的变故?”

  徐庶回过神,将食材兜回布囊,回答:“我还未找到恰当的时机。”

  “既然如此。”顾至一锤定音,“我们便去对面打一打秋风,再找个机会,将枣祗绑走。”

  徐庶听着他状若土匪的言语,惊得掉了包裹。

  第68章 平乱

  徐庶原以为顾至这话只是在开玩笑, 没想到他真的摸到枣家后厨啃了一顿早餐,还将枣祗“绑”了过来。

  见荀彧平安无事,枣祗舒了口气, 目光投向一旁,对着正指使庖丁片烤鹅的顾至:

  “顾郎,你……罢了,等你吃完再说。”

  顾至将片好的烤鹅一分为三,另外两碟交给荀彧与徐庶, 给枣祗留了个鹅头。

  枣祗哭笑不得,找了一张胡床坐下。

  等三人用完餐,与他说起昨日从白波军口中问出的情报, 枣祗原本舒展开的神色再次变得难看不已, 与他旁边的鹅头如出一辙。

  “子京也背叛了?”

  从曹操最信任的魏种背叛, 到他最信任的一部分亲兵背叛, 再到负责城防魏子京……背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让枣祗在震怒之余,不免多了几分麻木。

  “这还不是全部, ”顾至无情地落下最后一击,“其余背叛者藏在暗处, 数量多少, 尚且不得而知。”

  枣祗头痛不已:“这该如何是好?”

  “若暗中排查, 易打草惊蛇,人心惶惶。”

  荀彧陈述着厉害,“不若效仿世祖。”

  在枣祗与徐庶低眉苦思的时候, 顾至已听明白荀彧的言下之意:

  “捉细作,除首恶?”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正是如此。还得劳烦枣将军亲力亲为,振奋军心, 揪出‘首恶’才是。”

  枣祗不知荀彧因何而笑,没有多想:“可我要怎么揪出首恶?”

  顾至察觉到荀彧投注的目光,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德为胄,以义为剑[1]。”

  这是《盐铁论》中的一句话,枣祗曾经读过,也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不明白它与抓叛徒有什么关联。

  荀彧从旁解释,补充条理:“我昨日在巷内,检查了白波军掉落的佩刀。那些刀具工艺奇特,与西凉军备的锻造手法颇为相似。”

  枣祗在军政上并非一窍不通,顿时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只是……

  “仅仅锻造手法相似,不能作为他们勾结西凉兵的证据。”

  就算工匠们能看出锻造工艺的相似之处,普通士兵也未必相信这个说辞。要是再被有心人煽动,反说他们污蔑,那可就糟了。

  “为何需要证据?”顾至忽然开口,寓意深长,“既然知道细作们勾结的是谁,那便按照他们所勾结的势力,‘制作’一些证据。”

  过程不重要,结局对了就行。

  枣祗大受震撼:“伪造?”

  旁侧的荀彧想起顾至计守濮阳时,曾将陈宫的字迹模仿得丁点不差,心中有了猜测。

  顾至补充道:“虽是无中生有,倒也不算污蔑了他们。”

  那笮融也喜欢造假,曾经假冒“顾彦”的名义,给曹操送了信匣。

  既然他这么喜欢这种招式,那他就以牙还牙,将这些“假”给他造回去。

  枣祗压下震惊,将身子凑近了些,叽叽咕咕地合计了一番。

  等商讨出对策,他舒了口气,想起了另一件正事:

  “元直将我的家眷送到了安全之处,可有留意到——其中有一位十余岁的少年,穿着皂色的常服,腰间束着双鱼玉钩?”

  看着枣祗似有几分紧张的模样,顾至猜到了什么,略有些不可思议:

  “世叔该不会……将那位天子藏在自己的家中,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亲属?”

  见枣祗擦着鼻尖,已是默认,顾至无言可对。

  难怪昨晚那些敌军一窝蜂地涌入枣家,把他们团团包围。原来不是冲着抓人质威胁枣祗来的,而是冲着“天子”来的。

  枣祗明知道那个“天子”大概率是假的,却还是把人请到家中,真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是其他人都与枣祗一般,明知有异,却还是对“天子”敬如上宾,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诸侯拥兵自立,想要自己当皇帝了。

  顾至心底吐着槽,倒是没有对枣祗此举多做评价。

  枣家已经被彻底清理了一遍,枣祗只留了老家带来的护卫,把守着院落,又以身子不适为由,在府中做着准备,不让任何人靠近宅院。

  顾至今天仍有些困倦,在枣祗新安排的一间卧室休息,睡得昏天暗地。

  醒来的时候,他在案上看到了一只木匣,旁侧躺着一片木牍,上面笔走游龙地写了两个字。

  “赠礼。”

  顾至一怔,想起了昨晚那些胡说八道。

  荀彧问他生辰之礼能否隔日再补,他当时只想着早点把算账一事翻篇,就说“不生气就是最好的赠礼”……没想到荀彧仍惦记着补赠礼的事。

  带着说不明的心情,顾至打开木匣。

  匣中躺着一只玉簪,簪体简约流畅,通体莹润,尖头那一侧被细致磨圆,簪尾刻着少许竹纹,让这简约的直簪多了几分雅致。

  这不是荀彧第一次赠礼。早前顾至送鸠车的时候,荀彧便赠了回礼,后来又让炳烛转交了几次节礼,多半是佩囊、剑璏之类的小物件。

  每一次的赠礼都简洁而风雅,这一回也不例外。

  顾至关上木匣,将赠礼收好。他苦兮兮地喝了药,又嚼了半块荀彧送来的饴糖,拿着他让马小郎制作的牙刷,刷去了牙上混杂的甜味与苦味,慢吞吞地爬上床。

  一夜无梦。

  等到第三天,他终于收到枣祗拿下“首恶”的消息。

  旁观了整场的徐庶正在与他进行实况转播:“枣将军当众取出了‘通敌’之信,众人哗然。就在这时,那魏子京突然跳了出来,‘呔’了一声,大喊,‘将军莫非要找替罪羊’……”

  绘声绘色的描述,听得顾至一愣一愣。

  他怎么没发现,徐庶竟还有说书的本事?

  讲到激情之处,徐庶渴了,给自己倒了杯水,一口饮下:“枣将军邪戾一笑,道,‘子安若无异心,为何如此不安’?说时迟,那时快,人群中忽然射出几支弩箭,向着枣将军而去……”

  顾至沉默地听着。等整个故事听完,他不仅大致知晓了捉拿贼首的整个过程,还得到了许多新奇的词汇。

  比如“邪戾的枣祗”,“狂狷的夏侯惇”,“清冷的荀司马”,“猛如蝎虎的徐游侠”。

  听完整场,时间正好过去两刻钟。

  顾至犹豫了片刻,呱呱鼓掌。

  “精彩,着实精彩。”

  徐庶满意离去。从相识到现在,他在人前说过的所有话加起来,都没有刚才那半个小时多。

  荀彧忙着帮忙处理城中庶务,帮着善后。但他每天都会抽空过来两趟,或是一同用餐,或是说一说话;又让炳烛留在宅中,监督顾至喝药。

  等三月抽苗,天气不再寒冷的时候,从昌邑传来曹操等人大破黄巾军的消息。

  曹仁、夏侯渊不仅击退了黄巾军,更将隔壁寻机作乱的鲁国打了个服服帖帖。

  而东郡的这场叛乱,也在刚出现一个苗头的时候,被顾至与荀彧掐灭。

  除了早先拿下的博平与随后安定的聊城,临邑、阳平这两座叛城在施行坚壁清野的第三个月,因为久久等不到援军,粮草一空,不得不投了降。

  临邑、阳平的首领骂骂咧咧,怒叱张杨、张邈不讲信义,却不知道,不是张杨与张邈临时退缩,而是他们被程昱、夏侯惇施行了围魏救赵之计,地盘乱成了一片,又吃了几场败仗,实在无暇他顾。

  博平城的许汜是骂的最狠的一个。

  他终于发现张燕耍了他,只吃好处不出力,所谓的“远房从弟”根本不是他的亲戚,而是曹操帐下的谋士。

  “张燕竖子,竟与曹贼合谋——”

  守卫询问荀攸:“此人骂得污浊不堪,是否要将他的嘴堵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