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_枕梦馍【完结】(198)

  可,他当真不闻不问,见死不救了?

  她想不通,只觉得事情应该没这么草率。

  没多久,宫里又送出来消息,原来并非朱高煦见死不救,而是朱高煦吓唬完人,就直接甩脸子走人了。他压根就不知道,李茂芳将他的话信以为真,慌慌张张躲避之时落了水。

  而李茂芳,话说的半真半假。前头他被朱高煦吓唬是真的,至于他呼救了,朱高煦不为所动,便是假的了。

  “这便是他们的后招?抓住一切机会,污朱高煦的名,泼朱高煦的脏水?”

  徐妙容只觉无语,又问:“他们原本计划的,是让基儿落水吧?”

  毕竟当时朱高燧的错愕不像演出来的,朱月贵也不至于狠毒到要拿亲生儿子做筏子。她有些好奇对方原本的打算究竟如何。

  在这当口,太常寺的人却突然进了宫。

  第113章 大家都别想好过

  太常寺的人进宫干什么?

  徐妙容心中狐疑, 偏生宫里一点消息也没传出来。三日之后,因朝臣提请,正式定下出海一事。朝中诸位大臣便就着船到底应该朝哪去, 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大家勉强达成一致,船应该朝着西南方向去。

  其一,沉船是在石塘被发现的, 石塘地处南边。麒麟踏水而出,祥瑞指引, 亦在南边。

  其二, 大明东边,唯有倭国,大明北边, 是为高丽。倭国高丽二小国, 弹丸之地, 食之如鸡肋。而南边占城、安南、暹罗等小国林立,去往南边,行船补给等, 不必担心。

  其三, 朱棣前些日子让朝臣们看了书, 那书,奇奇怪怪的。书名奇怪, 书里的内容, 也奇怪。虽然对有些内容并不认可,可若说对书里没听过的东西一点也不好奇, 却是假的。

  番人能来大明, 大明人自然也能去番邦。番人笔下,广州、杭州、扬州……甚至元大都, 都与现实别无二致。既然关于这些地方的记载是真的,那么,焉知其他记载不是真的?

  夜郎自大要不得,或许,这世上当真存在着没有水也没有树的霍尔木兹、存在着和杭州一样,有许多船只和河流的威尼斯……

  番人东行,明人便西行,他们倒要看一看,那西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朝臣们难得达成了一致,以防万一,他们又提请,问一问神灵。朱棣依言,便让人当着麒麟的面,又掷了三次筊杯。

  连出三个圣杯,神灵准了。

  船往西南去,就这么定下了。可谁来带领船队出海,又成了问题。朝臣们寻思,先前已经掷过筊杯了,被神灵认可的名单也已经交上去了,怎的陛下还迟迟未作出决断?

  名单上的人都有谁,这几日,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有那消息灵通的,还知道,朱棣将小皇孙、周王殿下和安王殿下的名字从名单上拿掉了。

  剩下三个人,二殿下、三殿下、富阳侯,亦是身份贵重者。

  富阳侯先暂且不提,就说二殿下和三殿下,他们的身份太特殊了。虽说太子之争,尚未白热化,可太子之位一日未定,几位殿下便一日就有机会。

  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拥趸者自然不乐意此等关头,自家殿下带船队出海。出海,便意味着远离朝堂。远离朝堂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可名单是神灵选出来的,他们总不能说,神灵是错的吧。

  没办法,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朱棣不选自家殿下。

  众人心思各异,朱棣却一反常态,没有给出明确回答,只撂下话,道:“出海不是小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谁来带领船队出这个海,还有待斟酌。先训练水兵吧,从今日起,宝船厂一应事宜,须日日亲呈朕过目。”

  大伙寻思,这话,说了又好像没说。可朱棣明摆着不想多说,他们能怎么办?

  只能憋着,暗中多方打探。

  徐妙容本也不知道朱棣在想什么,朱楹却打探到了更多细节,道:“太常寺的人进宫那日,皇兄又让他们占卜了一回。”

  “是,三选一吗?”

  一提到占卜,徐妙容便想到那份初选名单。

  既然初选名单是占卜出来的,那么终极名单,也该如法炮制,再问问神灵吧。

  她问了,朱楹点头,道:“太祝掷了九次筊杯,一人三次,分别掷出一个圣杯,两个圣杯,三个圣杯。”

  一二三?谁是那个“幸运”的三?

  她看向朱楹,心中却大致有了答案。

  被叫进宫里的那会,朱棣心中,明显已经有了倾向。他有点想让李让来做这个出海负责人,若三是李让,朝堂之上,朱棣不该遮遮掩掩的。

  既避而不谈,那便说明,三不是李让。

  “高煦得了三个圣杯。”

  果然,朱楹揭晓了答案。

  徐妙容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大笑。

  朱高煦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他就像被上天眷顾的男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气运!

  虽说一开始,她和朱月贵、朱高燧打得就是朱高煦带船出海的主意。可,他们只起了个头,还没来及暗箱操作,使点绊子,朱高煦就这样,一路从初赛杀到了决赛,又顺顺利利地从决赛中胜出了?

  一切都太快了,快到她都想称呼朱高煦一声:天选之子!

  说实话,她甚至都对朱高煦带船出海充满了期待。被神庇佑的男人,说不得出海会带来比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惊喜!

  “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早晚有一天,还是得做出抉择。”

  徐妙容并没指名道姓,但朱楹知道,她说的是朱棣。

  “高煦是皇兄看着长大的,他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

  “若一开始不掷筊杯,或许,现在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徐妙容说的委婉,心中却想着,这可真是薛定谔的筊杯啊。

  神灵是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需要用到神灵时,朱棣便对神灵的指示深信不疑。此前神灵指引,船队应该出海时,他当场就定下出海一事。

  可如今,神灵给出的答案不是他想要的,他便遮掩着,迟疑着,不肯透出一点风声。

  神灵好难。

  算了,“不想这些了。”

  反正有人会出手。朱月贵和朱高燧,一定会加把火,最后助朱高煦一把。

  徐妙容懒得动脑子了。

  那天在宫里,朱月贵本来设计了朱瞻基落水,她原本筹划的便是,挑起朱高煦和朱瞻基的矛盾,再引导朱瞻基落水,然后去朱棣面前告一状。

  朱瞻基是朱棣的好大孙,本来在朱棣面前,就一向得脸。而朱高煦,连着干了好几件蠢事,朱棣近来本就看他不爽。

  不省心的儿子害出色的孙子落了水,还见死不救,险些害死孙子,朱棣知晓,定然会勃然大怒。

  他怒了,朱高煦在他心中的印象分扣减。

  朝堂再跟着联动,参朱高煦一本。朱高煦出海这事,可能性便增大了。

  不过,仅仅只是靠这些,徐妙容觉得,还是不能保证,朱棣一定将朱高煦发配出海。

  她猜,朱月贵他们还有大招。

  没几日,她就知道,所谓的大招是什么了。

  “二叔把彭北九杀了。”

  朱瞻基摸到安王府来做客,一边吃桃子,一边慢悠悠地说了一句。

  徐妙容也在吃桃子,闻言一顿,“杀了?”

  她差点忘了有这么一个人了。

  先前吴县采石场的事情闹大了,吴县知县虽说在愤怒的百姓们手中救下了彭北九,可碍于彭北九犯罪事实确凿,便将彭北九收了押。后来朱棣不知怎么回事,提出要亲自提审彭北九。

  应天离吴县,虽远,但也不算太远。距离朱棣说要亲自提审到现在,已经过去好些时日了。

  彭北九早该到了应天才是。

  若到了应天,以这桩案子的传播度,又有朱棣那话在,彭北九应该在牢里关着才是。难道,“你二叔亲自到牢里砍人了?”

  “没有。”

  朱瞻基咽下一口桃子,又说:“二叔才没这么傻。”

  再说了,爷爷已经说了,要亲自提审彭北九。二叔再来这么一出,不是明晃晃告诉爷爷,彭北九跟他关系匪浅吗?

  “彭北九是被蛇咬死的。”

  “蛇?”

  徐妙容瑟缩了一下,汗毛倒立,“应天大牢,这么破旧吗?”

  好歹也是应天大牢,怎么着,也该比地方大牢上档次一点吧?说进蛇就进蛇,这打的,是谁的脸面?

  意味深长地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连忙摇头,为自己那抠门的爷爷澄清:“应天的大牢,不是爷爷建的,牢里以前也没进过蛇。”

  “那现在怎么进了?年久失修?”

  “是二叔放的。”

  “你二叔?”胆子还挺大。

  傻大胆。

  徐妙容摇头,又问:“你怎么知道的?”

  “禁军回话的时候,我就在跟前听着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