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腹诽着,忽然,朱棣又说了:“罗贯中,的确有两把刷子,那故事,的确写得好。可朕怎么听说,他还是张士诚的幕僚?”
来了来了,果然来了。
徐妙容心道,你还听说,不就是你叫人去打听的。
“啊?”
她回了一句,面上表示出极大的震惊来。“他……他他,是张士诚的幕僚?他……他怎么就成了张士诚的幕僚了?”
“你问朕?”
朱棣又打了个哈欠,“朕不是在问你吗?你不知道他是张士诚的幕僚吗?”
“臣妇不知道,啊,臣妇现在才知道。”
徐妙容又继续扮演她好震惊,她好像陷入极大的恐慌中,整张脸,刷地一下,就白了。
“皇兄。”
安静中,朱楹开了口,他上前一步,道:“她的确不知道。”
“嗯?”
朱棣挑眉,“你怎么知道她不知道?那你知道吗?”
“臣弟也是现在才知道。”
朱楹回了一句,又说:“父皇打天下时,她还没出生。”
朱棣没吭声。
过了一会,他点头,“还有你,你也没出生。”
他看了一晚上手稿,算是看出来了,这罗贯中,是活学活用。那诸葛亮,身上不就有刘伯温的影子,那赤壁之战,不就是鄱阳湖大战的改写?
所以朱楹这弟弟,也看出来了吧?
算起来,张士诚死的时候,这俩孩子的确还没出生。
罢了,不问了,反正罗贯中也死了。看在话本子真的很好看的份上,他就此揭过吧。不过,想到手稿上个别乏味的情节,单调的语言,他摆手,“那手稿好是好,可朕总觉得,缺点什么。”
“陛下是想说,四妹妹删改过的版本,青出于蓝吧。”
徐妙云适时说了一句。
语罢,笑着看向徐妙容,道:“四妹妹,罗贯中原版好,你的,更好。母亲当年带你南下,带对了。”
这话……
徐妙容琢磨了一下,心中大安。
徐妙云这是在替她背书,证明谢氏真的带她南下了。
不过,原版,她删改过的版本……她有句话想说。
那句话便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集体智慧的结晶,能不好吗?她传播的,是通行版《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被后世几百年里,无数人修改润色过的。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她记得,此时好像叫……
“你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呗。”
朱棣忽然来了一句。
她心飞速跳了一下,“臣妇才疏学浅,还……”
“朕打算叫人把你的名字也写上去,就写,罗贯中,徐氏合著。”
徐妙容的话戛然而止。
她怀疑自己幻听了,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朱棣说,要把她的名字和罗贯中的并列。
她何德何能?
不对,为什么要加名?难道,朱棣要正式刊印发行?刊印的还是她修改过的版本?
震惊地看着朱棣,她用眼神表达疑问,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吧?
朱棣果然不愧是十五世纪初的伟人,他懂,他连眼语都懂,他说:“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他还多解释了一句:“这么好的话本子,束之高阁,太可惜了。如今天下太平,太平之世,宜应多点太平之乐。看话本子,不比街头乱逛有意思?人家唐宋,还有诗词点缀,咱们大明,暂时是出不了大诗人大词人了,出不了人,出点话本子,也行啊。”
“可是……”
徐妙容头一次想可是了,虽然,不想让街溜子乱逛,就给他们点精神食粮,思路是正确的。可她怎么觉得,这个理由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此外,那句“暂时出不了大诗人大词人了”,是在内涵她吧?
是吧?
她看着朱楹,可朱楹,神色竟然有几分微妙。他像是,也被朱棣内涵了一样。
他怎么了?
徐妙容想联想来着,可她顾不上,她需要,快点拒绝。不然几百年后,她又要被打假。
忙扯虎皮拉大旗:“陛下,臣妇以为,话本子上不能加臣妇的名字。理由如下,一,臣妇只是帮忙传播了这个故事,却并不是写出故事之人。二,臣妇虽润色了故事,却不代表,臣妇润色的,就是最好的。臣妇相信,日后还有更多的有才之士站出来,为我大明文坛添砖加瓦,让这个故事更加完美。所以臣妇提议。”
深吸一口气,徐妙容提出了她的建议:“把臣妇的名字,换成佚名。佚名,便是千千万万个,像臣妇一样盼着大明文坛欣欣向荣的人!”
佚名?
朱棣愣住了,本想说,没看出来,你还是个高风亮节之人,白给的名声都不要。琢磨了一会,他决定,就叫佚名。
谁不爱出名呢?佚名可以是你,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既然谁都可以是,那谁都可以出名。这样,会有更多人被鼓励到,勇敢站出来奋笔疾书吧?
如此,大明文坛如明珠耀目,还不指日可待?
“你是个不图名利的,这样很好。”
想到主意是徐妙容出的,他难得毫不吝啬地夸了一句。
徐妙容正想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又听得:“既然如此,你帮忙再润色一本书吧,润完,拿来给朕看看。若好的话,朕也让他们刊印。”
徐妙容:?
“你们估计不知道,这罗贯中吧,还有一个师父,叫施什么来着,朕一时半会忘了。总之,这师徒两个还写了一本书,朕也叫人带回来了,你一会带回去,抽空看看吧。”
徐妙容:??
施什么,叫施耐庵吧。那本书,叫《水浒传》吧。
朱棣,你可太行了!四大名著,被你找齐了俩。可她为什么要承担润色的工作?她又没钱拿!不带这么白、嫖、劳、动、力的。
她想说什么,可,还没开口,朱楹先懂了。他说:“师徒合著的手稿,想来,也要耗费几个箱子吧。”
一句多的都没说。
可朱棣就是懂了,他又摆摆手,说:“放心,朕不会亏待你们的。”
意味深长地看了徐妙容一眼,他又说:“手稿面世,你怕是,要承受些流言蜚语了。朕呢,不是个小气的,所以朕会帮你,还你,不,给你一个清白。”
徐妙容正好奇,怎么“给”她一个清白,朱棣却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你和岷王妃,是不是有仇?”
徐妙容:!
“没有的事。”
“怎么会呢。”
“我们是亲亲的妯娌啊!”
呵呵。
朱棣笑了一下,又看向徐妙云,“再亲,能亲过你和皇后?”
不等徐妙容回话,又说:“行了,朕都懂。”
徐妙容等着他说哪里懂,他却哼了一声,说:“你们两个在街上闹的那一出,朕已经知道了。你委屈,朕都明白的。”
嗯?
嗯嗯?
徐妙容没听懂。
其实她一点也不委屈,毕竟被千夫所指的人不是她,但,“陛下你果然慧眼如炬,那些事,其实都过去了,臣妇一点都不介意。真的不介意的。”
呵呵。
朱棣好像又笑了,“不介意,那你哭什么?”
“臣妇只是被风迷了眼睛。”
其实是被校对润色水浒传那巨大的工作量气出了眼泪。
“朕这殿,还没破呢。”
回了一句,朱棣两腿一伸,活动活动了腿脚,“行了行了,下去吧,上了一早晨的朝,朕还没睡觉呢。”
徐妙容眼泪一顿。
她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合着今日早朝,朱棣就是顶着两个熊猫眼去上的?
恍恍惚惚回了王府,不过数日,她就知道了,何为“给”她一个清白。她真想冲到朱棣面前,对他说: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又多了一个恨我的人。
第67章 如果他不想你呢
夜里忽然刮起了大风, 第二天醒来,朔风凛冽,刮在人脸上, 只叫人觉得疼。
徐妙容不想出门。
可她不得不出门。
前两天,她答应了,要负荆请罪, 给朱椿赔罪。言出必行,她叹一口气, 裹紧自己的棉衣, 义无反顾地出门了。
走至半路,遇到了朱橚和冯氏。朱橚命人刹住马车,主动说:“我到宫里去。”
指了指宫里, 他还又小声说了一句:“他让我进宫一趟, 说有事找我。”
徐妙容忽然有股不好的预感。
看了朱橚一眼, 她欲言又止。风太大,天太冷,她不想说话, 但她相信, 她不说, 朱橚应该也懂的。
果然,朱橚不愧是仅存于世的朱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懂了, 知道她的眼语是何意, 他说:“你放心。”
而后浑不在意地笑了笑,又说:“多大点事, 我给他说点好话, 这事,肯定就能过去了。”
“真的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