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却不知碰着黎权业哪根筋,将他骂道:
“她是你什么人?你这么听她的,索性到她跟前伺候去,认她做主子!”
庾氏可不就是他的主子,还需再认?
茂名见他在气头上,也不敢驳,这魔王顽劣古怪,庾氏逼他急了,也照样顶撞的,和庾氏较劲的话听多了也不觉着稀奇了,等他将气出了,才出去了。
茂财听见里头动静,问道:
“又怎么了?”
“谁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拿我撒气。”
茂财听说了,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处诉,兄弟俩互诉,反而更苦了。
以前一金女娘在的时候,还能懂他们的烦难,多有劝解,和她说过话心里也更开阔了。
如今两人又像从前似的,一脸老成,没啥话说。
次午,轮到茂财进去送膳,他敢保证自己一丁点声音也没发出来,可那魔王还是揪住不放,将他骂的狗血淋头,
“连我的人也使唤,你叫她自己来送。”
“小的不敢。”
“好啊,你们反倒听她一个关外贱民的话,连我也叫不动了!”
又砸了玉佩,茂财倒顾不上了,这会儿可算回过神来,说:
“少爷说的是一金女娘?她都多少日子不来了。”
“怎么不来了。”
“少爷一直不肯吃她做的东西,夫人五天前就令她不必再来了。”茂财说。
入春后的雨水就多了,田氏买了些便宜的蓑衣草,召集了巷子里的姑子们,来家里编蓑衣,编一具给三个钱。
她再卖给那些太学的学生们,马上就要雨季了,这蓑衣草叶子光滑,里头是空心的,编成一具蓑衣能卖到十五钱一具。
刘老姑年轻时是给人家梳头的,手快,编的又扎实,一天能编两具,其他的姑子都不如她。
秋姑也来这里编蓑衣,除去回家做炊的工夫,一天能编一具,挣的钱够买一小片新鲜猪肝,切碎了给她家旺儿做羹吃。
刘老姑说:“笔墨最贵了,你家读书的旺儿可是个吞金兽,挣了钱的那口子啥时候回来呀?”
秋姑说:“也快了,听说巴蜀的茶叶好,等他回来,叫他给你们送茶叶。”
“还有泥人、木剑、瓦狗……阿翁走之前,说了要给我买的。”
旺儿盼道。
这会儿下了学,凤、珠两个也在给家里编蓑衣,挣点零花钱,刘老姑家的大牦、小花同在这处玩,旺儿也不读书了,来这里凑热闹。
秋姑赶他回去,“就知道惦记这些玩物,今日的字可是没写完?我不在你就跑出来了,还不回去写字。小珠比你小,人家却能选去唱《大风歌》,可见你不用功。”
旺儿本来高高兴兴的,这会子捻住一根蓑衣草,低头不言语。
其他的姑子有心劝秋姑,可也知道秋姑在别的事上都好说,唯独旺儿读书这事上,是不能商量的。
自家的小珠是个有天分又自觉的孩子,功课上是从不用劝的,田氏就是那个不好开口的人。
刘老姑年纪最大,有资格劝了两句:
“就是让他玩一会儿,也不妨事呀。”
“给他玩,这就是害了他了。”
秋姑说,
“你不用功,是想像我似的,将来做个替人说戏作乐的俳优,年老色衰了没人请,还是像你阿翁似的,做个不能着家的贩夫?还不回去?”
旺儿被逼的回去了,秋姑将他锁在了屋子里,才返回来这里编蓑衣,到点了回去做饭给他们母子吃。
吃饭时也想,等孩子他阿翁带了钱财回来,不该在这里置办屋子。
这巷子里孩子多,又多是不读书,在外面浑玩的,旺儿跟了他们心都野了,也不惦记读书的事了。
应该搬到太学附近去,那里的读书人多,旺儿也就能学好了。
秋姑心想: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也听过的,想来我也该向孟母学习,给旺儿换个更好的地方。
前门这里,大家散时,田氏拿了一块小珠练字的木笘,并一支笔,将各人编了多少蓑衣都记下了。
她不会写字,季胥替人庖厨回来,看了那记数的木板,只见秋姑的是稻穗,下面画一个圈,表示今日编了一具;
刘老姑是一把梳子,下面两个圈和一个半圈,表示编了两具半……
这巷子里的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符号,圆圈则代表数量。
“别说,阿母这样记的也很好懂。”
季胥看了,也觉得田氏这办法好,因着有些人编了只有半具,没编完的不好给钱,记了数,凑整了再给人家结一次,自家以后看了也有个总数。
这里正说话,听见金豆来说:
“门口有个黎家的小厮,来找小姐的。”
“他黎家的人还来做什么?那黎权业不是看不上我们关外民的手艺,别给他开门!”
田氏道,想起女儿那天失落的回来,她心里就有气,她去卖蓑衣、卖杂货,哪怕去码头偷官家的,也不想叫女儿挣他家的受气钱。
“阿母,别为那些事置气,外头来的是哪个小厮?可有说为了什么事?”
前日,季胥又见了茂陵邑的彭氏,就是那个小主簿的夫人,向她打听了那间烧毁的店肆,据说是黎家的财产。
彭氏也听说了那里失火的事,先前宴请时,还在庾氏面上宽慰了几句,但人家并不当回事,毕竟只是个不起眼的仓库。
但于季胥就不一样了,故而心里对黎家总有些余地,问道。
金豆回说:“是个叫做茂财的,想见小姐,没说是什么事。”
季胥去见了,茂财是来请她回去的,说:
“少爷说上次吃的雀仁粳米粥挺好的,想请你回去替他做午膳。”
“夫人也高兴,派我来送帖,请一金女娘来继续来府上,替我家少爷调理身子,还像从前似的,以药入膳,并不说给少爷听。”
庾氏身边的丫头也来了,笑盈盈道。
若非他们说的真,季胥只当那黎权业刻意玩弄人的,再三确认了,答应明日去黎家府上。
这事还以为不能成了,眼下又有转机了,她必得抓住,尽力一试,也好找个时机和庾氏说那间店肆的事。
田氏见女儿不肯放弃,知道她在食疗上也是头次尝试,想做成点什么,因也不拦了,夜里替她收拾了箱箧,山羊毛的披风、护膝,次日她就打马去了。
这次依旧做的雀仁粳米粥,就是第一日被他几番挑剔的,如今捧了来。
里头还是老样子,黑不透光,她一揭窗帘儿,床帐里果像被触发了什么开关,怪道:
“哪个让招光进来的!”
季胥便向外道:
“他醒着,你们搬进来,慢点,慢点,就摆这儿。”
只见茂财茂名两个抬进来一张高脚食案,那四条案腿有四五尺高,能取代那铜灯台,和轮椅正好相配。
这是季胥昨日说给丫头听的,让做这样的高脚食案,还画了一套的样子,说是方便用膳的。
这还是黎权业主动让庾氏
去请一个什么人,因此庾氏这做母亲的也很配合,连夜让木匠、漆匠做了这样一套的食案来。
“拿走,我不用这样的东西。”
黎权业一眼就看出那高脚食案是给谁的,并不待见。
茂财茂名两个倒猜着了他这样子,就连这副轮椅,当时他也很抵触,这些别样的物件,可不就在提醒他腿脚残疾,这些年他们都默契的不敢提。
腿才残那阵子,庾氏也琢磨着,给打了一具类似的高脚食案,就是为了方便他不能跪坐用的,可这魔王命他们丢远,丢的远远的,这些年除了那副轮椅,这屋子里别的东西都还和以前一样。
伺候更衣时,茂财茂名都知道,要遮一遮那双有些萎缩变形了的腿,否则他看到要发狂。
第157章
听说要他们拿走,茂财茂名就要抬着向外,季胥叫他们等等。
黎权业见她放了粥碗,自己去外间搬了个东西进来。
看着像是杌子,却比杌子更高,也是有四条足,上有一块磨平的圆木板,不过要比食案小很多。
只见她将这东西放在食案边上,自己坐了上去,
“黎少爷看,配上这样的凳子,高度正合适,就是我腿脚健全,比起跪坐着,也更情愿坐这样的凳子。”
“邓子?”
“是,凳子,我管这高脚的坐物叫凳子,黎少爷来试试,当真舒服的。”
其实季胥也想打一套后世那样的餐桌和椅凳,但先前在老家是没钱,后来也跪坐习惯了。
再个,如今家里的母亲妹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西汉人,习惯跪坐了,就是嫌累也会用个支踵来辅助跪坐,会轻松许多,换了别的还怕她们不习惯。
如今坐上了高脚的圆凳子,找回了前世的舒适感,真心的向黎权业道。
“照我说,坐着这么舒服,兴许日后不兴跪坐,都习惯坐凳子了呢,家家户户都用这样高脚的食案,坐这样的凳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