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229)

  季胥也摇了手,叫她们回去,别送了。

  因官署没有给他们这种小官养马的地方,所以是五福驾车送她去的,这个时辰,渭桥头上已经有了攒动的人影,一路进了长安城深处,更是人声喧阗。

  正因宫殿是方正的格局,又占据城内大部分面积,所以这里的街道,都是笔直笔直的。

  他们从清明门进的城内,一路沿着香室街向深走,这条街处在明光宫和长乐宫的夹道上,两边都是高大的宫墙,没有市井百姓居住,要庄严许多。

  直走了五六里远,才出了这两扇宫墙。

  这会儿太阳也出来了,照在南北走向的章台大街上,这里又是北宫和长乐宫的夹道。

  沿着章台街向南走了三四里,右拐进了稾街,一路向西,还路过了蛮夷邸,这才到了少府的官署门前。

  到了这里,五福就不能再进了,季胥将沉甸甸的包袱背了下来,拿着小黄门给的竹碟。

  上面写了少府膳食局何年何月何日请她做为官庖,有点类似于聘书。

  看守的小吏看了竹碟,查了她的包袱,只见里头都是些寻常衣物、被褥、吃食等,没有夹带什么禁物,便放她进去了。

  季胥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从前扣在掖庭做宫奴,借调来少府帮忙,曾经进过这里,和记忆里的没有多大变化,不过有些地砖和墙上的石灰翻新了。

  里头各局各署,按职能划分,凭着记忆,加上门口小吏指了大概的路,她找到了牌匾写有膳食局的大门。

  这里同样有门吏,见她没有按秩次穿一色的官服,穿的常服,盘问了她的来历,才知道是新来的庖人,看了她竹碟上的写的去处,说:

  “饼饵室……你是花膳人手下的官庖。”

  带她去了,这膳食局,里头有太官、汤官、导官三令三丞,兼有各式的室监、园监,如凌室监、太官园监等。

  凌室是储冰的,据说那里一年四季寒冰不断;

  太官园则收集了天底下的珍禽走兽,还有各样的果树蔬菜,据说那里有西域移植来的葡萄、石榴,就连岭南的龙眼、荔枝、枇杷,也有尝试移植到那里的,不过种不种活,季胥不清楚。

  能肯定的是,里头会昼夜燃烧炭火来生温气,因此冬天也能种出韭菜,这些都是整个膳食局的食材,许多是市面上买不着的,想到这些,季胥心里不禁盼着了。

  跟随小吏到了厨室,只见这里比她两个家还大,这整片都是属于汤官令管辖的。

  也许因为季胥在收容所时擅长做羹,又给太医令做过髓饼,所以把她举荐在了汤官这里。

  这里头,又按用途分为四个室,门上牌子分别写了:

  饼饵、果蔬、酒浆、羹汤。

  季胥具体被分在了饼饵室,路过羹汤室时,听见那里的膳人叫道:

  “王胡子呢!王胡子呢?”

  王胡子和她不在一处,是羹汤室的庖人,瘟疫过去后,便回到这里当差了。

  “花膳人,你的人来了。”

  小吏到了饼饵室,向内叫道。

  膳人,官级要比庖人更高一级,属于二百石,月俸有四十斛,手下领有庖人、厨婢等;

  季胥所做的庖人则是比二百石,月俸三十斛;

  厨婢是少府的官奴,不属于官吏,没有秩次,但也有月俸,更少些。

  季胥从前为奴时,调来这里,就做过厨婢的活。

  只见饼饵室里,格窗四开,光线明亮,这个时辰已经烧热了炉灶,起了团团的蒸汽。

  有八个人在里头忙,其中五个厨婢,有男有女,皆穿酱色衣袍;

  两个庖人,都是年纪中等的男子,身量一胖一瘦,头上皆系了平上帻,穿白色衣袍,手戴臂褠,在那里筛麦屑,听见说话,向门口看了,彼此在嘀咕什么;

  还有一个就是这里为首的膳人了,姓花,是个中等年纪的妇人,梳着溜光的头发,月盘脸,精明眼,身量微丰,也穿着白色的襦裳。

  不过和庖人不一样的是,她的腰上系着属于二百石食官才有的黑绶带。

  “怎么是个小丫头,才多大?”

  花膳人将季胥上下的打量了,见她形容羸瘦,年纪又小,有了不满之色。

  “十八了。”

  “我这里做的是饼饵,都是费力气的事,她这样的能顶什么用。”

  所谓饼饵,就是面食,如今管面食都叫做饼,因此饼饵室看到最多的就是麦子磨成的麦屑,也就是面粉。

  “我从前也做许多的面食,别看我生的瘦,筛屑揉面都会,能使巧劲儿。”

  季胥道,花膳人这才略点了点头,理了衣裳说:

  “不管你们是太医令还是谁举荐来的,到了我花膳人这里,只管凭本事说话,否则就是大将军的人,我也不用。”

  又问:“棋子面会不会做?”

  “会做。”

  花膳人便叫一个叫周平的厨婢,将她的包袱摘去,送到住处,她则留下来做棋子面,自己因事外出了,走时还道:

  “棋子要一寸五分,不长不短,肉汤要不咸不淡,你若不能做到,日后就和厨婢们一样,只做粗活。”

  花膳人一走,他们剩下的便大胆的嘀咕了,那个胖些的武庖人道:

  “太医令不专做看病的事,反来管我们膳食局的事,把个市厨塞到咱们这里来了。”

  精瘦的孔庖人也拿眼溜秋了季胥,见她年纪轻轻,又是外头的市厨转到少府的官庖,不像他,一直是在膳食局,从厨婢做起,因颇通面食,免了奴籍成了官庖的,心里有轻看之意,说:

  “不过是凭着太医令的关系,依我看,你还是回你的高市,做的一金女娘去罢。”

  他们说话也不避人,季胥想不听见也难,她才将袖子束住了,方便做事,说:

  “我到哪里,不用你们管,只管留神自己,别被我这个市厨越过去了。”

  一听这话,武胖孔瘦两个,连厨婢在内都笑了,说她轻狂,

  “说大话也不怕牙颤!”

  只见季胥从袖中取出巾子,将头发束住了,在那里筛麦屑,隔壁导官手下送来麦屑不够细,需得自己筛一遍,留下细腻的面粉,她这才添水和面。

  却看她身子单弱,那雪白的面团在她手里竟然听话的翻来覆去,直到光洁无暇,柔软细腻。

  所谓棋子面,就是切出来的剂子像棋子一样的大小,坊间条件好点的人家也吃。

  季胥从前去人家那登门庖厨,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吃法,田氏也和街坊学了,做给她们吃过。

  切了棋子的剂子,蒸过后在竹簸上放凉了收在袋子里,冬天能放十天左右,吃的时候再用沸水煮过,浇上肉汤,就很方便了。

  不过自家吃的,面粉没那么细腻,剂子也有大有小,至于肉汤,一般是猪肉就很好了。

  这会儿,季胥严苛的,将剂子切出统一的大小,方方的,在甑上蒸熟了。

  至于肉汤,见她抬头在梁上选肉,武、孔两个庖人,都断定她这样的市厨,不会烹牛肉,必定会选猪肉,最多挑一块羊肉,因此等着看笑话了,

  “瞧她,哪懂什么太牢之牛肉。”

  却见她取下来的竟是牛肉,还是腿筋夹肉处,不精不肥的好肉,他们都傻眼了。

  只见她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清水煨了,再添油收汤,浇在棋子上,撒上青葱,一碗牛肉汤的棋子面就成了。

  香味钻到他们鼻子里,脸都铁青了。

  “你别得意!我们这里的棋子面不比外头,棋子需得一寸五分,不能长也不能短。”

  孔庖人咬牙道,不多时,花膳人回来了,手中竟有一把木尺,他们一看,便暗暗等着瞧她落下马来了。

  要知道,这棋子面蒸过后会吸水变大,寻常人通常只考虑到切完是一寸五分,却忘了蒸透的变化。

  不过,等花膳人接连挑了五个来量,都是一寸五分,吃了这棋子面,还满意的点了点头时,他们哪还有原先看戏的心,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第190章

  “大小均匀,味道滑美,嗯,这棋子面做的可以。”

  花膳人尝过之后道,后来就让她上手做了今天送到掖庭、各宫的棋子面。

  掖庭那里,也不只是宫女做杂活的地方,婕妤一下的嫔妃也住在那里,未央宫、长乐宫,分别是帝后的居所,后者也住过太后。

  不过他们这饼饵室,只管做面食,至于做多少,送到哪,不是他们管的,是导官令并他的属官们来负责的,每月会将该月的

  膳食种类并数量写在竹牌上。

  一日三餐做好了,导官会派人来取,送往各处,所以每日的食谱基本上是提前定好的,若有宴饮,导官也会写在竹牌上,交给太官、汤官两处做出来。

  季胥做了棋子面,中午也按需做了两样会做的面食,下午就闲一些了,因这时候的面食为死面,吃多了易积食引起腹痛,所以晡食大多数时候没有面类的膳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