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纪看,八九岁应该懂得“太子”的意义了,但从青雀的反抗方式是在地上撒泼打滚看,他似乎又不太明白“太子”代表着什么,只是觉得这样东西大哥能得到,小弟也能得到,就自己没有,真是太不公平了。
她接着李世民的话继续说道:“二哥还不知道这事的后续吧。”
看着李世民疑惑的眼神,长孙皇后抿唇一笑:“承乾笑青雀,把青雀给笑恼了,兄弟俩吵出了火气,狠狠地打了一架。”
“哦?”李世民来了兴趣,八九岁的小孩子打架,很是正常,旁边又有侍从们看着,也没传到他耳朵里,想来也没有打出什么毛病,“谁打赢了?”
“二哥猜一猜?”长孙皇后眨了眨眼。
“承乾的个子高一些,青雀的体格壮实一些。”虽然从天幕那里知道李泰是一个后世闻名的胖子,但李世民依然不愿承认他把儿子养胖了,“我猜两人平手。”
“都没有好好猜,二哥真是惯会钻空子。”长孙皇后轻轻推了李世民一下,没有继续卖关子,“侍从们不敢使劲拉,还是丽质看到,指挥着她训练的娘子军上前把这难分难舍的兄弟俩分开了。”
“两人被妹妹教训了一通,折腾了好半天,兄妹三人窝在一张塌上睡着了,我去瞧的时候,承乾和青雀还搂在一块呢,不知道他们睡醒看到对方会是什么感觉?”长孙皇后促狭一笑。
李世民也跟着妻子笑了起来,抚摸着她眼角的细纹:“观音婢......”
他听出了她这段话的意味。
丽质之前听天幕讲了平阳昭公主的事迹,闹着也要像她姑姑那样建功立业。
观音婢拗不过她,请来了从前跟在姐姐身边的女将女兵,在宫中搜罗了一群健壮的女仆,建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娘子军。
她是借着此事,为女儿的娘子军过明路。
如何不是至亲至疏夫妻呢?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既然丽质有这样的志向,做父亲的又怎会阻拦呢?”
“为丽质分配几位女官,协助她写一份在天下广募英雌的奏折呈上来,形成定例,不至于朝令夕改。”
“南北朝有花木兰那样的巾帼英雄,如今又有姐姐的榜样在前,丽质的受宠天下皆知,响应者虽不至于甚众,但选出一队娘子军也绰绰有余了。”
“再不济,也能让民间少溺一些女婴,也是善政。”
“二哥......”长孙皇后语气中充满着感激,她轻轻地倚靠在李世民的怀中,这个角度,没有人能看见她嘴角浅淡的微笑。
是啊,古有花木兰,今有平阳昭,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宋朝。
赵匡胤深情地握住了王皇后的手,几乎要热泪盈眶:“梓童至孝,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又扭头对着随行的史官使了个眼色:“有王氏这样的皇后,实乃天下之幸啊。”
负责起居注的史官接收到了官家的信号,提笔记下了这段帝后和睦的佳话。
此情此景,还要追溯到赵匡胤将两个弟弟下狱一事,随后不久,杜太后病情加重的消息就传到了前朝,把赵匡胤架在了进退两难之地。
不理会吧,有违孝道,若是老娘真的因此出了什么大事,更是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
过去吧,明女郎还未讲完,讲完说不定又要抽取弹幕,之后还有一大堆与天幕相关的政事需要处理。再说了,若是老娘张口就要求自己把两个弟弟放出来,他是放,还是不放?
赵匡胤愁眉不展,下面的臣子们也静默不言,空气中唯余明女郎讲话的声音,场面就这样僵持住了,但也不可能一直拖下去。
关键时刻,王皇后宫中的宦者气喘吁吁地跑来求见,带来了一个让众人都如释重负的好消息:“娘娘遣小的来禀告官家,内廷高位妃嫔已悉数到太后娘娘面前代官家尽孝了,还请您以国事为重。”
顿时,满殿都是夸赞王皇后至纯至孝、贤德明理的声音,赵匡胤也对自己这个继妻刮目相看:
此事并非简单的侍疾,须知母后病笃,如今又受了这么大刺激,王氏如此行事,若是母后有什么三长两短,她肯定逃脱不了干系,某种程度上,算是替自己担下了这个责任。
不过,还知道叫上内廷高位妃嫔,将风险分出去一部分,也并非莽撞之举。
傍晚,朝臣悉数归家,赵匡胤也起驾去皇后宫中宽慰妻子,谁知王氏又给了一个惊喜,只听她从容不迫地告诉自己:“母后已然明白了官家的苦衷,决心安心养病,如今已经安然睡下了。”
这才有了赵匡胤这番情真意切的夸赞,甭管王氏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母后消停了,就算之后病重离世,这个锅也扣不到自己头上。
王皇后但笑不语。
杜太后可是个聪明人,只是缺一个人点醒她罢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就算官家放过了未来的宋太宗,这满宫的妃嫔身后的势力也不可能放过他。
对于杜太后而言,她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她闹腾来闹腾去,大儿子的名声臭了,两个小儿子的性命也保不住。
二是她认清了现实,等天幕说出真正的宋太宗之后,还能留下另一个幼子的性命,让他做个富贵翁。
赵匡胤完成了政治作秀,杜绝了被传言“不孝”的可能性,正准备将史官屏退,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又犹疑起来,转头仔细打量着王氏的面容。
王氏出身名门,容貌出众,被聘为自己的继妻不过四年,虽为大家闺秀,却无骄矜之色,深得母后喜爱,甚得自己恩宠,连着诞下了三位皇嗣。
可惜她身子骨一向不好,三个孩子自出生就体质虚弱,德芳如今是个药罐子,后面两个更是都早早夭折了。
从前自己只觉得王氏温柔贤淑,是个好贤内助,如今听了天幕,又经历了母后一事,发现妻子的聪明才智其实也不亚于那些朝堂上的庸碌之辈。
或许,有些事情可以借她之口说出来。
“梓童......”赵匡胤刚起了个头,就有些后悔了。
自己的想法其实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但朝臣们愣是没一个人敢率先开口,可见没人愿意在形势未明朗之时去当那个出头鸟。
王氏聪明是聪明,但聪明人都擅长明哲保身,没有事先商量好的情况下,她的答案,未必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个。
面对王氏略带疑惑的神情,赵匡胤讪讪一笑,想要挥退史官,做好万全的准备再行事。
但王皇后眼波流转,目露恍然之色,轻声道:“请留步。”
赵匡胤神色惊疑,见史官一时无措,索性也开口道:“留下吧,我和皇后有要事相商。”
看着王氏低垂的平静双眸,赵匡胤心中一动,正襟危坐道:“如今国朝初立,朕有意立储,皇后为众皇嗣之母,可有推荐人选?”
“妾身蒲柳之姿,久居后宫,如何敢在此等大事上妄言?”王皇后说完自谦之语,话锋一转,又道,“然妾忝列一国之母,斗胆劝谏陛下,立储当以嫡长为先。”
“哦?皇后这是举贤不避亲啊。”赵匡胤哂笑道,“朕之嫡长子德秀早逝,嫡次子德昭无能,难堪大位,唯余嫡幼子德芳......”
“非也。”王皇后俯身叩首请罪,“德芳自幼体弱多病,实非良选。”
她缓缓起身,不复从前的娇柔婉转,朗声道:“妾身观天幕有感,德昭之下的嫡出皇嗣并非德芳......”
下位者不能直视天颜,但此刻,王皇后抬起了头,和赵匡胤对视:“先皇后所出的两位帝姬,聪颖早慧,仁德贤能,身份尊贵,堪为储君。”
话毕,她再次低头垂眸,重归温顺:“此妾身拙见,还请官家明鉴。”
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赵匡胤,都被她震慑了一瞬,殿中诸人更是齐齐跪伏在地,战战兢兢,唯余史官两眼放光,奋笔疾书。
只听赵匡胤仰天大笑,道:“善!皇后所言大善!”
第25章 明马皇后,现代日常 明秦两朝后续,现……
明朝。
明女郎答完题后, 朱元璋粗略地安排了一下后续事宜,便让众朝臣散去了。
御驾亲至皇后宫中,太子和皇长孙起身迎出殿来行礼。
“都起来。”朱元璋路过跪在地上的两人, 顺脚轻踢了朱标一下, 笑骂了一句,“小兔崽子。”
朱标顺势拉着儿子起来,跟在朱元璋身后,进了殿中。
只见马皇后坐在织布机前, 机杼不停, 明明听到朱元璋进来,也纹丝不动, 毫不在意。
朱元璋倒也不气,径直坐在榻上笑道:“妹子这是咋了?”
“好叫陛下知道,妾身没有干政之意。”马皇后起身行了个虚礼, 又转头坐下, 继续心无旁骛地织起布来。
“娘的,别给老子拽这些虚词, 有话直说。”朱元璋气笑了,“你这哪是不想干政?你这是想干个大的!”
马皇后停下手中的机杼, 轻轻叹气,宫人们闻弦歌而知雅意, 鱼贯而出, 留这一家四口于室内:“朱重八,今日我也不与你讲那些情情爱爱的, 什么爱情、亲情、恩情,都不作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