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东轩笔录》并非正史,作者本人的风评也比较一般,其可信性有待商榷,但连《东轩笔录》都没有记载的,就完全能称之为野史了。”明月本着严谨的态度,顺便辟了个谣,“比如什么王安石把儿媳改嫁给了王爷赵颢,更有甚者将王雱、王旁兄弟俩的事迹张冠李戴,统统都是假的。”
“再有就是王安石和吴琼的女儿们,小女儿比较有名,因为王安石写给她的信中有几首诗被记载了下来,她本人也擅长写诗,留有一首婉转的思乡之作。依稀记得她好像是嫁给了蔡京的弟弟,蔡京嘛,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的大奸臣,但这个王家的小女婿似乎并没有和他哥哥同流合污,吴琼也是在小女儿的身边安度晚年。”明月总结道,“总而言之,虽然类似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CP非常好磕,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表兄妹还是好好地当亲戚,不要再结婚了。”
明朝,朱元璋看向站在百官前列的宋濂,问道:“《水浒传》可有所考?”
年迈的宋濂历经多日舟车劳顿,以最快的速度从家乡赶到了南京城。
入宫向陛下请罪时,却意外地见到了一张笑脸。
说实话,更惊悚了。
圣恩浩荡,不仅免了宋家其余人的罪责,还特许他以一介致仕之身重回朝堂之上。
宋濂感激涕零,誓要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啊,其实能看出来,陛下只是想要一个不需要发放俸禄的百科全书。
此时听到朱元璋之问,宋濂稍加思索,便肃容答道:“前朝至顺年间进士施肇瑞者,别号耐庵,曾著《忠义水浒传》一书,不知是否为天幕所述?”
下首诸臣皆面露惊色。
《忠义水浒传》一书虽并未被官方刊刻,但已经在小范围流传起来了,称得上是南直隶地区的畅销话本,通读此书、知晓作者名讳者并不算少数。
但能像宋老一般把作者及第时间都记在心间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唯有朱元璋和朱标都神色如常,他们早已习惯了宋濂的博闻强记之能。
朱元璋缓缓颌首,复又道:“至顺年间进士,与刘基是同年?”
宋濂摇了摇头:“陛下恕罪,这具体年份,臣实在是记不清了。”
朱元璋嗤笑出声,他可不信这老头不记得了,真是人老成精,有风险的事他是一点都不沾。
“不管是哪一年的进士,现在不都是咱们大明的臣子吗?”朱标笑着为老师解围,“此书有蔡京,可见是讲北宋年间之事了。”
瞧着朱元璋的神色从多云转晴,朱标又向宋濂问道:“老师可知,施先生如今在何处?”
“回太子殿下,施肇瑞已于洪武三年病逝了。”宋濂垂首恭敬道。
朱元璋微不可察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听着天幕的意思,此书在后世颇负盛名,那死人总比活人要好一些,他感慨道:“真是可惜了,此人可有子嗣?”
宋濂这回真的不知道了:“臣仅知,施肇瑞有一弟子罗本,所著之书多为历史通俗演义,才华不逊于其师。”
“可有功名?”朱元璋问道。
“并无。”宋濂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此二人都曾在张士诚麾下做过幕僚,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不听劝告,师徒先后愤而离去。”
朱元璋将此二人在心里盘了两圈:“那便让内府将《忠义水浒传》刊刻为《水浒传》,再从罗本的成书中挑选出一两本一起刊刻,由......”
他沉吟片刻,想到了上蹿下跳的次子和三子:“就由秦王、晋王督办此事吧。”
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在去年先后前往封地就藩,天幕出现后,朱元璋将他们召回,却一直没有安排差事,二人惶惶不可终日,前者迁怒于燕王朱棣,让老四本就不太好过的日子雪上加霜,后者则终日报病,不知是真的体弱,还是胆小如鼠。
想到这,朱元璋冷哼一声,一个欺软怕硬,一个烂泥扶不上墙,还有一个不提也罢,真是枉费自己和标儿的一番栽培。
“这贾宝玉和林黛玉又出自何处?”朱元璋继续逮着宋濂这只博学多识的羊猛薅羊毛。
“臣不知。”宋濂答道,“明女郎先前也并未提到过,盖为后世眷侣也未可知。”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数日前便已经下令严禁表亲之间通婚,有天幕在,也不用担心百姓阳奉阴违,看起来是件好事......
但若是遇到他和天幕有分歧的地方,又该怎么解决呢?
正想着,朱元璋听到天幕之中的明女郎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讲那最后一对——朱祐樘和张皇后。
朱元璋心中喟叹,这分歧不就来了?
他是铁了心要让标儿这一脉继承这大明的江山,但天幕历史里,本朝皇帝显然都是老四的后代。
标儿大度能容,雄英性情仁和,但再往后呢?重孙子能忍下老四那一脉的孩子吗?能忍下历代燕王的字辈和天幕中明朝皇帝的字辈一样,都是“高瞻祁见佑”吗?
朱元璋望向天幕,若是能与明女郎沟通就好了,她看上去真的很好骗。
可惜,所谓的“系统”应该不会给他们这些皇帝这个机会。
朱标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若是和四弟真的走到了那一步......
不,一定有其他解决困局的办法。
而朱棣本人,在听到明女郎说出“朱祐樘的出现是划时代的”这句话时,呼吸也猛地一窒。
他已经摸清了此女说话的习惯,就算她此时一副煞有介事的笑模样,也不一定就是准备夸人。
更何况“划时代”这词可褒可贬,就是不知这朱祐樘是极致的圣明还是极致的昏聩了。
都不是。
毕竟在明月的印象里,朱祐樘虽然离明君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也完全称不上是昏君,就普普通通一皇帝,最值得记忆的点就是他和张皇后的一夫一妻制了:“若是皇帝届没有朱祐樘,那么我们现在的古言小说里,所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皇帝都会受到更加猛烈的抨击。”
事实上,即便有这样一位划时代意义的帝后存在,写一夫一妻制帝后的写手们还是会被骂不尊重历史、不考虑现实。
让我们庆幸中国古代出了个则天大帝吧,不然现在所有写女帝文的都得被喷死。
可惜的是,咱们历史上没有以公主之身登基的女帝,因此写公主登基成女帝的写手就会饱受质疑。
“若是帝后届没有朱祐樘和张皇后,那么皇帝真爱的天花板也要降低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水准。没有说这两对帝后CP不好的意思,就是相较于朱祐樘和张皇后而言,他们还是差点意思。”
第36章 龙瞳凤颈,天下之主 武顺,武士彟,杨……
“唯一能与朱祐樘张皇后相争的就只有九五CP了, 毕竟李治给武曌分享了自己的权力,对于一个皇帝而言,称之为真爱也不过分, 但有一说一, 就算不提王皇后萧淑妃之流,废王立武之后,武则天也没有在后宫独宠,李治后来还笑纳了她的姐姐武顺呢。”
唐朝, 利州, 都督府。
应国公武士彟强忍住心头的惊愕,但一身冷汗已然浸湿了后背。
天幕出现的第三天, 就言及了“武则天改唐为周”一事。
没有人会给自家的女孩起名叫则天,武士彟也一样,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尊号。
若是陛下心狠一些, 选择宁可错杀, 不能放过,那他和两个女儿, 甚至是两个儿子,都必死无疑。
毕竟这可是谋朝篡位的罪过。
太上皇对他恩重如山, 他也知恩图报,为这大唐江山奉献了一生, 到头来, 竟要死于这样无厘头的事情吗?
武士彟虽然心有不甘,但若是陛下有旨, 他也只能选择引颈受戮。
他静静地等待最后的宣判。
几日之后,武士彟接待了从长安城疾驰而来的上使。
陛下不仅没有赐死他,反而赐下了口谕宽慰他:
应国公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你的忠心,陛下和太上皇都已尽数知晓了,武姓之人这么多,此事必不可能与你有关,你在任上尽可放宽心......
武士彟叩首,感激涕零。
上使笑眯眯地看着他表演。
末了,上使含蓄地向武士彟表示:
皇后娘娘和您的夫人素有旧谊,听闻您的两位女儿柔嘉居质,婉嫕有仪,因此赐下了恩典,邀她们回长安城入宫一叙,舟车劳顿,还请两位千金尽早上路吧。
武士彟再拜,叩谢中宫,强作出喜悦情状。
“还请应国公将两位千金的生辰八字告知在下。”上使说完,又近身低声问道,“敢问两位千金如何称呼?”
“唤她们大娘、二娘便好。”见上使皱眉,武士彟呼吸一滞,意识到他问的不是这个,停顿了一下,才又答道,“长女名顺,幼女......尚未取名。”
上使诧异地转头看了他一眼,据他所知,应国公的幼女虚岁已有五岁,身体康健,怎会没有取名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