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妻乃是长公主_四只碗【完结+番外】(89)

  “臣张兴望见过太子殿下。”

  ……

  “免礼。”李玱笑得亲和极了。

  行完礼后,众人直接展开军事讨论。

  军营之中,李琼枝与李玱各居于上座,其余将领分两列而坐,各个盘腿坐于厚实暖和的羊皮毡上,两列之间又让出两尺宽的道来。

  “下一步收复蓟州,诸君有何看法?”

  李琼枝双手抱胸,扫视了一遍座下的众人。

  她信奉“上不与下争功”的道理,每次进行军事讨论,她总是习惯让麾下的将领们先主动发言。

  副将桓兰序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依属下之拙见,收复蓟州必先兵分两路,将长岭左右的潞县与满城收复之后在燕北道汇合,再共同进军蓟州。”

  “桓将军的看法不错,但长策认为还稍有不足之处。”军师苏长策悠然端坐着,随后提醒道,“两军汇合的途中,都会经历一处山谷地带,在下认为辽军可能会在山谷两侧的峭壁之上设伏,需尤为谨慎。最好先派出勘察兵到两壁之上勘察一番。”

  李琼枝思量了片刻,而后认真道:“善,二位的想法都很不错。我观这几战下来,那赫连金若应该也会注意到这两处山谷,我猜测她为了保险起见可能还会再派两支辽军截了我们的后路。”

  她话锋一转,望向身侧的李玱。

  “所以太子殿下,您可否与桓兰序率三万大军留驻此地,待两日后再出发,我们直接来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琼枝不希望李玱继续跟着他们进军。李玱不傻,战场上瞬息万变,自己身为一国储君万一有什么差错,这可就不只是李琼枝受死罪了,而且还便宜了他那好皇妹李安衾,直接白捡了个皇位。

  没事,留驻此地照样能够拉拢人心。那副将桓兰序常年跟着李琼枝出军征战,自然是心腹人物,若是能拉拢到也是不虚此行。

  于是李玱痛痛快快地应了下来,李琼枝与众将领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另一边,勘察都尉张兴望皱眉沉思半晌,又道:

  “密探来报,北辽军的后勤送来了大量铁车,那赫连金若将铁车首尾相连,随处结寨;车上遍排兵器,就似城池一般。如果蓟州一战,我们以寻常的三路分兵式进军,那辽军便可分在两边,中央放出铁车,到时候弓弩同时骤发,我军怕是就没有回旋之地了啊。”

  李琼枝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苏长策,淡然道:“我有一良计,不知军师可明白本将军的想法。”

  苏长策意会,他拢拢披在身上的鹤氅,笑答:“属下也正是这么想的。”

  “我们可以派人夜间在蓟州城数里外挖下坑堑,用干草木板横于其上,再覆以积雪掩饰。叫两位副将引兵埋伏于附近,再让一将领兵出战。一旦有铁车兵来,退后便走,寨口虚立旌旗,不设兵马。到时候引铁车兵至此,干草木板不承其重,必然是山崩地陷,辽军纷纷落网。”

  李琼枝赞许地微微颔首。

  随后她起身,凌厉的凤眸再次扫视了一遍座下众人。

  “元帅令!”

  营中众将立刻起身,就连太子李玱听了这一声威喝也情不自禁地与众人一同站起。

  李琼枝走到两列将领之间让出的小道中央。

  “桓兰序。”

  “在!”

  “你,与太子殿下率三万骑兵留驻此地两日再出发,突袭截路的辽军。”

  “张兴望。”

  “在!”

  “公孙嫣然。”

  “在!”

  “你们两人,各领轻骑五千,先行勘察潞县、满城外的山谷峭壁上是否设有埋伏。有,则尽歼;无,则归军。”

  “韩世清。”

  “在!”

  “傅妍君。”

  “在!”

  “姜晟。”

  “在!”

  “你们三人,各领步兵三千,骑兵五千,埋伏在陷阱附近,辽军的铁车兵一旦大部分落入埋伏,立马出击!”

  “陈伯荣。”

  “在!”

  “你,全权率领铁甲兵。”

  [一]唐朝禁食鲤鱼,因为“鲤”谐音“李”,但民间还是有著名的鲤鱼菜品,欣欣向荣,但是上不得台面。

  [二]唐朝读书人的鄙称有“醋大”“措大”,这一称呼源于这些读书人外表峭醋,行为举止显得高人一等,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

  第71章 储薨

  景升十一年,仲冬。

  自赈灾归京后,李安衾风光无量。

  恰巧国舅江伯通辞官告老,李安衾因赈灾有功,接替了江伯通辞官后的位置,擢升尚书令。几日后,病中的圣人与辅政大臣们商议后又为她追加了司徒、司空的官职,特封“镇国长公主”,同时给予大量赏赐。

  彼时燕云前线捷报频传,李琼枝率领御北军大破辽军,夺回燕云最后一城,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现下御北军业已向安东方向进军,准备与安东都护军联合,一举收复安东八城,彻底驱除契丹鞑虏。

  而太子慰劳的车队也终于踏上回京的路程。

  再说回长清公主这边。

  自从李安衾位极人臣之后,每日来长公主府趋炎附势者不计其数,李安衾被扰得实在不耐烦,也思虑到功高盖主的问题,索性这阵子大门紧闭,除个别特殊人物来访,其余递贴者一律不见。

  长公主这边的大门敲不开,于是其驸马江鸣川便成了他们巴结的重点对象。某次聚会,那不靠谱的驸马被灌醉,意外吐露了自己与长公主至今未曾洞房的惊天秘闻。次日京中无数人家闻风而动,此后同李安衾自荐枕席的青年才俊犹如过江之鲫,却也没见她动心留宿睡。有大胆者敢翻墙爬床的,管你是谁家的嫡子还是庶子,通通都被公主府的侍卫痛打一顿,然后衣不蔽体地被扔到冬日的大街上丢脸。

  “夫君,你知道吗?今天街上那个郎君已经是第十四个爬床被扔出来的了。”

  陆询舟早上从自己的田庄上视察回来,甫一走进院中,就听见林皋的妻主在同他闲聊。

  每天冬天,林皋那位成日在外游山玩水的妻主都会带上他们的小女儿来长安的陆府寻他过年。据林皋的自豪介绍,他妻主的家族会稽钱氏世世代代从商,财富积累无数,如今传到她这一代已是富可敌国。人妻主还年轻貌美,除了喜欢调戏漂亮的郎君娘子以外找不出任何一个缺点。

  对此,陆府众人:小白脸,死一边去!

  被长公主包养的小白脸陆询舟:嗯,我选择沉默。

  回到正题。

  却说院内众人瞧见了回来的陆询舟,林皋那位热情的妻主当即朝她挥挥手。

  “陆侍郎,我们在围炉煮茶,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啊?”

  因为赈灾有功,陆询舟已被擢升为户部侍郎。

  陆询舟眸色微动,笑得:“好。”

  瑞雪霏霏,陆府的院中到处银装素裹。此刻众人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子中围炉煮茶,望着亭侧的玉池断桥在大雪中愈显唯美,众人赏雪的意兴渐浓。

  陆询舟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红茶,感觉身体舒畅,暖胃得很。她扭头看向身侧的赵娘子,笑盈盈道:

  “赵管家,我今日去田庄视察了一番,你打理得不错,年后给你加薪。”

  看着管家赵娘子露出幸福甜蜜的微笑,陆询舟话锋一转:

  “但我还是希望,今年田庄上交上来的税粮我们可以返还一半给农民。”

  话音刚落,亭中俱静,只留下茶炉喷气的声音。

  管家不可思议道:

  “四娘子,您在开玩笑吗?别忘了,您今年的禄粮已经被长公主殿下扣了一半,您现下这么做,这个年怕是会过得很拮据。”

  “府上的账房里不还是有很多银子吗?”陆询舟摇摇头,解释道,“我只是看那些田间的农民太辛苦了,一年到头劳作,最后的收获却微乎其微,而且……算了,我这么说你就这么做,不用劝我,我心里自有分寸。”

  主子执意这么做,她一个管家也不好多说什么。

  林皋的妻主惯解人情世故,见场面有些冷下来连忙出来打场,不一会儿,围炉煮茶的热闹氛围又被烘托了起来。

  林皋的膝上坐着他三岁的幼女,小娘子可可爱爱、软软糯糯,令人心都软了。陆询舟想起还在房间熟睡的陆绥,如果不是担心她罹患风寒,陆询舟真得很想把自家女儿抱出来也好好炫耀一番。

  林皋的妻主还在与他人聊得火热,话题兜兜转转又扯到了那位从长公主府上扔出来的郎君。

  陆侍郎若无其事地咬了一口刚从烫板上解冻的茶果子,眸中闪过一丝心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忠犬 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