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衾觉得自己脏透了,初遇陆询舟,她惊鸿一瞥少女眸中的澄澈,那日分明平平淡淡,却也注定了她日后必然飞蛾扑火般坠入这段悖德的感情。
如今,皇兄薨了,父皇这个疯子也命不久矣,她本该高兴的,可是他们生前却已经把她推到时局的风口浪尖。大晋一十六道[一]全担在她的肩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世界给她的每一颗糖都带有剧毒,令李安衾甘之如饴的同时,也一步步走向死亡。
陆询舟全然不知李安衾内心的想法,只是将人抱入怀中温存。温柔地看着怀中的女人,一个活泼明艳的少女形象逐渐与怀中人的眉眼重合。
她之前有从书肆淘来《简斋拾遗》和明章太女的东宫日志,前几日她刚好读完了那本日志,对于日志中故太女笔下少时活泼明媚的李安衾,她印象极为深刻。
通读此书,陆询舟推断这本日志应该写在太女生命的最后半年。
可以感受到故太女殿下应该是有些精神疾病的,整本日志字里行间尽是不安与恐惧,行文的逻辑也极为混乱,甚至还能看出她时有幻觉出现。如果不是因为在大明宫的翰林院当过值,识得宫中发放的本籍中的某些特有标识,她怕是要怀疑书肆掌柜在欺骗她。
明章太女据说是因为东宫失火被困在殿中活活烧死的,如果她真的有些疯病,那倒也说得通了。
陆询舟温柔地解下长公主殿下头上那条随意绾住青丝的发带,三千青丝流泻,那张昳丽艳绝的面容在烛火的映衬下美得愈发惊心动魄。李安衾早已经历过初夜,但是如果你仔细打量过她,还是会从中讶然发现其中贞女的神态,庄严而圣洁,凛然不可犯。
陆询舟想,一切的一切,大抵都是因为女人的贞洁从不藏于罗裙之下吧。
静谧的冬夜,依偎于爱人怀中,李安衾抬眸,猝不及防地跌入那双眸中的清澈爱意里。
李安衾从她的眼中发现了爱与怜。爱如春江潮水,汹涌澎湃;怜如今夕月光,支离破碎。她还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爱情是一种过失,就算这样,李安衾却是浮游在过失上面的天真。[二]
“给我讲一讲你曾经的故事吧。”
陆询舟突然出声央求道。
“还……还有你曾经喜欢的那个人。”
这一次,李安衾没有拒绝她的要求。
.
其实,江皇后一开始并非是圣人的正妻。当年还是太子的圣人向江家求亲时,他已经有了一妻一女。
她们就是后来的废后陈阿姝与明章太女李君琅。
陈阿姝是父嫁母,故随母姓陈。当年陈母在朝中任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阿姝自幼性情温婉,敏而好学,守礼恪规,而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加之其容貌昳丽、出身不错,故而在十六岁时就被高祖于春日宴上一眼相中。不久,一纸封太子妃的诏书下来,太子李促便和这位只有几面之缘的娘子成了婚。
李促不爱陈阿姝,却也不讨厌她,但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平日两人也算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为了子嗣,他与她有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后来死于东宫大火的皇太女李君琅。
作为自己的亲生骨肉,李促最初也是极为喜爱这个孩子的。
君,帝也;琅,玉也。
君琅者,帝之美玉。她既是李促的掌上明珠,也终将成为一代如玉明君。
只是,一切的转折都从乾恩三年李促新娶了良娣江婉仪开始。
次年,江江婉仪诞下一子,李促大喜,为之取名李玱。五个月后她又怀上一胎,但怀胎六月时不幸被奸人陷害流产,李促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不知是谁吹了耳旁风,说是太子妃为了争宠,于是在良娣的养胎汤中下了打胎药。结果大理寺的人真在太子妃的闺房中发现了开了一半的打胎药。
其实这桩案件很多年后想起来依旧是疑点重重:一、陈阿姝性情淡泊,为何会为了争宠给良娣下药;二、太子妃为何在作案后不把打胎药处理掉。
更奇怪的是,想来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居然就这么武断地下的结果,认定太子妃就是凶手,最后若非高祖出面下场,陈家必然在京中丢尽脸面。自那以后,李促也再未召过太子妃侍寝。
无论陈阿姝如何苦苦辩解,她依旧成为了全长安上流贵女的笑柄。
而李君琅作为皇嗣,她依旧是阿耶与祖母最疼爱的孩子和重点培养的下下位大晋天子。只是她的阿娘在太子阿耶的冷落中日渐孤僻。但是年幼的李君琅感觉,似乎也只有和温柔的阿娘独自待在一起时,她才有了家的感觉。
“太子良娣流产”的风波后又过了几年。乾恩七年夏,在李促找名医多方调理下,江良娣成功再次有了身孕,来年春二月,诞下一女。
据说,江良娣生产的前夜曾做了一个异梦。她梦见一只背上绑着一对牛耳的凤凰在沼泽中苦苦挣扎,最后那对牛耳掉入淤泥中,凤凰也得以一飞冲天。醒来之后她将此事告知太子。李促以此事请教钦天监的监正,那监正言:“先沦陷,中不顺,后得以解脱,殿下可以取吉名来保佑这只凤凰最后不会陷入沼泽,但一生是否得以解脱,还是要看小郡主的命数了。”
彼时嘉允公主李容妤带着高祖最近为她新任命的老师——翰林院修撰卿许晏上门探望,卿许晏闻之此事,建议小郡主的名字要含有平安喜乐之意。
李促笑道:“孤早闻卿修撰身为去岁的新科状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如你来为孤提提建议如何?”
卿许晏略作思量,答:“小郡主可名‘安衾’,如何?”
[一]唐朝的行政规划最大单位为“道”,相当于明朝的“省”,我这边是参考了唐玄宗前期的开元十六道,所以说大晋有一十六道,注意“一十六”是古代“十六”的文字表达
[二]这一句出自雨果的《悲惨世界》,稍有改动。
第74章 往事(一)
李安衾出生后便被封为清河郡主。
她幼时活泼好动、聪明伶俐,故深得耶娘兄长的喜爱。小娘子软软糯糯的,八岁之前一直被养在阿娘身边,她彼时尚不谙世事,小小的世界里只有疼爱她的亲人与自幼伴她玩耍的采薇。
四岁时,当年极为疼爱她的兄长李玱开始入宫进学,每日下学后还要到阿耶的书房做功课和习诵诗文经书。某次,她实在想念平日陪她玩耍的阿兄,于是偷偷趁阿娘和嬷嬷们做女红的当儿,带着采薇在东宫里七拐八拐,打算去书房找兄长。
东宫真得很大,她还没找到兄长就已经和采薇迷了路。
那时,她看见了一个身着紫袍玉带的少女韶举从容地自廊檐下走过,那人容貌昳丽,肤色玉曜,仪态矜贵雍容,举手垂足间尽显少年老成之气。
李君琅余光瞥见了角落里的两个小娘子,认出其中一位竟然是四岁的妹妹后,她讶异了几分,随后走向她们,在两个小团子面前蹲下,温声问道:
“扶桑和小侍女是不是偷跑出来玩迷路了呀?”
小安衾惊讶,奶声奶气道:“阿姊怎么知道我的小字?”
这个妹妹出生时她见过一眼,时隔四年李君琅其实也不知道这个妹妹长什么样。只是东宫中能出现这等年幼的女孩,而且还着一身华贵的服饰,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清河郡主。
然而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李君琅也无需解释这么多。
李君琅起身摸摸她和采薇的脑袋,笑道:“阿姊我就是知道,走,我带你们回去。”
回去后免不了要被阿娘教育,看着两个小娘子被江良娣数落,向来心性温柔善良的李君琅于心不忍,于是主动为她们开脱道:“江良娣,我认为孩子天性如此,活泼好动,久处深宫之中未免无聊,刚好明日皇姑姑举办了春日踏青的活动,不如让我把她出去看看宫外的风景吧。”
江良娣不敢拂了皇太孙的面子,何况这位太孙向来以仁智著称,不可能像太子妃那样狠毒,于是良娣便答应了此事。
那是李安衾人生第一次出宫,她和李君琅坐在一辆马车上,直到现在她才知道这位阿姊竟然就是阿娘和嬷嬷们口中的“皇太孙”。
世人们夸赞这位皇太孙文采斐然、温文尔雅,年仅十二岁,文章却能立笔而成,而且通篇下来文章辞藻华丽却又不失内涵,见解犀利独到,比许多进士科的大臣写得都好,是大晋有名的神童。
而那次踏青的经历李安衾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四方朱墙外的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阿姊牵着她的手。平日没吃过的珍馐,衣着漂亮华丽的贵女们,还有各式各样的风筝,阿姊温温柔柔地告诉她:“桑桑把烦恼写在风筝上,我们再用风筝把烦恼放走。”
小安衾掰着手指头:“我的烦恼有:阿娘和嬷嬷们管我很严,不让我出去玩,不让我吃太多甜食,每天还要学各种各样的规矩,认各种各样的字,还有阿兄最近也不来找我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忠犬 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