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18)

  “出去吃,这仨孩子没见过世面,带他们见见扬州城的夜景。”

  “那我去叫下人备车。”粱伯盏一走,粱老二就坐不住了,“大哥也不愿意见我这张老脸,没什么事我便先回去了。”

  粱伯卿摆手,他如释重负般疾步走了出去,粱老四见他离开想要开口挽留,想了想又闭上嘴安安生生的坐在那不说话,看样子是打算跟着一起去。

  不多时马车准备好,陈青岩三人跟着老师一起走出来,粱伯瑾站在门口有些踌躇,不知能不能跟着一起去。

  粱伯卿走了几步皱眉道:“你这是等着我请你吗?”

  粱伯瑾一听连忙跟上,脸上也露出高兴的表情。

  下人们一共准备了两辆马车,粱老和三个学生坐在第一辆车上,粱伯盏和粱伯瑾坐在后面的车上。

  平日里几个兄弟也很少聚在一起,粱伯瑾成亲后就搬出去住了,如今他在司户任职鲜少回来。

  “大哥的话你别放在心上,他脾气一贯如此并无恶意。”

  “我知道。”其实粱伯瑾也没生气,他自幼便仰慕自家兄长,可惜他与粱伯卿的年纪相差太大,刚出生时候大哥便已经闻名整个扬州,后来等他入学后,因为顶着粱伯卿弟弟的头衔,没少被人比较。

  但他也是高兴居多,不然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么能结识那么多有名气的文人墨客。

  可惜兄长与他们并不亲近,私底下梁伯瑾曾问过娘亲,大哥为何不喜欢他,从他娘那得知了一件往事。

  原来大哥当年科举考试作弊,就是家中亲人所害,因为除了亲近的人没人能进他的书房,动用他的笔墨纸砚。

  只不过一直没查出来是谁做的,自那件事后粱伯卿便对这些庶弟再无半点感情。

  粱伯瑾那时才两岁,自然不可能是他做的,他也不过是被迁怒罢了。

  “吁~”前头的车夫拉住缰绳,“二位老爷,到了。”

  两人下了车,见大哥带着三个学生已经朝望月楼走去,粱伯瑾看着他身边的几个孩子眼中有些羡慕。

  望月楼算是扬州城最好的酒楼之一,坐落在淮河泮边,整座楼高六丈共有四层,到了晚上每层楼都会挂上彩灯,倒影在河水中熠熠生辉,美不胜收。

  陈青岩和两个弟弟站在楼下仰头看了半晌,才跟着走进去。

  刚一进门,悦耳的丝竹声便传入耳中,几个身穿红衣打扮俊俏的小郎正在演奏,抚琴、吹箫、击缶、敲钟,如闻仙乐耳暂明。

  粱伯卿看着三个徒弟这幅呆样忍不住笑出声,伸手弹了下最近的陈青松的脑袋,“小子,可千万别被这金迷纸醉迷了眼。”

  三人连忙回过神,惭愧的低头跟着粱老继续往前走。

  身边的小厮在前面引路,粱伯盏订的雅间在二楼。其实最好的房间是在四楼,不过很难订上,加上粱老腿疼上下楼也不方便。

  伙计引着一行人来到雅间,里面依旧灯火通明,将屋里照得如白昼一般。

  陈青岩道:“真亮堂啊,这屋子里点了多少盏灯火?”

  粱伯盏主动给几人介绍起来,“听闻这望月楼每晚要烧掉三百多根牛油蜡烛。”

  陈青松忍不住道:“三百根?那得花多少钱啊!”

  “一根牛油蜡烛是四百文,则算下来……大概一百二十贯左右。”

  三人听得咋舌,这望月楼一晚上光点蜡烛花的钱就够他们家里一年的花用了。

  陈青淮有些好奇道:“为何要用牛油蜡烛,普通的油灯不行吗?”

  “因为牛油蜡烛更亮,烧的时间也更久,燃烧后味道小,不会让客人闻到难闻的气味。”

  三人点点头,对江南的奢靡有了更深的了解。

  饭菜很快端上来,每上一道菜,粱伯盏便不厌其烦的帮忙介绍这道菜的名字,来历以及背后的趣事,周到的让三个小子诚惶诚恐,都不敢夹菜吃饭了。

  粱伯卿拿筷子敲了敲桌子,“行了,坐下吃你自己的,说了他们也记不住。”

  粱伯盏笑笑坐下,时不时给粱老夹点菜。

  陈青岩他们也终于松了口气,不用那么拘谨了。

  南方的菜系精美但口味比较清淡,习惯了北方的重口的三人吃着味道都一般。

  倒是那几道甜点不错,香甜软糯,陈青岩没忍住多吃了几块。心想着若是能带出来就好了,放在试验田里给阿瑛和元宝尝尝。

  一顿饭吃到戌时,正当大伙以为吃完准备离开的时候,粱伯盏又让他们看向窗外。

  一阵悦耳的笛音从下面传来,大伙起身走到窗边,只见一艘巨大的画舫缓缓驶来,最后停在河中央。

  鼓声渐起,几十个身穿薄纱衣裙的妙龄少女涌出,在船上翩翩起舞。

  旁边几个抚琴的歌妓唱起《秦淮夜》,独属于江南的吴侬软语,入耳尽是靡靡之音。

  一曲终了,楼上有人抚掌欢呼,也有人朝船上掷钱串子,离着太远扔不准都扔河里去了,扑通扑通的声响听得人牙酸肉痛。

  听完曲儿这顿饭才算吃完,回去的路上陈青松满脸喜悦,不停地说着望月楼有多好,反倒是陈青岩和陈青淮眉头紧锁,闷闷不乐。

  粱伯卿看向陈青岩和陈青淮,“你们俩怎么不说话?”

  陈青淮道:“徒弟觉得这样的地方好虽好,但来一次见见世面就够了,总来会迷失本心。”

  他父亲陈靖是个清廉的官,这些年耳濡目染陈青淮性格也颇为耿直,所以对这样的地方很是抵触。

  陈青岩的心思都在王瑛和儿子身上,担心他们吃不好穿不暖。初来乍到在府城也不知如何了,哪里有心情享乐。

  陈青松后知后觉的红了脸,不过他到底还年幼,粱老也没苛责太多。

  老头捋着胡子微微点了点头自己没看走眼。

  太多人来到扬州禁不住诱惑失了本心,这样的人以后哪怕入朝为官也做不了好官,将来贻害一方百姓。

  自己这次带他们来扬州,除了游学更多的是让他们涨涨见识,做学问前先学做人。

  *

  远在千里之外的冀州,陈家人虽吃不到扬州的美食,吃得却也不赖。

  今日天气寒冷,王瑛给大伙做了涮锅子。

  涮的是新鲜的羊肉片和猪肉片,素菜则是从试验田里现采的,城里还有卖干虾和干贝的也买了一些放进锅里涮,那滋味别提多鲜美了。

  自打搬到府城后,家里缩减开支,已经好久没这么吃过肉了,今天敞开了肚子,个个吃得满嘴流油。

  李氏叹了口气道,“天冷吃点热锅子真舒坦。”

  青芸附和道:“是啊,好久没这么吃了,可惜咱们的涮锅没拿,不然可以做鸳鸯锅呢。”

  走的时候匆忙,许多东西都没带,如今用的涮锅子是陈伯临时改的,小铁锅下面支了个铁桶,把烧红的炭火添在下面凑合着用。

  “铺子里收拾的怎么样了?”

  王瑛道:“已经收拾妥当,计划后天开业。”

  新租的铺面之前开的包子铺,年头久了墙面挂了一层油泥,地面铺的砖也都裂开了。

  王瑛干脆把墙新刷了石灰,地上的砖也重铺了一遍,几个窗户修整好贴了窗纸,又找木匠定做了四个宽大台面,收拾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除此之外还专门定做了一个大招晃,红底白字上面依旧是王氏菜铺的名字。

  不得不说马钱子可帮了大忙,这小子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材料。

  嘴甜、有眼色、会办事,最重要的是对做生意这件事,不用人教一点就通。

  这段时间他将整个冀州府的铺子几乎都转了一遍,给王瑛定价格省了不少麻烦。

  如今城里还没有卖鲜菜的铺子,只有四家卖干菜的,铺子开起来绝对是府城头一份!

  独一份固然好,王瑛也有别的顾虑,就怕这菜卖被人盯上,没赚着钱反而给自己惹来祸事。

  府城不比镇上,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王瑛打算明日去拜访一下王同知,也算是给自己找个靠山。

  第105章

  其实王瑛早就该去拜访王同知,这么老远派人把他们接过来多大的恩情,但是去拜访不能空着手。

  礼轻显得不够重视,礼重了他手里没那么多银子,实在是个烦心的事。

  索性晚上去试验田留个字条,让陈青岩帮忙想想办法。

  晚上吃完饭,王瑛照例进试验田写书,收拾蔬菜,顺便看一下有没有新的字条。

  刚进来不一会儿陈青岩也进来了,“阿瑛!”

  “哟,这身新衣裳不错,你们到扬州了?”

  陈青岩跑过来抱住他,“今天上午刚到的,晚上老师的弟弟请我们出去吃饭,刚回来。”

  王瑛闻了闻他嘴边,“怎么没尝尝扬州的酒?”

  陈青岩低头亲了亲他鼻尖,“有长辈在身边,哪敢喝酒。”

  王瑛拉着他坐下,“跟我说说扬州什么样?”

  “白日看着跟其他几个州府差不多,我们坐在马车进了城没怎么逛,总体而言照比北方看着繁华一些,不过到了晚上就大不相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