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貂珰_冻感超人【完结】(27)

  卿云揣着手炉去了承恩殿,他到时正在传早膳,李照见他入内便先笑道:“越发偷懒了。”

  “殿下恕罪,”卿云说着,款款走来,将手炉先递给一旁的小太监,立到李照面前,神色腼腆地一抿唇,“今日起晚了。”

  李照见他姿态忸怩做作,心中便觉好笑,“为何?”

  卿云从怀中掏出个鸦青色卍字络子。

  “这是新学的花样?”

  李照边笑边接了过来,“样子不错。”

  卿云道:“殿下喜欢吗?我熬了好几个夜才打好的呢。”

  李照道:“你做的,我没有不喜欢的,替我系上。”

  李照一向简素,身上佩饰不多,只常佩些玉,荷包璎珞这些是不戴的,卿云初献给李照一个络子,李照当时神情略微惊诧,笑了许久,又拿了卿云的手笑着夸他心灵手巧,倒还可以多习女工刺绣,以后他的贴身衣物也可以交由卿云试试。

  卿云蹲下替李照系了络子,仰头笑望着李照。

  李照嘴角含笑,“又想要什么赏赐?”

  卿云道:“殿下这可是误会我了,今日我只求殿下一个恩典。”

  “看来是不好打发了,”李照笑道,“你说,要求我什么?”

  卿云正了脸色,将小山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明,“太子仁厚,我偏不信您会为这事不悦,所以还想向您求个恩典,求您赐医药,全了小山子一片孝心。”

  李照听罢,道:“这是小事,也合该如此,”他又淡淡一笑,“你也有心了。”说罢,便命人去料理这事。

  卿云听了李照的安排,脸上绽出笑容,“多谢殿下。”

  李照捏了卿云的下巴,“甚少听你为了旁人的事开口。”

  卿云道:“我成日里都是围着太子您打转,旁人的事,我便是想知道也不知道呢,若不是今日正巧撞见小山子来求长龄公公,我哪有向太子您这一求呢。”

  李照笑笑撒开手,又摸了下卿云的头发,卿云乌发柔顺细腻,宛如绸缎,手感极佳,李照便多摸了几下。

  “你替旁人求的不算,”李照道,“再想想,讨个什么赏,”李照轻挑了下眉,“好好想,等夜里再问你。”

  李照去上朝,卿云也捧了新换了碳的手炉出殿,安庆春在一旁道:“卿云小公公,今儿这一出可真是仗义执言,小山子该好好谢你才是。”

  “安公公哪的话,原是我多嘴,长龄公公早做了人情。”

  “这是两码事,”安庆春笑道,“太子恩德,小山子有福了。”

  卿云颔首微笑:“都是做奴才的,互相帮衬是应当的。”

  安庆春道:“是啊,想当初我们几个前朝宫里头留下来春字辈的太监,如今也没剩几个了。”

  卿云摩挲手炉的手掌顿了顿,他早有揣测,故作惊讶道:“安公公这话,难不成您和我师傅……”

  安庆春笑了笑,道:“都是从前宫里的老人,不敢说有多深的交情,总见过几回,只皇上登基后,我被分到了东宫,遂见得少了些,你初初来时,我便听闻你是瑞春的徒弟,”安庆春叹息一声,“只你颇得太子宠爱,我也不便多亲近,如今可不比从前,总要避嫌。”

  卿云恭谨道:“我明白,在宫里当差,人人都如履薄冰,有些事安公公您也是身不由己。”

  安庆春拱了拱手,“多谢体谅。”

  卿云也连忙拱手,“哪的话,论资排辈,我怎么也得敬着安公公您。”

  两人说了一路的话,到了岔路分别,已是另一番天地,彼此都极为融洽了。

  回到屋内,长龄先迎了上来,“卿云,你替小山子在太子跟前说情了?

  卿云手放下暖帘,淡笑道:“瞧你急的,怎么,我这是又说错话了?”

  长龄摇头,笑容喜悦,“怎么会,我、我只是……”长龄不知该怎么说,抓了卿云的手道:“你这回可太冒险了,”他眉宇间涌出忧虑,“太子一向体恤宫人,怕只怕……”长龄顿了顿,又不说下去了。

  卿云早已习惯他这副情形,笑道:“长龄,你可是忧虑太子觉着我心大,如此请求,反倒陷太子于不义,叫旁人觉着太子苛待宫人。”

  长龄不言语。

  “放心,”卿云道,“太子不在意那些。”

  长龄垂下眼,又抬眼,面上下了几分决心,“便是太子不在意,那太子身边的人,只怕那些人多心,你又得太子宠爱,前朝乱相,宫中本就多忌讳,太子赏你些什么也就罢了,可如今是动了宫里的人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长龄手抓紧了卿云,“你若太出挑,落到旁人眼中,被拿去作了筏子……卿云,我知你是好意,只这一次,万万不能有下回,切记切记。”

  卿云被长龄如此郑重其事地说了一通,又知长龄确是个性子温厚不藏奸的,心中也生出了几分后怕,颔首道:“我知道了。”

  长龄轻呼出口气,眼中仍不住忧虑,见卿云脸色也变了,又强打起笑颜安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别太忧心,总是积福积德的好事。”

  卿云原只想借这事出头,叫人瞧瞧他便是太子跟前宠着有趣的玩意,也比长龄能在太子跟前说上话,好扭转其余宫人对他的看法,笼络人心,如今经长龄一说,心中后悔不迭,越想越惧,此时长龄虽是好言安慰,也叫卿云心中愤恨,恨他惺惺作态。

  “总是我没脸,做事不周全,”卿云放开长龄的手,将手炉一掷,“谁要来拿我作筏子,那便试试看!”

  却说那头李照上了朝,又得皇帝宣召入内,他才进殿内,便见一人已在其中,瞧着风尘仆仆,衣裳也都是民间样式。

  李崇从丹州回来了。

  第21章

  盛夏时节,李崇前往丹州赈灾,之后便时不时递来密折,如此一直到近立冬才还朝,可见丹州兹事体大。

  “参见太子。”

  李崇向李照行了礼,李照略一颔首,遂向殿上皇帝行礼。

  皇帝道:“自家父子,便免了虚礼,都坐下说吧。”

  “丹州之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崇呈了折子,“儿臣在丹州微服多月,也幸得张大人里应外合,这才将丹州局势梳理清晰,还请父皇过目。”

  皇帝身边的太监下来接了折子递上,皇帝展开,上头一应人名职位何年何月以何等方式贪墨多少钱财物品,与何人有所勾连俱都清楚明白,皇帝看完,又让太监把折子递给李照。

  李照看了,眉头深皱,“丹州不过偏远州府,财赋一向不多,竟能养出这般巨蠹。”

  李崇道:“便是偏远,那些人才会如此肆无忌惮,此次若非天灾,也透不出丹州的弊病来。”

  皇帝道:“无量心,你辛苦了,既是你亲自去办的,你倒说说,该如何料理这些人。”

  李崇起身跪下,“启禀父皇,儿臣在丹州以行商之名蛰伏多日,得以从旁窥得丹州局势,丹州虽小,然各级官员与当地士绅盘根错节,纠缠极紧,张大人虽是父皇钦定的巡察使,到了丹州却也处处受限,施展不开。”

  李崇折子上写得已十分明了,张文康到了丹州之后不久便发觉丹州用来应对灾年的屯粮不过定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丹州的灾情却比呈上来的折子上情况更糟,灾民遍地,眼看着是要闹出乱子了,丹州刺史这才不得不上报灾情。

  张文康一向圆融,当下察觉之后便不动声色,密令运粮的队伍拖延行程,他此次带的粮不够,若是贸然赈灾,自己的差事办砸不说,还要替丹州刺史担上罪过,故而他只隐忍守住,一道道折子先递回京去。

  直到李崇也来到丹州,张文康直接交出权柄,退居二线,凡事由齐王做主,李崇早知张文康性情,他一力推举张文康便是为了能够亲临丹州。

  张文康此人忠悫有余,胆魄不足,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也不会与人勾结,这样的人去试一试丹州水的深浅是最合适的,故而皇帝也挑了他。

  李崇在丹州虽未明着亮出身份,却也没有隐瞒,丹州各色官员对李崇的身份大概有所揣测。

  李崇一面巡查一面寻到这些人贪墨的蛛丝马迹后恩威并施,其他的暂且不论,先缓了灾情再说,这才能够号令这些人,其中多少艰辛李崇未曾言明,却也能从他那些密折中窥见一二。

  “这些人犯下大错,依照律法,合该抄家流放,可丹州却也实在脱不开这些人,如今一应赈灾之事,也需得他们出力,儿臣斗胆进言,对这些人小惩大诫,命他们戴罪立功,如此一来,既可解了丹州灾情,也是敲打,想必他们会顾念皇恩,就此改过,日后时时警醒,也不敢再犯下大错,如此倒是对丹州将来有益。”

  李崇背挺直了,叩头道:“儿臣拙见,还请父皇明断。”

  “起来吧,”皇帝道,“说了只是父子闲谈,随便说说就是了,维摩,你呢?你觉着该如何处置?”

  李崇起身坐下,李照眉头深锁,他手边还放着李崇那道密折,以他对李崇和张文康素日的了解,密折上所述各人罪责不会有错,甚至只多不少,莫说抄家流放,砍了他们的头也不为过,只李崇说得也有理,若为除贪,乱了丹州局势,恐酿成大祸,一时有些难以抉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冻感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