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知辛自己也在挣扎,在查出第五桩白骨案后的主使和救李意阑之间摇摆不定。
一旦自己找到孙桥,他必将面临暴露的境地,但找不到李意阑必死无疑,所以他刻意模糊了消息,打算将李意阑的生死交给天意。
可谁料到了最后,为李意阑生机苦心孤诣的竟还是他。
面对这样的心计和情义,王锦官说不动容那是假话,但她也委实说不出安慰或谴责的话。
斯人已逝就是事实,此后一生看不见、摸不着、说不上话,并且岁月会让他不断褪色,无人再与你谈起他,快意失意他都无法与你共享,记住他不容易,忘记也很难,这些事她正在经历,不知道李意阑会不会步她的后尘。
王锦官愣到马蹄踏过了数里地,才淡倦而温柔地开口笑道:“以后多到崇平,来看看我吧。”
那时李意阑已经在平静等死,不过他还是说了声“好”。
孙桥为他开膛接脉那天是正月十一,血淋淋的内腑在人前展露,在令人齿寒的残酷之外,还有一种标新立异式的与天争命。
寄声在此后的半生里,再也不愿意仔细回忆那一天看见的场景,孙桥让他顿在床的内侧按着李意阑的一只手臂和一条腿,那人在昏迷中受痛而反映出的模样让寄声嚎啕大哭。
但苦有所得,李意阑最终还是保住了性命。
孙桥说要是修养得好,爱练枪练枪,不碍什么事,只是武艺这事一天不练就会倒退,短时间内李意阑连跑都不能,想捡起功夫大概得到很久之后,从头学起了。
那个白昼过得令人揪心,但入夜后的天幕却异常宁静。
寄声坐下回廊下的台阶上,听见身旁的王敬元指着头顶的一处说着什么七元厄星君高居北斗,他掐指一算,大人必有后福。
寄声顺势抬头一看,果然见杓星斗柄朝东,时不待人,不知不觉已是天下皆春了。
七日之后李意阑才转醒,人很虚弱,但神态很平静,别说要死要活,就连眼泪寄声都没见他流过。
他十分配合地吃喝修养,言行举止与离开黎昌走马上任时殊无二致,但寄声还是感觉得到,他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他忽然和老夫人亲近了起来,每天都光顾后院的小佛堂,老人在佛前念经,他就盘着腿在旁边听,有一下没一下地敲那个颂钵。
粗心的寄声并没发现,第一次他敲了二十四声,正好是知辛逝去的天数,此后每过一日,泛音就会增加一声。
李意阑在计算时日,他想的是等有一天他不再数了,知辛这个人就真正神形俱灭、归于长天大道了,在佛家看来那或许是好事,但是李意阑不愿意。
他们本来是可以有一段情缘的,只是脉脉无知,刚开始就结束了。
他不仅无法释怀,并且在得到性命无忧这个“好”消息之后,就倒着跌进了后悔的深渊,他想如果不是自己思虑迟疑,能缅怀的东西本来该有更多。
但有时候他又会想,知辛要是不亲自己、信上不留最后那一段,那才真正让他遗憾。
有的人一生都未必能遇到所爱,要是没有知辛这个人,李意阑原本的打算是与长.枪伴过后半程,所以在情之一道上他已经得到了馈赠,不求更多也已满足。
颂钵的声响浑厚悠长,日复一日静化着他的情绪,李意阑慢慢接受了知辛离开的事实,目力也在慢慢恢复。
他没有向任何人许多承诺会一直记着这个人,也不和谁谈起知辛,唯独慢悠悠地路过集市时听人评说起白骨案,会不由自主地驻足旁听一段。
街坊们浑然不知故事中的提刑官就在身旁,左一句右一句将曾经说过的案情描画得更加鬼设神使,但李意阑心里却比谁都明白,这世间根本没有精怪和魂魄,因为知辛走了之后,一次也没有入过他的梦。
三月中旬时黎昌开始回暖,桃树上洒落的碎瓣飘得到处都是,李意阑在这个风过如雨落的季节里脱掉伤疤,包起知辛的骨灰和舍利子,踏上了前往无功山的路。
路途很长,约有八百里远,他也不赶路,穿城涉郊足足走到月末,才在蔚然的深林中抵达了山门。
慈悲寺的山门有九百九十九个台阶,李意阑拒绝了寄声背他的建议,歇歇走走花了半天才爬上去。
然后不用他说明来意,门口已经有僧人等候,见了他直称李公子,说是知辛师叔料到今日会有贵客临门,命他在这里接引。
李意阑有些错愕,他来之前并没有告知,那位真正的大师却能够预知这事,如果这山上没有瞭望台,那么那位大师的境界就已异常高深了。
他谢过僧人,应对方要求将寄声留在了院门外,随后抱着骨灰坛,独自踏进了这片少有人能涉足的后山清净地。
不曾进来的人不会知道,后山没有奇石飞瀑和精致的亭台,只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异常狭长的小径,黑白交错,从落脚处往远了看,依稀是一条灰蒙蒙的路。
道旁栽满了及膝盖高的杜鹃花,原本没到盛放的时节,这里却连绵不断,生生开满了一条路。
花色红得扎眼,血色一般。
李意阑沿着这条的单一的小径走了将近四刻钟,最后停在了半山腰上一间临竹海的竹屋前面。
屋子没有围栏,任小径直抵门口,门外还有个喝茶的廊台,台中盘腿坐着一人,披着那件李意阑熟悉的白色袈裟,侧脸的模样让李意阑乍一眼望去,一度还以为是知辛坐在那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常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