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14)

  1932 年 7 月 20 日,巴本政府以普鲁士社会民主党人同共产党人举行会 谈为借口,指责布劳恩政府的财政“仍然未上轨道”,反共产主义斗争“不 得力”,其权威已经“极度动摇”。巴本以兴登堡签署的《关于恢复普鲁士 邦地区安全和秩序的法令》和关于延长大柏林市和勃兰登堡省戒严状态的法 令为依据,宣布解除布劳恩等社民党部长的职务,自任驻普鲁士总督,接管 邦总理的大权。这一事件,史称“巴本政变”。

  自布吕宁政府下台后,社民党即放弃容忍政策,重新采取反对党的立场。

  “巴本政变”发生时,布劳恩政府下辖的邦警察约有 9 万人,钢铁阵线拥有

  300 万人。普鲁士内政部长、社民党人泽韦林提议动用警察力量,在钢铁阵 线支持下进行抵抗,但大部分社民党领导人要求“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决不 放弃宪法规定的法律基础”。7 月 20 日,共产党向社民党和全德工会联合会 发出建议,要求共同组织总罢工来粉碎政变,迫使巴本政府辞职。但社民党 执委会和工会组织却向工人发出呼吁书,要求工人保持冷静和纪律,不参加 总罢工,通过国家法院和国会选举来挽救局势。事后,普鲁士政府向国家法 院提出控告,而法院的裁决是:如果总统暂时将普鲁士邦的主权移交给全权 代表行使,而该邦在全国参议院,国会和邦议会的代表权仍掌握在普鲁士政 府手里,这并不触犯宪法。

  “巴本政变”的成功为纳粹党上台排除了一个重要障碍。

  两次国会选举

  巴本政府上台后,即履行曾同纳粹党达成的口头协议,于 6 月 4 日下令 解散国会,定于 7 月 31 日举行新的国会选举,并于 6 月 14 日取消对冲锋队 及其下属组织党卫队的禁令。纳粹党自信能在选举中获得大胜,故以此作为 容忍巴本内阁的先决条件。

  纳粹党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竞选活动,希特勒乘坐飞机,15 天内到 50 个 城市发表演说。解禁不久的冲锋队以 10 倍的疯狂对政敌制造流血事件,企图 控制所有宣传和演说的场所。

  投票结果,纳粹党获 37.4%的选票,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共产党获

  14.6%;社民党获 21.6%,第一次降为国会第二大党。其它政党,中央党获

  12.5%;巴伐利亚人民党获 3.2%;民主党获 1%;人民党获 1.2%;民族人

  民党获 5.9%。 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后,希特勒即要求担任总理,并要求给纳粹党人保

  留内政、农业、教育、司法和航空五个部的部长职位。兴登堡很害怕在总统 任期内爆发全国内战,他认为纳粹党嚣张闹事,举止粗鲁,希特勒缺乏执政 能力,因而拒绝任命纳粹党党魁担任总理。他要求希特勒同巴本一起组织联 合政府,在巴本手下当副总理。希特勒拒绝接受。

  纳粹党旋即同仇视巴本的中央党联合,8 月 30 日,两党议员一起选举纳 粹党头目戈林任国会主席。巴本得不到国会支持,就企图解散国会,推迟举 行新的大选,抛弃议会民主制。9 月 12 日,共产党国会党团领袖托格勒向国 会提出一份不信任巴本政府,要求取消一切“紧急法令”的提案,纳粹党立 即附议,最后,提议以 512 票赞成、42 票反对、5 票弃权得以通过。但巴本 抢在议案生效前解散了国会。在大多数内阁部长的坚持下,巴本政府被迫同 意在 11 月 6 日举行第二次国会选举。

  在第二次国会选举前,从巴本政府的政策措施中得利的资本家拟出一份

  由 339 名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企业主签名的号召书,呼吁选民把选票投给支持 巴本政府的政党。11 月选举的结果,纳粹党获票 33.1%,仍为国会第一大党, 但得票数有所下降;社民党获票进一步下降,仅 20.4%,为国会第二大党; 共产党的得票数进一步上升,为 16.9%。其它资产阶级政党的得票数大致同 上次选举持平。民族人民党获票 8.8%,略有上升。纳粹党的选票之所以下 降,一是因为希特勒同垄断资本家勾搭的消息不断被披露,一些群众逐渐看 出该党的宣传包含欺骗的成份;二是在 11 月初共产党领导的柏林交通工人罢 工中,一部分纳粹党员因不满现状也积极参加,戈培尔害怕丧失工人群众的 支持,对罢工持支持态度,该事件使一些资本家不愿资助纳粹党,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纳粹党的竞选能力;三是纳粹党徒的暴行日益引起民众的不安。 “纳粹工业集团”为纳粹党上台竭尽了全力,从 1932 年 6 月起,凯普勒 纠集一部分资本家,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三定期聚会,以商讨就业和财政问题 为名,策划扶助纳粹党上台。纳粹党在 11 月选举中失利后,该集团加快了扶 植希特勒的步伐。11 月中旬,大企主代表沙赫特、黑克尔、凯普勒同党卫队 头目希姆莱一起拟定了一封致兴登堡总统的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 理,认为只要“委托全国最大集团的领袖负责领导一个由具备实际能力和个 人才干的人士组成的总统制内阁,就可消除一切群众运动所必然带有的弱点 和缺陷,并且把至今仍在袖手旁观的千百万人吸引进来,变成积极的力量。” 请愿书由凯普勒转发给约 50 名资本家征集签名,最后沙赫特、施罗德、蒂森

  等 20 人在上面签了名,垄断资本家弗格勒出于“不想在政治上出头露面的原 因”没有签名,但表示赞同其中的内容。11 月 19 日,请愿书正式呈交兴登 堡总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