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25)

  纳粹政权对内宣传的重点,基本上遵循了纳粹主义的理论,为扩军备战

  政策服务。纳粹分子把种族理论当作法西斯统治及其意识形态的依据,鼓吹 种族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攻击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人民成为“缺 乏生存空间的人民”,并号召人民“不要把自己束缚在狭隘的小天地里,应 该把思想转向辽阔宽广的空间,转向各大洲和海洋,跟着领袖向这条大道迈 进!”报刊、电台、文学、艺术大力散布军国主义精神和当兵至高无上的思 想,推崇暴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纳粹政权还标榜自己是“西 方文明的堡垒”,有义务保护欧洲其它国家免受“布尔什维主义威胁”。众 多的“东方”研究所不仅出版大量书籍和杂志为“东进”政策制造“科学” 根据,还为未来的侵略战争和占领政策提供各种方案。魏玛时期曾相当繁荣 与兴盛的德国现代文化,被纳粹政权引入歧途。

  纳粹教育政策

  纳粹政权将德国的教育完全纳入了培养纳粹接班人的轨道。1933 年 11

  月 6 日,希特勒在讲演中说:“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会投向你那边的’, 我就平静地说,‘你的子女已经属于我们了??你算什么?你是要死的。但 是,你的后代现在站在新阵营里。在一个短时期后,他们就将不知道别的, 而只知道这个新社会’”。1937 年 5 月 1 日他又说:“这个新国家将不把它 的青年交给任何别的人,而是自己管青年,自己进行教育和抚养。”

  尽管高等院校在魏玛时期还充斥着反对民主共和与信奉狂热民族主义的 气氛,但纳粹党在执政五年内还是解雇了约 2800 名不合意的教师,占教师总 人数的 25%。同时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招生人数减少一半以上。各高校校 长和系主任改由科学、教育和国民教育部部长任命,大学的领导体制也改行 “领袖原则”,评议会和各系仅仅保留咨询权。课程设置按照文化“一体化” 的内容作大幅度调整,符合纳粹主义理论的课程得到大幅度扩展。然而,尽

  管有 700 多名教师在 1933 年 11 月“德国大学和高等院校教授支持阿道夫·希 特勒和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声明书”上签名,很多教师出于无奈也试图把自己 从事的学科纳入纳粹主义的轨道,在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历史 和文艺领域用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民族观念对纳粹主义进行解释,但政府仍 经常指责教授们没有积极参加纳粹运动。纳粹政权一方面通过“民族社会主 义大学教师联盟”对高校教师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发动大学生对教师的学术 观点和讲课内容实施监督,直至把“不受欢迎”的教师从讲台上赶下来。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私立学校逐渐被取消,国家加强了对全部教育事业

  的控制。从 1935 年起,纳粹政权要求取消教会各教派开办小学的做法,至

  1938 年,这些学校基本上改成了不分教派的公共小学。在中等教育中扩大双 轨制,大力发展专科学校,技工学校和工程师学校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比 赛的优胜者可以同高级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一样升入工科大学深造。在课程设 置方面,突出纳粹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减少并取消宗教课程。教材全部改写, 如历史教科书重点叙述德国历史,并突出反犹主义、反民主主义和反马克思 主义的内容。

  纳粹党为培养可靠的行政官员和专业技术干部,设立了下述三种类型的

  特殊学校。“阿道夫·希特勒学校”是培养纳粹干部的初级学校,1937 年以 后全国共设立 10 所,其中著名的有不伦瑞克的“预科学校”。这类学校由希 特勒青年团主管,学生从该团所属少年队内 12 岁儿童中间选拔,主要审查项 目为种族血统,具有白肤、金发、碧眼外形的儿童具有优先权。该校学制 6 年,除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外,还从事军事训练,培养党内外从事领导工作 的能力。学生 18 岁毕业后有资格上大学。“民族政治教育学校”是培养专业 技术干部的学校,1933 年 4 月设立 3 所,1938 年发展到 23 所,大战爆发前 达到 31 所,其中 3 所女校。学生由党卫队地区总队长选拔,入学标准是“体 格健壮、性格坚强、思想灵活”,纳粹党徒的子女、希特勒青年团员和原军 官子女具有优先权,实际上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劳工家庭。课程大致与高中 平行。“骑士团城堡”是培养纳粹官员的高级学校,全国共 4 所,各有不同 的训练重点。克罗辛泽城堡的训练重点是拳击、骑术和滑翔等体育运动,松 特霍芬城堡为登山和滑雪,福格尔桑城堡为体格训练,马林堡城堡为纳粹思 想强化训练,每所城堡可接纳 100O 名学生。城堡内气氛神秘,纪律严明,训

  练严格,目的是为纳粹党高级领导层培养坚韧、残忍、专制和对上绝对服从 的后继人。学生被称为“容克”,由纳粹党高级机关直接挑选,大多是前两 类学校的优秀生,在“国家劳动服役队”从事两年半体力劳动,再从事四年 党务工作,一般在 25 岁左右入学。学制 6 年。

  纳粹政权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手段。1935 年,希特勒曾在纳 粹党代表大会上宣称,一个德国青年应该“像猎犬那样敏捷,像鞣过的皮革 一样坚韧,像克虏伯工厂生产的钢那样经受过锻炼”。纳粹党执政后,即把 外围组织“希特勒青年团”改造为对青年“进行民族社会主义精神的体、智、 德育教育,使之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斗志和残忍的性格”的组织,并为 之设立“学龄团员”(6—10 岁),“少年队”(10—13 岁)、“巡逻服务 队”等下属组织。女性青少年则有“德国女青年团”,该组织的宗旨是培养 团员成为“民族社会主义世界观的载体,为同志和事业献身”,在体格上为 成为母亲作好准备。它下辖“学龄团员”(6—10 岁)、“少女队”(10—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