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41)

  系,同时与埃森、多特蒙德、莱比锡、汉诺威、慕尼黑、汉堡、卡塞尔、科 隆、马格德堡等地的反法西斯小组建立了联系。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情报, 经设在德国本土和西欧占领区的 100 多座秘密电台发送给苏军情报部门。从

  1940 年至 1943 年,共发出约 1500 份重要情报。同时,该组织还以德、俄、 波、捷、法、意等各种文字出版名为《内部战线》的刊物,从事反法西斯反 战宣传。1942 年 8 月,该组织 100 多名成员被盖世太保逮捕,遭受严刑拷打, 但都宁死不屈。

  在大战后期,随着抵抗活动的兴起,更多的抵抗组织开展了活动。 “泽夫科夫——贝斯特兰——雅科勃地下抵抗组织”是该时期国内最大

  的反纳粹反战地下组织。该组织的三位领导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将大战期 间许多分散的反战小组合并起来,组成了全国性的抵抗组织。该组织的宗旨 是反对纳粹政权和反战,争取建立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的统一战线,并 在此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它在柏林的 30 家大工厂中拥有 基层小组,还同各地的抵抗小组建立了联系,其活动范围广及陆军总司令部、 空军后勤部、军事工业部门、监狱和集中营。曾参与谋划 1944 年 7 月 20 日 高级军官谋刺希特勒事件,并因此遭到纳粹政权镇压,损失了 100 多名成员。

  1944 年 9 月 18 日,泽夫科夫、贝斯特兰、雅科勃三位领导人被纳粹当局处 死,该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一蹶不振。

  1943 年 7 月 12 日,由德共领袖皮克和乌布利希发起,一部分德共党员、

  德国战俘和侨居苏联的德国反法西斯人士在莫斯科附近开会,成立了“自由 德国”民族委员会,著名的工人诗人埃利希·魏纳特任委员会主席。该组织 的宗旨是争取尽早结束战争,推翻纳粹政府,成立民族民主和平政府,逮捕 和审判战争祸首,在德国恢复民主自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国内和旅居西 欧南欧各地的德国人纷纷参加。该组织派遣成员到德占区向德军官兵和德籍 侨民宣传反战思想,深入前线阵地用无线电广播同德军官兵对话,激发其反 法西斯情绪。战争末期又在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成立了地下活动小组,其中 较著名的有莱比锡小组,埃斯勒本小组和格米福斯瓦尔小组。在盟军向德国 本土进军时,他们配合盟军瓦解德军士气,号召人民保卫工矿企业和市政设 施,协助盟军解放当地城市。1943 年 12 月,被俘的德国中高级军官成立了 “德国军官联盟”,并很快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他们致力于向前 线的德军官兵进行反战宣传,瓦解他们的斗志。承认“自由德国”民族委员 会宗旨的其他组织还有:1943 年 11 月在法国成立的“德国侨民联盟”,其 成员为德军官兵、德国侨民和托特军事工程公司的工人,该组织出版了地下 刊物《西线士兵》,还曾倡议组编“自由德国”军队,加入法国抵抗运动部 队作战;“自由德国反法西斯委员会”,由在希腊的原德军官兵组成,曾出 版地下刊物《地中海士兵》。

  “克莱骚集团”和“白玫瑰小组”是其他社会阶层组建的抵抗组织中较 有名的两个。“克莱骚集团”形成于 1933 年,领导人是赫尔莫特·冯·毛奇 和彼得·冯·瓦尔腾堡,有成员 20 多人,包括军官、学者、保皇党人、自由 主义者、社民党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因聚会地点设在西里西亚克莱骚的 毛奇庄园而得名。该集团主张推翻纳粹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德国,1943

  年 8 月 9 日,它拟定了题为《德国新秩序的基本原则》的纲领,要求恢复社 会道德,保证信仰和职业自由,抛弃极权主义,保护家庭,实行人民自治等。 “白玫瑰小组”是反纳粹反战的大学生地下组织,1942 年由慕尼黑大学

  学生汉斯·朔尔和索菲·朔尔兄妹及哲学教授库特·胡贝尔发起成立,以“白 玫瑰通信”的方式在城内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号召德国人民推翻纳粹政权, 尽早结束侵略战争。该组织的规模逐渐扩大,在汉堡出现分部,活动范围从 南部城市波及到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该小组加紧活动,发动慕尼 黑的大学生上街游行,但因此被纳粹政权镇压,朔尔兄妹在遭受严刑拷打后 被处绞刑。

  军内密谋集团与七二○谋刺希特勒事件

  1938 年起,武装部队中一部分中高级军官形成了松散的团体,试图暗杀 希特勒,用军事政变的手段结束纳粹统治,该松散的团体被称为“军内密谋 集团”。曾任陆军总参谋长的贝克是密谋集团的精神领袖。

  密谋集团成员大多主张恢复德国在 1914 年以前的国际地位,在国内复辟 霍亨索伦皇朝的君主政体。他们害怕希特勒的疯狂和冒险会遭致西方大国的 强有力的反击,并在战后实行严厉报复,使德国的民族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他们中的一部分成员从人道主义或宗教教义出发,对纳粹当局在占领区实行 的血腥暴行极为愤慨,另一部分成员则不满于 1938 年 2 月希特勒改组军事领 导机构、自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行动,认为此举表明希特勒夺了军官团的 权,纳粹党凌驾于军队之上。这种情绪实质上是军官团同纳粹党的矛盾关系 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