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46)

  其次,在普鲁士羽毛未丰的时候,过份削弱奥地利而刺激欧洲大国,是 很不明智的。俾斯麦 7 月 7 日在给他夫人的信中写道:“我有一项吃力不讨 好的工作要做:向沸腾的葡萄酒中注水,使大家明白生活在欧洲的不光是我 们自己,而且还有三个憎恨妒忌我们的强国。”将苛刻的条件加给奥地利, 逼使它没有退路,会使它成为“法国或其他敌人的同盟者。”相反,如果此 时给奥地利体面地结束战争,普奥两国由于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在对付欧洲 大国的时候还有拉手的可能。俾斯麦就是这样盘算的,他说:“我们应当保 留使我们现时的对手再度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应当把奥地利看作是欧洲 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还有,奥地利正是民怨鼎沸的时候,此时进军维也纳有可能使民族矛盾

  激化为尖锐的阶级矛盾,在这个正统主义的国度引起革命,这将极大地动摇 普鲁士这个中欧君主国。反之,不使奥地利屈辱,避免伤害其民族感情,于 日后改善两国关系是极为有利的。俾斯麦说:不应在“对手身上留下难以平 息的感情”,“普军得意洋洋地进入敌国首都,自然会给我们的士兵留下愉 快的回忆”,但“它将会在奥地利的自尊心上留下伤痕??在我们未来的关 系中增加不必要的困难。”

  出自以上原因,俾斯麦竭力阻止进军维也纳,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

  终于迫使国王屈服。威廉御笔批道:“因为我的宰相要在我面对敌人处于困 境的时候丢掉我”,所以“在维也纳的大门前,我不得不痛心地在军队取得 如此辉煌的胜利之后逆来顺受,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俾斯麦明智地插剑 入鞘,竭力避免以拿破仑式胜利进入维也纳,为德国的最终统一和日后的国 际事务中保留了“欧洲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7 月 22 日,普奥签订停战协定,8 月 23 日正式签订布拉格条约。俾斯麦 确实宽大为怀: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除威尼斯让与意大利外,不割一地;石、 荷一切权利归普;奥地利承认“没有奥地利帝国参加的新的德意志组织”, 德意志联邦解散;奥赔款 300 万英镑,普鲁士保证在条约批准后,三个月内 将军队撤出奥地利。普奥战争就这样以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而结束。因为 这次战争前后仅进行了 7 周,史称“七星期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原站在奥方的北部 4 邦——汉诺威、黑森—卡塞尔、 拿骚和法兰克福被并入普鲁士版图。普鲁士王国从此连成一片,领土增至

  34.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400 万,占全德的 1/3。资产阶级在俾斯麦为他们争

  得一个比以前更统一的德意志市场,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后,便对丧失政治 权利也不再计较了。持续了 4 年的普鲁士宪法纠纷结束了。恩格斯说:在波 希米亚战场上,不仅奥地利,而且德意志资产阶级也输给俾斯麦了。新选举 的议会,进步党遭到失败,绝大部分党员分裂出来后建立民族自由党,成为 俾斯麦的支柱。9 月 3 日,议会以 230 票对 75 票的多数通过法案:免于追究 未经议会同意而拨款的责任。议会还向普王主动建议,奖给俾斯麦 40 万塔勒

  (他用这笔款购买了波美拉尼亚的瓦尔青领地)。

  1867 年 4 月,通过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由美因河以北 24 邦国(包括 3 个自由市)组成的北德意志联邦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普鲁士在北德联邦中居 于绝对领导地位。

  普法战争

  北德联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德国民族任务的完成。南德 4 邦(巴登、 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和符腾堡)尚独立于联邦之外。一条美因河, 隔开南北两个德意志。这分离局面的主要支撑者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路 易·波拿巴。

  在巴黎当局的眼里,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将是法国在欧陆优势地位的潜在

  威胁。而且,此时的法皇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对内无限制地强化军事官 僚国家机器,引起工农和民主力量的反对;对外穷兵黩武,侵略阿尔及利亚, 争夺意大利,远征中国、墨西哥,国力耗尽,国际地位下降。

  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小拿破仑深知,出路只有一条:阻止德国统一,

  恶化两国关系,进而用战争手段夺取莱茵河左岸地区,转移人民视线,巩固 波拿巴的统治。

  俾斯麦也深知,要在美因河上架起桥梁,完成统一大业,对法一战在所

  难免。但俾斯麦强调:“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就挥戈 上阵对法开战,非普鲁士之力所能及。他在给慕尼黑韦特恩男爵的信中写道: “出于纯粹主观上的原因擅自干预历史的进程,就好比摇落不成熟的果 实??在某种形势已在变化的时候能进行等待,这种能力是现实政治的迫切 需要。”

  他首先巧施手段,在“领土报酬”的纠葛上稳住小拿破仑。普奥战火刚

  熄灭,小拿破仑便上门讨债,1866 年 7 月 21 日、27 日和 8 月 8 日、16 日, 不断通过普驻巴黎大使霍尔茨伯爵和法驻柏林大使贝内狄德向普索取“领土 报酬”。所含内容有三:“(一)法取得莱茵河左岸地区直至美因兹(兰道 省和萨尔布吕肯)。(二)卢森堡并入法国。(三)承认法国对比利时的占 领。俾斯麦对在比亚里茨许下的诺言早已丢在脑后,他下决心:什么也不给。 不过,他做得狡猾而又得体,使法皇的领土要求难以得逞。普法关系遂之紧 张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