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要忘记德国_黄永祥【完结】(104)

  金克尔在北京是不受欢迎的客人。三年前金克尔访问北京,与李鹏讨论人权得到的回答是:“你是否想当中国的司法部长?”尽管如此,金克尔不得不对中国推迟他的访华仍保持理智的态度,他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与德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同中国的良好关系,他将以“冷静和和缓的态度”观察事态的发展。他强调:“现在双方必须以冷静和和缓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以避免对如此重要的德中关系产生严重的干扰。”他还表示,希望在当年9月联大开会期间能与钱外长会见。

  中德关系的挫折,立刻引起西方大国的兴趣,它们的报纸对此津津乐道。法新社报道称:“中国今天宣布推迟德国外长金克尔原订下月对中国的访问,这使中德关系陷入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英国《金融时报》说:“由于德国对中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争执,波恩同北京的关系开始变冷,因此,科尔优先发展德中关系的政策遇到挫折”,“眼下波恩的观察家们正等着瞧,科尔对德中关系突然恶化一事将作出何种反应”。

  中国人的老朋友科尔不得不出来打圆场。他说联邦政府对华政策的目标,始终是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和领土完整。科尔再次强调:联邦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历届联邦政府始终遵循这一政策。不过他也补充说:“对我来说,在许多方面具有良好合作的两个伙伴国家之间,也讨论批评性的和敏感的问题,是理所当然的。”

  ◆重归旧好

  德国政治家和工业界终于寻找到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

  在9月底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金克尔与钱其琛进行了会晤,金克尔显然在某些问题上作出了保证。金克尔访华终于成行。10月21日中德两国外长在北京会晤。钱其琛说:“中德关系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曲折和困难后,已经回到正常和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希望中德关系能长期稳定地发展”。金克尔说,德国政府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都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这一立场得到德国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他表示,德国将努力消除欧中贸易中存在的障碍,并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一时期,德国前政要对联邦议院通过的“西藏决议”展开猛烈批评。施密特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历史才过去50年,我们现在竟然又要在人权问题上向世界开‘处方’,要求世界按德国风格恢复‘健康’。”

  根舍说,联邦议院的“决议”并未对德国政治起有利作用,把中国领土完整作为议题来讨论不好。巴泽尔说,德国战后是沿着“谦虚”的轨道成长起来。现在不能翘尾巴,他警告德国不要背离“谦虚”的轨道。1996年下半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中国,再度将中德关系推向高潮。

  第十七章 贸易之花万里香

  一、握着德意志的左右手

  ◆“贸易”是政治的晴雨表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贸易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了。它渗透了政治的影响,与国家的对外政策及对外战略紧密相连。贸易既是国家合作的渠道,它使不同的国家互通有无,协调发展;也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影响、牵制与施压的手段。两国关系发展良好,两国的贸易更呈现出繁荣与合作发展的势头,此时,贸易更是加强两国合作与友好的手段。两国之间倘若出现了分歧与摩擦,国家之间关系恶化,它们之间的贸易便随之减少甚至中止。贸易作为两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显地反映出交往国之间的政治冷暖变化。

  在中国与民主德国及联邦德国之间的长期交往中,贸易的这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有一个热变冷、再由冷转热的“马鞍形”变化过程,两国间的贸易也同样呈现出热-冷-热的变化。

  民主德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受制于苏联的。建国之初,中苏关系友好,民主德国也是最早与中国交往的国家之一。50年代初,民主德国与中国就建立了贸易关系。195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5亿美元。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民主德国尾随苏联,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也随之后退。60年代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甚至一度两国之间只有民间经贸往来。从60年代初的中苏关系破裂到70年代初的东西关系第二次缓和,这十几年中,中国与民主德国所签订的经贸协定平均每年只有一个;且其级别都有所下降,有的纯粹只是民间性质的协定。随着东西关系缓和,东欧国家独立性有所增强。从70年代开始,中国与民主德国的贸易又逐步恢复。到198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4.29亿美元,比1970年增长5倍。80年代世界形势进一步缓和,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也不断得到了改善,两国的贸易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到198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6.8亿美元。

  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则呈现出一个由冷到热逐渐升温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以1972年为界明显分为两个阶段。1972年以前,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一直僵持,联邦德国尾随美国,对中国进行了经济封锁和禁运。两国之间甚至长期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从1952年到1972年整整20年时间内,两国之间几乎没有政府间的贸易往来,两国间所签订的民间贸易协定总共才四个。它们分别是1952年6月25日,中国进出口公司代表与联邦德国企业界代表在柏林签订的贸易协定;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联邦德国东方经济委员会与中国达成的四点贸易协议;1957年9月27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在北京签订的协定;1964年7月23日,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与联邦德国鲁奇公司就我国购买联邦德国原油提炼装置所签订的合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从而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联邦德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甚至走到了美国的前面。1972年10月11日,两国建交。两国的贸易随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同年,两国政府草签贸易和支付协定。此外,两国还签订了1979年经济合作协定、商标注册互惠协定、海运协定、民航协定、科技合作协定、经济合作协定以及投资促进和保护等协定。1983年,两国召开了关于发展政策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两国签订了关于对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的协定。同年还签订了关于财政合作的协定。到1988年,中国与联邦德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41.9亿美元。两国的贸易往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有来看,我国与两德的关系是朝友好的方向前进的,它们之间的贸易也是不断朝前发展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