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要忘记德国_黄永祥【完结】(106)

  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高于发达国家一倍多的速度增长,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东亚的发展尤其显得突出。30年前,东亚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现在已占到25%(包括日本1989-1996年),发达国家经济总共只增长了8%,东亚则增长了41%。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现今的世界经济是一种相互依赖、共同繁荣的经济。亚洲(尤其是东亚,特别是中国)又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它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源。

  西方国家看准了这些国家繁荣的经济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想通过与亚洲国家加强经济联系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增长与贸易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萨蒂什.杰哈博士的话来说:“经济增长既得益于贸易发展,也是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亚洲也将成为世界贸易的新的增长源。

  西方国家都把亚洲当成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对象,认为今后20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来自亚洲,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开始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了。虽然西欧早就在酝酿调整对亚洲的经济政策,但自80年代末以来,欧共体(1993年后改称欧洲联盟)一直忙于欧洲内部事务,以致在对亚洲市场的争夺中大大落后于美、日。为了扭转这一劣势,1993年2月,德国率先制订了《联邦政府亚洲政策》。紧接着,法国、英国、意大利、丹麦也相继提出自己的新亚洲政策。1994年夏,欧盟为了协调政策,加强力度,通过了《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声言要与亚洲国家建立一种稳定和平等的伙伴关系。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是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源的主角。在西欧面对亚洲的政策中,中国也是他们注目的首要对象;同时,德国又是西欧实力最大的经济主体,也是面向亚洲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欧盟对亚洲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德国表现得最为积极。

  在西方国家面向亚洲的过程中,尤其在欧盟面向亚洲的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把亚洲最大的增长源与欧洲最大的经济主体连接起来了。

  ◆中德贸易新成就

  1993年11月,科尔总理访问中国,签订了价值41亿美元的新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德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以此为起点,中德贸易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此后,1994年初,乔石委员长访问德国。7月,李鹏总理访问德国,随行的有庞大的企业代表团,包括国内重要企业负责人140余人。在李鹏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经过充分准备,中德企业签订合同、协议和意向总共53个,金额达45.2亿美元,为今后双边经贸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除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以外,还进一步扩大了省州和部门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进了双边经贸合作。1994年一年之中,德国有9个州的负责人率领企业家访华,其中有巴符州、萨尔州州长和柏林市市长,巴伐利亚等6个州的经济部长。我国有18个省市负责人去德访问,共20余人次。国务院25个部委负责人访德,共30余人次。通过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建立和发展了关系,使今后双边贸易与合作的基础更加广泛。

  在加强双方人员往来的同时,中德两国政府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有关协议,为扩大双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如根据中德经济合作混委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在慕尼黑和北京召开了中德标准合同小组会议,初步草拟了贸易和投资的标准合同。

  目前,中德贸易额还不及日本、美国的对华贸易,但增长速度却非常迅猛。据我国海关统计,中德贸易额1991年是54.04亿美元,1992年是64.71亿美元,而1993年,达到10.08亿美元,1994年为118.98亿美元。中德贸易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3%增至1993年的5.1%,而1994年的中德贸易额又比1993年增加18.8%。1995-1996年以来,增长势头再次看好。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德出口始终是稳步发展,这除了与德国市场比较活跃外,与我国抓紧出口工作也有很大关系。从德国进口,1988年曾达到38.22亿美元,但随后的两年出现下降。1991年仍比1988年低20.2%。1993年与1989年相比,出口贸易增长1.05倍,进口贸易增加62.5%,1994年我国出口比上年又增加20%,进口增加18.1%。

  在中德贸易中,我国不仅出口有了极大的增加,它往往超过了我国从德国进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而且,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向制成品转化,重点商品、拳头产品出口急剧增多。进口商品则更加集中于机器、成套设备等高、尖、精产品。德国市场不仅是我国许多传统产品,如茶叶、蜂蜜、猪鬃、罐头、肠衣等的销售地,而且增加了更多的服装、丝绸制品以及机床,电机、家用电器、船舶等的出口。这是符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方针的,即在保有必要的外汇储备的情况下,本着进出基本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进口,在出口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进口,特别是优先用于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并逐步调低进口商品的关税。

  据统计,1993年我国对德出口的商品,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500万美元以下的有33个,500万美元以上1亿美元以下的10个,1亿至2亿美元的2个,2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有5个。这表明我国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进口商品有进一步集中于机器、大型成套设备以及国内短缺产品。1993年进口机器和各种车辆44.53亿美元,占进口额的73.7%,比1991年的66%提高7.7个百分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