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与德国哲学和中国儒家学说,已经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莱布尼茨在数学上的成就,也受到中国易经的启示。他曾设法从法国传教士白晋手中得到两张卦易图,即《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分位图》,从中研究中国的卦算,认为八卦的排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数学上的“二进位”思想,由此写出《论二进制计算》这篇宏文,为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剑桥学者李约瑟曾指出:莱布尼茨成为数理逻辑的老前辈,而对其观念的启发,则公认来自中国特殊的表意符号的性质。
莱布尼茨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学者,他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意义。他当时就极力建议开展中西文化交流,他曾经写信给康熙皇帝,建议中国成立科学院,并表示愿意鼎力相助。他认为中德两大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都会获得益处。
莱布尼茨的深情厚意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不朽的壮举,但当时的中国王朝并没有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西方各国其时正处于农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型阶段,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迅速进步,殖民主义注意力集中在美洲和非洲大陆,对实力雄厚的中国尚未敢有非份之想,对中国采取和平平等的交往态度。国际环境是极其有利的。然而中国社会正处于康乾时期的封建盛世,陶醉在天朝大国、万邦来朝、唯我独尊的美好感觉中,对遥远异域传来的新鲜信息根本没能引起重视。西方之于中国,正如充满活力的新式青年和富有的封建老财,一个积极开拓进取,一个却依然陈旧。若是中国那颗封建脑瓜能够清醒一下,认真考虑这位西方圣贤的意见,或许可以注人一股崭新的活力,继续在世界文明的轨道领跑。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颗洋溢着封建文化再也装不下其他东西的脑瓜断然予以回绝了。一代明君康熙为了维护满族的一统江山,以“免得多事”禁止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关闭了中西接触的大门。中国与一次绝对的近代化机会擦肩而过,令后人扼腕叹息。
今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又一次站在中西交贯的路口,面对三百年失而复得的机会,我们该如何把握?这是一个必须好好回答的问题。
德国文豪兼思想家歌德,一生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歌德和他的作品,对于中国广大读者来说早已不陌生。本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对歌德诗歌和小说的译介。五四时期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问世,牵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然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歌德创作生涯的影响,却鲜为国人所知。
歌德的父亲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崇拜者,歌德自幼即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今天歌德故居二楼的主厅就叫“北京厅”,厅中陈列和布置一如中国民居。歌德通过拉丁文译本阅读了《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国经典。他在《威廉.表斯特漫游时代》中所谓的“教育省”的描写,其楷模就是孔子的天、地、君、亲、师组成的理想国。由于歌德崇敬孔子,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被德国称为“魏玛的孔夫子”。
通过他的作品、回忆以及和另一位德国文坛巨匠席勒的一些通信,我们知道他读过《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赵氏孤儿》等中国小说和诗歌,并对这些作品赞叹不已。歌德在沟通中德文学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没法将中国的抒情诗移植到德国,他创作的十四首中国风格的抒情诗题名《中德四季晨昏吟咏》,诗中流露了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倾慕,这些哲理诗形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中国古代文学对歌德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今天欧美有些学者甚至从他的诗歌中逐字逐句找出了中国的影响。
歌德对中国的伦理道德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绘声绘色向别人介绍:“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的相爱中贞洁自恃,有一次他们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对中国发达的古代文化仰慕不已:“当中国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
歌德非常喜欢中国唐诗,曾将唐明皇梅妃所作的《梅妃诗》译成德文,这是中国旧体诗翻译成德文的开端。他还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改编成悲剧,席勒曾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歌德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家,他从中德文化交流中,预见到了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前景,发出“世界文学时代己快来临”的呐喊。由于当时东西天各一方,交通和信息极为困难,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始终是不够全面和确切的。莱布尼茨和歌德同其他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一样,把西方看作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中国则是达到人类文明顶峰的世界,中国文明属于不能再进一步发展的文明,成为一种“结晶”。
由于对中国的崇拜和热爱,他们没有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缺憾。到19世纪末,欧洲对中国研究的热潮不可避免地逆转了。“18世纪初,人们认为中国是人类知识的发源地,但到了世纪之未,希腊人被崇拜为人类最伟大的教师了”。对中国文化态度的转变,是西方科学文化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理性选择。德国的智者在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之后,他们把触觉伸向了自己的土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