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要忘记德国_黄永祥【完结】(33)

  这时候苏联也在对德国的问题上研究自己的方案。斯大林指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和德国军国主义固然应该根除,但必须把德国保持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在1942年11月6日的《伟大卫国战争》一文中,斯大林又强调:“我们没有把任务定为要去消灭德国,因为不可能消灭德国,犹如不可能消灭俄国一样。但是,消灭希特勒的国家却是可能的,并且是应当的。”

  1943年3月,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访问了美国,与罗斯福总统讨论战后分割德国的问题。罗斯福基本同意艾登提出的分割计划,如果德国内部的分裂运动不能自发产生,美国同意协同英国将德国分割成若干小国。这一年的8月,两国首脑又在魁北克继续讨论分割德国的问题。1943年10月18日至31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举行了三国外长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即将召开的德黑兰会议进行准备。会上,赫尔提出了一个九原则方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

  (1)德国应当全面无条件投降;

  (2)德国应当接受英国、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占领;

  (3)所有纳粹分子应当从德国政府中清除出去;

  (4)德国政府应当释放所有政治犯,把所有被指控战争罪犯的人移交给联合国家;

  (5)德国武装部队应当解除武装,等等。

  莫洛托夫和艾登都同意了这些原则。艾登还建议成立一个三国代表组成的“欧洲咨询委员会”,在伦敦设立一个工作处,任务是研究法西斯德国及其附属国的投降条件,并且向三国政府提出分割德国的具体建议。

  这一年的11月底,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终于会晤于德黑兰。经过了初步的探讨与铺垫,三国领导人就德国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绝不允许德国再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罗斯福积极主张瓜分德国,除了想让奥地利独立和割占东普鲁士以外,还建议把德国分割成五个独立的小国。丘吉尔原则上赞同美国的计划,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普鲁士从德国分割出来,德国南部诸邦,如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应该结合成一个新的所谓多瑙河联邦。斯大林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但他不赞成丘吉尔所谓把德国一部分纳入一个大的联邦中的方案,认为这样会给德国控制这些联邦、以图东山再起的机会。德黑兰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只是一般地交换意见,确定了分割的原则主张,至于如何分割,如何占领,则交由欧洲咨询委员会进一步研究。

  此时的德国,已从战时专横跋扈、不可一视的胜利者,变成了砧上之肉。分割德国的计划还在不断产生,其中有的比较温和,有的比较严厉。

  到了1944年9月,关于种种计划的意见,似乎有了些统一。罗斯福和丘吉尔似乎都赞成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享利.摩根索的一项计划。在摩根索看来,最好将萨尔区和介于摩塞尔河与莱茵河之间的地区割让给法国,鲁尔区和它周围的地区以及德国的整个西北部地区,由国际共管,而巴伐利亚、萨克森、图林根和梅克伦堡组成北德国。他对德国的解决办法,实质上是全部摧毁德国的工业能力。按照这个计划,鲁尔区和其他的工业区应该从德国分割出来,置于国际控制之下,且这种控制预计将是永久性的。至于其他地方的德国人,还需要按18世纪那样依靠纯粹农业经济聊以糊口。这样一来,自然是一劳永逸地制止了德国东山再起的野心。

  由于这个计划内容严厉,后来它的名声极为不佳。幸运的是,这个计划在1944年10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被斯大林断然拒绝了。虽然在这以后的讨论中,仍然能够觉察到这个计划引起的反德情绪,但盟国领袖们终于也开始清醒认识到摩根索计划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个计划渐渐在盟国自己的圈子里消灭了。

  ◆三巨头三分德国

  从1941年12月至1945年2月,长达三年多的会谈与协商中、苏、美、英三国并未就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达成一致协议。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只决定要分区占领德国,但是,对是否永久分割德国仍犹豫不定。三国决定在欧洲咨询委员会起草的德国无条件投降书里加进分割德国的内容,宣布三国对德国拥有最高权力,因为行使这种权力将采取包括完全解除武装、非军事化和分割德国等步骤。但是,各方并没有做出分割德国的具体决议。相反,在最终公布的《克里米亚声明》中,三国表示对德国采取措施的目的是在于“并非毁灭德国人民。但唯有在纳粹主义及军国主义根除后,德国人民始有安居乐业并于国际交谊中占一地位之望。”即表明,德国将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样德国勿庸置疑地仍将以一个统一体存在。

  成立欧洲咨询委员会本来是英国提出的,用以掌握在研究一切三国有共同兴趣的欧洲问题中的主导权,从而提高英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发言权。但是美国只同意咨询委员会讨论德国问题,罗斯福甚至认为用不着搞这样一个机构。美国和苏联都只派了各自驻英大使怀南特和古谢夫作代表。两国对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明显地表现得并不热心。

  英国在1944年1月14日另一次委员会上又提出了一个分割德国的方案,大致内容是,从波罗的海细卢鲁克南下,占全德领土的40%,人口36%和生产资源的35%的东部地区属于苏占区,即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湾、教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图林根及其以东地区,大体上相当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版图;以西属于英美占领区,而法国当时在德国问题上还缺少发言权。这个温和计划的出台,其实是丘吉尔对斯大林野心有所疑虑的结果。而美国对于英国方案则举棋不定,几个月内没有给驻伦敦代表只言片语。对于东西占领区分界线的划分,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私下向东移了一大块,使美国占领区占到了德国面积的40%,人口的51%。这对于苏联当然不会接受,而罗斯福的草案自然也就未成为美国政府的正式指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