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17)

  检第一次升官,名为“开坊”,往往升詹事府的中允,或赞善,七品官升为六品,以后

  就是五品的侍读、侍讲、庶子、洗马等等;四品的待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司业等

  等;再以后就是三品京堂、二品的内阁学士,一路扶摇直上。但六部的司官,如五品的

  员外,便须转九阶,方得成为四品的通政使参议,因而有“九转丹成”的嘲滤。

  而汤斌的“开坊”,是由从七品一跃而为正四品——自顺治十四年起,定下一种

  “内升外转”的制度,清秘之官,升官外调,规定编修,检讨外用为各行省巡守一方的

  按察副使,也就是府以上的“道”。

  顺治十二年九月,皇帝降一道手敕给吏部,上面这样写着:“翰林官员,读书中秘,

  习知法度,自能以学问为经济,助登上理。兹朕亲行裁定十八员,皆品行清端,才猷赡

  裕,各照外转;应得职衔,升一级用。”

  另外附着一张名单,第一名就是汤斌,他被授为陕西潼商道,或称潼关道。

  道有“守道”、“巡道”之分,守道又有因地、因时制宜的兼管专职;潼商道是

  “兵备道”,而潼关是三秦门户,天下重险,皇帝特授汤斌为潼商兵备道,无形中便有

  付以镇守关中、照顾中原及河东重任的意味在内。

  然而这是一个最苦的苦缺,也只有汤斌才能吃得下这分苦。他本来的打算是,想从

  京师一直南下,回睢州省视老父,再西经开封、洛阳,出函谷关到任;但计算赴任的限

  期,不容他如此做,只好打消了原来的计划。

  照规矩,外官赴任,而且是像他这样的四品道员,可以到兵部领取牌票,沿路由驿

  站替他准备夫马食宿;这些费用,当然是摊派在老百姓头上。汤斌不肯这么做,他花官

  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二人各骑一头,还有一头驮行李,行李只是两副破旧被褥,一个

  竹子做的书箱,里面是几十本必不可少的书。

  就这样像穷书生赶考似地,由京师往南到石家庄折而往西,出娘子关入山西省境;

  沿着大路往西南走,在风陵渡过河,到了潼关。

  潼关在军事的部署上是“协”;协设副将,是次于总兵的二品武官。

  汤斌一到潼关,把关的兵丁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看他一主一仆,人畜俱瘦,行

  李萧然,料知没有“油水”可捞,倒也不曾难为他,放他入关。

  汤斌久慕这函谷西来的隘口,北带洪流,南负峻壁,黄河如带,秦岭如砺的雄关,

  形胜壮绝,所以一进关门,命仆人暂且歇脚,自己跨着毛骡,加上一鞭,由马道直上,

  想到城头上先眺望一番。

  “喂,喂!”有个把总大声在喊,“你这家伙在干什么?”

  汤斌一想,不错,他守城有责,当然不能让人轻易上机要重地去窥探。这是自己没

  有做对,应该先把身分告诉他。

  于是,他停了下来,等那把总走近了说:“我姓汤,新任的潼关道。想到城上去看

  一看。”

  “你是个官?”那把总将他从头望到底,眨着眼,皱着眉,然后使劲摇头,“把你

  放到锅里去煮,也煮不出官味来!”

  汤斌笑了,“莫道你这么说,我自己也觉得不像个官。”他问,“你们长官张副将

  在哪里?”

  “副将在衙门里。你要见他?”这把总也还忠厚,“你真的是什么潼关道?不要开

  玩笑!不然害我吃军棍。”

  “我跟你无冤无仇,害你做什么?而况,我若是冒充,岂不犯罪?”

  “对!对!你的话有理。请你给我一张名帖,我带你去见副将。”

  “好的,请你跟我来。”

  回到城下,汤斌从竹箱里取出一张名帖交了过去。心里在想,自己这副行径装束,

  料那张副将也未见得相信自己的身分;因而顺手把吏部选官的凭文、兵部驰驿的牌票,

  都取了出来,带在身边。

  果然,张副将接到名帖,虽开中门,以礼迎接,眼中却露出十分困惑的神色,“我

  不晓得汤副使到任,”他说,“不曾接到前站的‘滚单’。”

  前一站通知后一站,将有哪位大官到达,以便后站预备供应的通知,名为“滚单”。

  汤斌不扰地方,自然就没有通知了。

  “你没有‘滚单’,我有兵部的牌票。”汤斌把证明身分的文件,送给他看,“地

  方残破困苦如此!我不愿意再加重他们的负担。在这里也是一样,我不住驿馆,请派人

  领路,找个小客栈住下,接了事住进官舍,彼此两便!”

  吏部、兵部的大印,朱紫烂然,这是不能假的;同时张副将也知道皇帝亲简的十八

  名道员,都是清廉检朴的读书人,所以这下才相信他确是新任的潼关道。

  等到相信了,不能不敬重,要留他住下。汤斌自然不肯,最后只好依从,为他找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