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附课视息金收入多寡而定;正课每月发给膏火银二两,附课减半。聘请朝邑的一
位理学家雷子显主讲。名为“掌教”。
这样筹备好了,方始招考生徒到书院来肄业;报考的资格是不限制的,无论举人、
监生、秀才,或者不曾进学的童生,都可参加。由于汤斌的实事求是,以及雷子显的道
德文章,报考的有三百人之多。到了考试那天,汤斌亲自到书院照料;二月里的天气,
春寒犹劲,考生一到,由汤斌带领的执事夫役,引到饭厅,先送上一碗滚烫的羊肉汤,
条案上整箩筐的馍、大壶热茶,随意取用,初入书院,便令人从心底浮起温暖,向学向
善之心,油然而起,一个个都在自誓,定要好好应考,取得高第,成为“正课”,在这
潼川书院打下一个进德修业的基础。
考试的题目是汤斌与雷子显共同拟定的,叫做“盍言尔志”,藉以考察各人的志向
修养。一上午考完,汤斌与雷子显立即阅卷;到了深夜,把三百本卷子看完,定了正课
二十名,附课三十五名,第二天一早便已发榜,录取的即时人院,不取的也觉得很痛快,
因为不曾耽误他们的工夫。
于是五十五名生徒,平日埋首钻研;逢初二、十六参加月课。其中一课名为“官
课”,由汤斌开始,出题考试,评定等第,优等每名奖银二两,次等奖银一两;文字拙
劣的,汤斌必定把他们找来,一个个细问学业进度,加以指点。到下一个月便是同州知
府马呈祥主持;他的家累重,而俸人无多,捐廉所发的奖金便少些。然后又是各县县官
到院出题考试,而不论是谁主持官课,汤斌一定要到书院来帮着照顾;因此,不但是书
院中的生徒,就是主持考课的州县官,亦无不觉得这位“汤大人”循循善诱,跟他论学
谈艺,确有一种身心俱泰的乐趣。
这样到了顺治十四年了西,是乡试之年。有个河南副主考丁澎,是杭州人,文名极
盛,他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与汤斌在京里相识,订交不久而极佩服汤斌的为人,所以
出闱以后,特地经函谷道专诚来访汤斌,一叙契阔。
不想一到就病倒了,汤斌为他延医治病,代为办公事请病假,每天亲自看护医药;
到年底病愈,正待启程回京时,来了一道上谕,指河南正主考黄钅心、副主考丁澎,主
持试务有弊,为言官参劾,奉旨:“黄钅心着革职严拿察究,丁澎亦着革职察议。”
清官册
3、科场大狱
--------------------------------------------------------------------------------
逮捕丁澎的上谕到了汤斌手里,他颇为疑惑,丁澎的操守是他相信得过,何至于闱
中舞弊?他在想,河南的正主考,也是他的顺治九年壬辰科的同年黄钅心,在京里当吏
部员外时,曾听说有索取红包的不谨之行;如果了澎不是为给事中朱绍凤所误参,受了
冤枉,就必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总之是非黑白还没有判明,自己对这位纤道来访,而
遭遇了拂逆的朋友,唯有尽可能加以安慰和援助。
于是他带着公文到客馆中去看丁澎,“飞涛!”他叫着他的别号,平静地说:“有
件事似乎是新闻。”他把公文递了过去。
丁澎一看,显得一惊,接着黯然地叹了口气:“唉!我晓得要受无妄之灾!”
这就见得汤斌的猜测不错了,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黄钅心到底如何作弊,他不便
去打听,只是为丁澎譬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说“飞涛,你总记得《西铭》
上的话:‘贫贱忧患,宁至汝于成!’”
“见教得极是!”丁澎深深一揖,“这于我是个磨练,读书养气,在这些地方就得
力了!”
解到京里,丁澎才知道要兴科场大狱,考官被参的,不止河南一处,而且河南的情
节还不算重。最严重的是顺天和江南两闱;弊端由顺天发现,及于江南,再蔓延到河南、
山东、山西。
科场的积弊,由来已久;皇帝决心加以整饬,这年——顺治十四年了酋,各省普行
乡试,特地严厉告诫:“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
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名额是有规定的,顺天闭是一百六十八,江南闱是一百六十
三,居各省的首二位。这一北一南两地,前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后者为人文
荟萃之区,因此这北南两闱亦是国家选拔人才最关紧要的所在,所派的考官,特别慎重。
北闱的正主考就是曹本荣,副主考名叫来之绳,亦是学问优长的翰林宫。
正副主考以外,另外又派十四名考官,称为“房官”;在京师,照例选派各衙门科
举出身而有才名的“散官”充任,这一类“散官”,另成一类,称为“中、行、评、
博”;即是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博士的合称。这年,大理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