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31)

  秋葵劝他,做官就要受气,“宰相肚里好撑船,”受得气多,才会量大。而且李振

  邺这一来,内疚于心,必定会设法补报;自己反跟他闹翻了,岂非不智?

  张汉想想她的话不错,第二天见着李振邺,依旧卑词奴颜,百依百顺,同时秋葵也

  帮着相劝。李振邺表面敷衍,心里却另有主意了。

  不久,明发上谕,钦派考差;果然,大理寺左右评事。都被派为房官。

  两个评事,一个是李振邺,另一个叫张我扑。李是财迷,张是官迷;张一心想图谋

  的一个官是:吏部郎中。吏部四司,主管人事进退,权柄极重。朝廷亦极重视,必从

  “中行评博”,或者名声特佳的知县、推官中考选。张我朴志在必得,而事机常不凑巧;

  这年——顺治十四年,春天他考取了御史,由此而人吏部,比较容易,所以同事都劝他

  就职,但张太太不赞成。

  “御史常要奉派查案,公事麻烦,容易得罪人;不知哪年哪月中了别人的暗算还不

  知道,你何苦自讨苦吃?”

  到了夏天,要点各省的主考,广东路远先点,张我朴得到消息,可能会点中他,张

  太太又劝丈夫了。

  “广东很不平静,路又远。而且考吏部司官的日子近了,你一到广东,自然错过,

  这又是划不来的事。”

  张我朴认为“夫人之言”大有道理,于是事先请了病假,作为规避。广东主考点过,

  他再销假,跟李振邺同时奉派为顺天乡试房官。

  这又是个机会,是结欢于朝中大老的机会——顺天乡试应考的不完全是本省的举子;

  大概十分之七为本省举子,十分之三是他省在京官员的子弟,以“监生”——可以花钱

  捐的,国子监肄业生员的资格入闱。卷子的字号不同,本省举子是“贝”字号,外省监

  生是“皿”字号。

  卖关节的,大多是“皿”字号。李振邺卖关节,张我朴则是送关节;自然是送大考

  的子弟,希望投桃报李,在应选考吏部司官时,取得同样的便利。

  到了八月初入闱,与李振邺恰好邻房;既是同事,又是同闱,而且两人年龄相仿,

  自以为年轻才高,越发臭味相投,无话不谈。

  “老李,”张我朴率直问道:“你一共卖出多少?”

  “实不相瞒,二十五名。”

  “二十五!”张我扑伸一伸舌头,“你预备荐多少?”

  “荐归荐,争归争。必中的只有五名。”

  “那么其余二十个人,你怎么交代呢?”

  “管他呢!”李振邺笑道:“反正先收一半,另一半就不要了。”

  “我倒不懂。”张我朴问,“你怎么知道那五名是非争不可的呢?”

  “这还不好办?”李振邺得意地说,“我的关节有三种,一望而知。”

  “原来如此!”张我扑恍然大悟,同时又自责愚鲁,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都想不

  到!

  “跟年兄说句实话,粥少僧多,非如此不足以应付。”李振邺得意地说,“只怕不

  入闱,入闱,哪怕它‘糊名易书’,总有办法摸索而得真相。”

  “然则请问:你那三种关节是几个什么字?”

  这话就问得蠢了,没有人肯把关节字眼告诉同官,一则此是受贿的凭证;二则不知

  道卷子分在哪一房?自己把关节告诉了人,人家一定会如是想:好啊!你搞钱,我偏偏

  不中他!于是见到有此关节的,一定打入“落卷”。

  李振邺却不然,痛痛快快地把三种关节都告诉了这个“年兄”——当然,李振邺说

  的不是真话;他是临时起意,猜到张我朴的用心,特意说了三个假关节,要教他上当。

  如果无意中有合此关节的卷子而被黜,只怨他本人命运不佳,受了无妄之灾。但损人不

  一定不利己,取额有定,黜落一本假关节,真关节便多一分中的机会。

  到了八月初十上午,便陆续有人交卷了。这本原卷,用黑墨书写,称为“墨卷”;

  受卷以后,先送“弥封所”编号弥封,然后转送“誊录所”,由“誊录生”用朱笔另抄

  一本卷子,称为“朱卷”。朱墨两卷并送“对读所”校对,倘有脱落抄错,用赭色笔注

  正——一本卷子上有各种颜色,誊录用朱笔,对读用赭色,内监试官有所批注用紫色,

  主考则跟应试的一样用墨笔。

  等朱卷送到,李振邺第一个先看关节,“皿”字号有上千本卷子,卖出的关节,不

  一定分在自己这一房;那就要暗中去摸索了。他带了个小听差名叫“灵秀”;人如其名,

  十分聪明,所以李振邺便要他去摸索,用蓝笔写明关节,共是二十五人,灵秀拿着这张

  单子各处乱钻,细细寻对。

  外面去寻,还未有结果,本房却冤家路窄,张汉那本卷子,恰恰落在李振邺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