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50)

  这番议论,比朱彝尊所说的“儒林足以包道学、道学不可以统儒林”更见精警,因

  而由汤斌公开以后,“道学传”三字,便从预定的明史目录中删除。

  编纂明史稿,以洪武至正德为一期,纪、传两部分,刊出人名,分别拈阄,巧得很,

  汤斌拈到的是开宗明义第一篇:“太祖本纪”

  于是汤斌以明太祖实录为根据,通览当时有关的公私记载,冥搜默索,数次易稿,

  都觉得不能满意。便先撰作比较简单的史稿,着手“天文志、历志、王行志”的编纂。

  皇帝对修明史的进度,非常注意,常常召见叶方蔼、徐元文等有所垂询。知道勤慎

  将事的是那几个人,补为日讲起注官,可以专折奏事。汤斌是其中之一。

  康熙二十年辛酉,逢到乡试的年分,照例点翰林官为各省主考,这是个好差使,除

  了地方官办供应以外,录取的举人皆为门生,谒见“座师”时,要送上一封贽敬,数目

  多寡不一,但集腋成裘,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各省录取举人的名额,称为“解额”;以省分大小、人口繁简而定解额多寡,最多

  的是顺天和江南,都有一百六十余名,最少的是贵州,只得四十名;浙江列为第二等,

  有一百名左右。每一名新举人送座师的贽敬,通扯十两计算,汤斌此行就有一千两银子

  的收入。

  这是皇帝特加的恩惠。当然也因为词科出身的,品学两胜,能够端正科场风气,为

  国选拔真才,所以十五处、三十名正副主考,词科出身的占了十三个,而且以正主考居

  多,除了汤斌以外,泰松龄放到江西,李来泰放到湖广,施闰章放到河南,曹禾放到山

  东,严绳孙放到山西,方象瑛放到四川,邵吴远放到广东,乔莱放到广西,米汉雯放到

  云南。年纪较轻的,像朱彝尊则放到江南当副主考。

  汤斌奉旨即行,随带了史稿,坐船由运河南下。到了杭州,总督李之芳,巡抚李本

  晟,都在码头上迎候;主考等于钦差,照例接入接官厅,将汤斌引入上首西南而立,然

  后地方大吏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报名“恭请圣安”。

  “朕安!”汤斌代表皇帝回答。

  行过这套仪注,方始有私人的酬酢;李之芳是汤斌的同年,自然分外亲热,但巡抚

  李本晟是顺治六年的进士,官职比总督低,科名却比总督早,所以汤斌称他“前辈”,

  非常客气。

  寒暄既毕,正副主考被护送到“公馆”休息;椅子还没有坐热,总督派“戈什哈”

  送来了一桌燕菜席;接着是杭州府的钱塘县知县,持着手本来谒见。

  省城的知府称为“首府”,首府的第一县称为首县。凡有达官贵人莅省公干,或者

  路过,照例由首县“办差”,供应一切。这个规矩,汤斌自然知道;因而了解首县此来

  是谈办差的事,不能不见。

  未见之前,得先邀副主考于觉世来谈一谈,“子先兄”,汤斌喊着他的号说,“三

  藩之乱,虽已平定,疮痍满目,民生凋敝;浙江为人阎的要道,这几年平服耿精忠,大

  军由浙江经过,军需供应,颇费民力。你我该当体谅!”

  于觉世是山东新城人,顺治十六年的进士,科名既晚,又是副手,自然唯命是从,

  所以在了解汤斌的意旨以后,很爽快地答道:“老前辈莫问俺!老前辈怎么说,俺怎么

  听!”

  “既如此,我就自作主张了!”

  当首县的都是极能干的人,一见面先把汤、于二人恭维了一顿,然后请示:“两位

  大人有什么吩咐,尽请明示。”

  “多谢老兄关爱。”汤斌指着簇新的湖色杭纺的门帘说:“贵县备办的东西太华丽

  了,实在受之有愧。等试事完毕,请老兄都收了回去;下科乡试,还可以用。”

  首县一听,大为诧异。向来“办闱差”是件最苦的事,公馆中里里外外,都要新制;

  考完了捆载以去,还要首县出一张“甘结”,说是考官未曾白要地方的东西,一切供应,

  都已照实价付款。在闱期前后,多主需索,视为当然。独独这位汤主考,反嫌供应过于

  华丽,而且不愿带走,这是什么道理?

  那首县灵机一动,自以为已默喻于心,便恭恭敬敬地答应一声:“是!”

  “我曾两任监司,”汤斌又说,“对地方上的情形,也还不隔膜,公私交征,无非

  取之于百姓,本院如今正告贵县,行馆的一切伙食供应,我们自己备办。下人及闱中役

  使人等,如有藉故需索,或者委托代办事项,不照实付价的,请随时锁拿,或者告诉本

  院,一定严办。”

  “是!”首县答道:“久仰两位大人弊绝风清,绝不致有此情事。”

  “但愿无此情事。”汤斌正一正脸色又说:“不过贵县亦不得有任何摊派,否则本

  院要严参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