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拙然成著79天地人说
人生何处无青山?
在守关老将陵尹喜的热情挽留下,我答应暂住一段时间。
但我不愿留在这敏感而又战事频繁的城父关口,也不想让他特供我什么舒适的生活。
陵尹喜深知我意,细心地把我安置在距城父关不远、相对安宁的地方——下城父,这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涡阳县一带。
关于下城父,司马君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王之汝阴,还到下城父,其御庄买杀以降。”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字。
到了下城父后,家人都不愿闲着,就择了几块薄地,一边劳动,一边写作。
写什么呢?我反复掂量。
就从对天地、对人间的看法写起吧。
于是我思潮翻涌,浮想连翩,将点滴感想记录下来。
至于当时具体写了些什么,我现在已记不太清楚了。
幸好今人在楚国的所谓“荆楚门户”,也就是在当年楚都纪郢与鄀郢之间的现荆门市郭店村中挖出了一位楚太子老师——名为“东宫之师”的墓,里面还埋藏着我当年写的一个抄本,可免我追忆之劳了。
哦!这几根竹简好像就是当时的开篇之作,与今本的开头大不一样:
_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敓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说来尴尬,我们有些先秦古字,与现在的字体确实不一样,几乎难以替代。
为便于表情达意,我只好跟你们一样,用现代字体勉强转述,好在文字仅是一种传递思想的媒介,若欲真正体会,就靠各人的心灵了。
此开笔之章的意思是:
有一种物质,混然成一体,先天地而生。它庄严肃穆,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可以做天下万物之母。现在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称,给它起了个字叫道,我勉强称其名为大。大就看不见,看不见就很远,远就无所不包,返转过来我们也身在其中,永远跟着它在一起变化运动。所以说天大,地大,道大,君王也大。国中有这四大存在,而君王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而运行。
......
那日,天地清凉,四野寂静。
当我举笔写到此时,面目俊帅,已长出八字胡须的简儿两眼盯着薄薄的简片看呆了:
“爹,从没听您讲这些话呀?简直对道形容得太好了!”
接着,简儿自言自语地感慨说:“是啊,道就跟天地一样,是无所不包容的东西,我们只能发现它、顺应它,而不能违背它......”
我一笑,这简儿的头脑还真灵光,领悟得够快的。
停顿了一会儿,简儿奉上清茶,俏皮地说:
“爹,您歇会儿,慢慢写下去吧。我可要抄一份留着喽,别尽给楚王一个人啦!”
其实,这些感思常在我心中,只是不知如何表述,如今让陵尹喜一逼,就随意落在竹简上了,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慢慢品了几口茶,又饱醮墨汁写道:
_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至虚,恒也;
守中,笃也。
万物旁作,居以顾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
这时,八九岁的宗之女瓶儿一边帮我磨墨,一边凑上小脸细问:
“爷爷!这几句不好懂耶,您讲给我听听。”
我笑抚她的两只羊角辫儿,打着比喻道:
“这就是说,天空与大地之间,就像一个鼓风冶炼的大风箱一样,中间空虚,气流却不会漏跑,人若不断地鼓动推拉,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风力。”
“说得真像,爷爷!”瓶儿仍追根问,“那又是谁在鼓风呢?”
我心一动:这孩子,跟我小时一样,老爱刨根问底,于是答道:
“那是天地自然之气流,用不着谁去鼓动啊,就像太阳、月亮永远旋转,没有人去推动它一样。”
“哦,知道啦,爷爷!”
“不过,爹!下面几句‘至虚,恒也;守中,笃也......’孩儿还不太理解?”简儿也顺口问道。
我说:“且以人为例吧,这是说,要做到内心虚无,才能保持健康长寿;心无偏斜,才能站得稳实不移。万物生长各异,你若沉下心来观察,它们都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中去。”
“是也,爹!”简儿恍然大悟道。
就这样,我们一会儿写,一会儿讨论。大人小孩都品之有味,其乐无穷。
真是天高气爽啊!
第廿五章拙然成著80以正治邦
书中有乐。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淌过去了,所写的简文片数愈来愈多:
_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几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