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明西夏史_李蔚【完结】(104)

  用这种方法构成的字,仅占西夏字总数的0.5%左右,是西夏字构造中一 种特殊现象。间接音意合成,即一个字由两个字合成时,一字表意,另 一字不直接表音,而是把它译成汉语后,由该汉字的音起标音作用。如 ■(汉)〔■〕■(城)合成■(姓)[汉]。长音字合成,即以发音与 之相应的西夏字和意义为“长”的西夏字共同组成之字。如■(阿)■ (长)合成■[阿长呼]。

  互换字是把一个字中的两个部位交换位置组成新字。新组成的字和 原来的字往往在字义上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常连起来共同组 成一个词或词组。这类字在西夏文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种字有几类互换 法。左右两部分互换。如■(指)■(趾)■(悔)■(改)。中间不 动,左右互换。如■(斫)■(断)。上部不动,下部左右两边互换。

  如■(藏)■(匿)。左边不动,右边的两部分互换。如■(逃)■(服)。

  右边不动,左边两部分互换。如■(缩),■(皱)。大部不动,一个 侧角的两部分互换。如■(水)■(鱼)。

  对称字是西夏文中另一种合体字,即一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相等。这 类字往往有双之意。如■(唇),■(双),■(分)等。有的字除左 右两边相等外,中间还有一竖。如■(称),■(中),■(畦),等 等。

  此外,在西夏文中还有少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人)字 象人形。■(虫)字象多足的虫形。后者如■(丝),象一条虫在小屋 内,指示蚕茧的形状①。

  三、西夏字与汉字的异同 党项族与汉族是古老的兄弟民族,西夏文化源远流长,它受汉文化 的影响很深,因此,作为西夏字不可能不受汉字的影响。尽管西夏在创 造文字时没有袭用现成的汉字,而且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实际上所造 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但在造字原则,文字结构、文字笔画、字体 形态、书写规则等方面,都未能摆脱汉字的影响。因此,研究两种文字 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夏文化的渊源。

  西夏字同汉字的相同之处是两种文字都属表意文字,但同时都有表 音成分,其意符与音符在形式上都没有任何标志,位置都不固定;两种 文字都属“形体方整,类八分”的方块字,其笔划都有点(■)横(一)

  竖(丨)撇(丿)捺(丶)拐(■)提(■),等等。在构成方法上, 西夏字的含意合成字,音意合成字同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类似;两种 文字的一些形体和不同部位上都有笔划变通现象;两种文字都有楷、行、 草、篆四种书体;两种文字的同音字都很多,每群同意字常用一个字作 为代表;两种文字在注音时都常用反切方法,有平、上、去、入四声的 区别。

  其不同之处,西夏字比汉字更繁复,其笔划较少结构简单的字比汉 字少得多。同时西夏字超过20画的字也较少;西夏字斜笔(撇、捺)字 较多,但没有汉字常用的竖钩;西夏文会意合成字比汉字里的会意字多, 其音意合成字(与汉字中的形声字相似)比汉字形声字少;西夏字类似 拼音构字法的反切上下字合成法构成的字,其比例比汉字大,同时更有 系统性,拼合感更强;西夏文在构字时普遍省形、省声(即用两个或两 个字以上的字构成一个字时,无论是作意符还是作音符,都可以只用一 个字的一部分),其省去的部分并不固定,而汉字构字时,省形,省声 是个别现象。西夏字每一个字的各个部分(包括上、下、左、右中大部、 全体)都可以代表这个字去组成新字。因此,它没有汉字那样明显的偏 旁体系;西夏文中的音意合成字(类似汉字形声字)的表意部分不表示 物形,而汉字形声字的义符往往与物形有直接关系;西夏文音意合成字 大多与组成它的表音字同音,而汉字形声字中仅有10%左右的字与声符 ①史金波:《从文海看西夏文字构造的特点》,载《文海研究》,1983年出版。

  同音,其余的只是发音相近或有一定的关系①。

  四、西夏文字的应用和流传 西夏文字的创制,是党项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夏国的政治和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意义重大,被元昊“尊为国字”,下令“凡 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①。所谓“尽易蕃书”,即一律用西夏字。由于 元昊的积极推行,西夏字作为应用文字在西夏境内便迅速广泛推广流行 开来。上自官方文书,下至民间日常生活的记事,都用西夏文字作为书 写工具。各种佛教经典(包括汉文、藏文、回鹘文)和汉族儒学典籍的 翻译,无不应用西夏文作为其有力的工具。

  同时,西夏学者用西夏文撰写的着作虽然大部分已经散失,但还是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如西夏人撰写的字典、辞书,保存下来 的就有以下一些: 《音同》亦作《韵统》,是用西夏文编写的一部《同音字典》也是 现存最早的字书。全书6000余字,按声母分成九类:重唇音、轻唇音、 舌头音、舌上音、牙音、齿头音、正齿音、喉音、来日舌齿音。每类再 分为同音的若干小节,无同音字的独字分别列于各类之后,每一字下都 有简单的注释。该书成书于崇宗乾顺正德六年(公元1132年)十月十日, 为西夏中叶的作品。

  《蕃汉合时掌中珠》为仁宗乾佑二十一年(公元1190年)西夏人骨 勒茂才编写。该书共50页,以事门分类。作者在每一词语条目旁都列有: 西夏文、汉译文、西夏文汉字注音,汉译文的西夏字注音,检阅极为方 便。该字典是党项人、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的必备的工具书,也是目 前初学西夏语文的入门工具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