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使者进入辽境后,一刻也没忘记同辽国的老百姓做生意,“(于)
沿路私相市贸易”。所市物品包括西夏急需的铜铁。但自公元1033年(夏 开运元年,辽重熙二年)以后,铜铁成为禁品,这年的十二月,禁夏国 使沿路私市金铁”,公元1063年(夏拱化元年,辽清宁九年)“禁民鬻 钢于夏”③。
市场贸易:辽在西京西北的天德、云内、银瓮(wèng翁)口和云中 西北的过腰带、上石楞(léng棱)坡等地设置交易场所,开展对西夏、 鞑靼的对外贸易,但禁止铁器交易。“契丹时亦置市场,唯铁禁甚严”④。
与此同时,夏辽边境也存着“窃市”。《辽史·耶律唐古传》云: “(唐古)严立科条,禁奸民鬻马于宋、夏界。因陈弭私贩, 安边之要。太后嘉之,诏边郡遵行,着为令”。⑤ 由于辽宋、辽夏边界和市马匹之风盛行,因此,迫使辽朝统治者不能不 靠“严立科条”加以取缔。
夏金贸易 自宋金联合灭辽之后,金便成了西夏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两国贸 易渠道主要有以下二种。
贡使贸易:自夏金通和建立友好关系之后,两国使节即往来频繁, 金朝派遣使者至西夏以世宗、章宗两朝最盛,西夏派遣使者至金以仁孝、 纯佑时期最多。如仁孝时,西夏派往金朝的使者高达142次,平均每年 至4次,最多的1年为5次。而金朝的回聘使者则以世宗最多,高达 次。同宋及高丽比较,仅次于宋而多于高丽①。夏金通过聘使往来,各将 自己的土特产及贵重的物资献给对方。西夏对金的贡品有“礼物十二床, 马十二匹,海东青七,细狗五”②。除了上述贡品外,仁孝时,还向金献 ③《辽史》卷115,《西夏外纪》。
④《契丹国志》卷21,《西夏国进贡物件》。
⑤《辽史》卷115,《西夏外纪》。
⑥《契丹国志》卷21,《西夏国进贡物件》。
①《辽史》卷37,《地理志》。
②《辽史》卷39,《地理志》。
③《辽史》卷115,《西夏外纪》。
④《大金国志》卷13,《海陵炀王上》。
⑤《辽史》卷91,《耶律唐古传》。
①《金史》卷60、61、62,《交聘表》。
②《金史》卷134,《西夏纪》。
本国所造百头帐”③,而金对西夏的回赐则有衣服、币帛、银、绢、貂裘 (无则代以银、帛)、绫罗、帛布、金带、银束带、鞍辔、书匣、诏匣, ④等等,夏使进入金境,立即抓紧时机进行贸易。“使人入境与富商相易”
⑤,到达首都后,又在指定的范围内做生意。如金规定:“(夏)使副往 来,听留都亭贸易”⑥。史载: “(金章宗)谕有司,夏国使可令馆内贸易一日。尚书省言, 故事许贸易三日,从之”⑦。
这里的都亭指金首都之都亭和会同馆。会同馆不仅是夏使贸易之地,甚 至有的金朝外戚也到那里做生意。“(兴定初),夏使贺正旦,互市于 会同馆,外戚有身贸于其间者”⑧。
榷场贸易:金灭北宋后,西夏与南宋由于在地理上的隔绝,在经济 上几乎没有什么往来,从而使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依赖性的西夏经济, 不能不依赖于金,同金开展较大规模的榷场贸易,这是夏金榷场贸易兴 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公元1141年(夏大庆二年,金皇统元年),金熙宗应夏仁宗仁孝的 请求,置榷场以通互市。首先开放的为云中西北的过腰带、上石楞坡、 天德、云内、银瓮口等地榷场。这些榷场曾是辽与西夏的贸易点,金不 过在辽榷场的基础之上予以恢复和拓大。同时,在陕西沿边的一些地方 诸如东胜、净、环、庆、兰、绥德、保安等州及来远军①等地,恢复宋夏 旧榷场,或建立新榷场。西夏对金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大牲畜马,如金世 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市马于夏国之榷场”②,尤其在战争期 间的需要量很大。如金太宗时,曾要求西夏供马万匹。其次,为珠玉(珍 珠、玛瑙、琥珀、犀角、软玻璃等)和药材(柴胡、苁蓉、红花、大黄 等)。金对西夏输出的计有铜器、铁器、瓷器、丝、帛、纸、书,等等。
西夏商人与金的贸易中,有些商品诸如硇砂和田玉等,并非西夏所 产,其产地在西域各国,因此,西夏不过是这些商品输入金朝的中转站, 起了金与西域各国经济联系纽带的作用。金之榷场划归户部管理,一般 规模较大,管理较严,获利颇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 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③。
但上述榷场并非常设不变,史载: “宰臣以陕西邻西夏,边民私越境盗窃,缘有榷场,故奸人得 往来,拟东胜可依旧设,陕西者并罢之。上曰:‘东胜与陕西道路 隔绝,贸易不通,其令环州置场。筑于绥德州复置一场’”①。
③《北行日记》卷上。
④《金史》卷38,《礼志·定夏使仪注》。
⑤《金史》卷134,《西夏纪》。
⑥同上。
⑦《金史》卷9,《章宗本纪》。
⑧《金史》卷115,《聂天骥传》。
①《金史》卷50,《食货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