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律看好荫昌出帅,不料载泮却出乎意料地说:“太后,奴才以为合适的统帅人选是袁世凯。”
隆裕太后惊讶地说:“五弟,袁世凯出卖先帝,你可是力主杀他之人,难道此事忘了?”
载泮平静地说:“太后问的是谁最适合当平乱统帅,并没有问袁世凯适合不适合当统帅呀!”
隆裕太后钦佩地说:“五弟有公正之心,令人佩服。说说理由。”
载泮说:“凭资历,袁世凯一人,能顶五百个荫昌。论机敏权变,袁世凯总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奴才仅举三个例证,可窥全豹。第一个例证,某个清军军官因为凌辱朝鲜人而违犯军规,袁世凯欲照章程将其处以极刑。统领吴长庆亲至袁世凯的住处说情,怕袁世凯不给面子,坐着不走。袁世凯请吴统领翻阅案山图书,自己借故出去。等回来后,袁世凯向长官叩头请罪,禀报自己刚才出去已将那个违法的军官斩了。第二个例证,那时高丽局势动荡,高丽的亲日派想推翻亲清的现政权,想借邮电总局落成,设下鸿门宴陷害三位大清驻军长官。去赴宴则性命难保,不去则有失宗主国之国格,真是进退两难。其中两位长官胆怯,不敢去,唯有袁世凯不惧,他怀揣手枪,提前一小时突现宴会,令对方措手不及。酒席刚开始不久,他又突然起身告辞,并手牵政变头目朴泳孝一路谈笑出了大门,令阴谋者的诡计落空了。第三个例证,两天后,亲日派仍不死心,又宴请大清驻高丽商务官员和各国公使。席间,果然有人持刀闯入,并且有武装叛乱分子冲入王宫。袁世岂闻讯,来待请示朝廷,便亲率二百清兵前往弹压。岂料,高丽士兵已经直接出面保护宫中的政变分子,双方对峙起来,情势万分危急之时,袁世凯亲率二百清兵攻入宫中,一举救出被围困的国王李熙。袁世凯在高丽两次政变中表现出的大智大勇,令统领吴长庆欣慰不已。他曾向分管高丽事务的李鸿章大人请功,赞赏袁世凯是‘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所以奴才以为剿平武昌的统帅,非袁世凯不可。”
康禄反对,说:“奴才以为袁世凯固然适合,可是朝廷两年多设杀他就不错了,焉能临乱再起用他,朝廷没有面子不说,而且尚显皇家匮乏人才!”
载涛说:“武昌是汉人造反,如果再派袁世凯这个汉人去平乱,万一上下其手,里外勾结,趁势作乱,岂不是引狼入室?”
隆裕太后问:“六弟,你以为如何?”
载洵一向并不排斥汉人,他与萨镇冰和陈世恩关系融洽,就说:“汉人也有忠心朝廷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起用了袁世凯,不能彰显皇族治世之盛!”
这一句话正说中了隆裕太后的心病。“皇族内阁”治政以来招至朝野物议,认为“皇族内阁”只是绣花枕头,银样镴枪头,如果派袁世凯任统帅,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于是隆裕一锺定音,说:“六弟所言正合心意,就选派荫昌为帅吧!”
“喳!”众人异口同声,造成了决策的错误。
“皇族内阁”的十字架不仅让清廷背负着陷入失策的泥沼,而且面临崩溃的深渊。
武昌起义爆发时,清军新军尚有九个镇在北方,其中的精锐正集中在河北永平准备演练“秋操”。武昌枪响,载泮尽可速派这些皇家禁卫军乘火车直扑武昌剿“乱”,此外,还可以命令江北提督段祺瑞率领江浦混成协坐船前去助剿。可是载泮信不过南方的军队,又认为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没有同意。
此外,另有一个选择,可以从京畿陆军或河南新军中马上抽派队伍赶赴武昌平“乱”,但是庆亲王奕劻害怕载泮的弟弟载涛趁军队调拨的时机,用京城内的禁卫军先把奕劻杀灭了,坚执不同意。结果,奕劻反调来自己信得过的姜桂题目的武卫军把守京城九门,保卫他的庆亲王王府,造成决策的延搁和失误,白白坐失良机。
最终,清廷还是决定从永平调军去武昌镇压,但是,时间已经延误了三天!
朝廷抽兵,组成两个军,第一军由陆军第四镇、第二镇的混成协以及第六镇的混成第一协组成,荫昌自任“总统官”。第二军的“总统官”是冯国璋,他率陆军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以及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赶往武昌弹压。朝廷为了彰显“皇族内阁”决不坐纵顽器、肩有从戎之责,特地派康禄前往督战。朝廷谕旨频下调两军陆军速赴武昌的同时,一道十万火急的电喻发往上海:●令萨镇冰率巡洋和长江舰队入鄂协战。
一场围剿和反围剿的战争终于在长江的中游爆发了。
4
河南洹水边上的洹上村里,显得格为静谧,养寿园别墅的书房中安静得只有围棋落子棋盘的声音。袁世凯和陈定书面坐手谈,悠閒异常。
就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陈定书被袁世凯邀请到养寿园做客小住。恰好,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顿时养寿园中的宾客沸腾了,无不妄猜朝廷要重新启用袁大帅出山弹压。袁世凯正在做寿,闻讯立即让人撤去酒宴,挥退戏班,并且婉劝宾客离开,以示与国难共担当。陈定书还告诉袁世凯,尤其在此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洹水村内尤为安静,才不至有幸灾乐祸之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