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战全景纪实_沈永兴/朱贵生【完结】(429)

  蒋介石不但在使用共产党军队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就连史迪威要求把封锁延安的胡宗南的数十万部队调往抗日前线也不允许,甚至还要 把在缅甸与盟军一起作战的部队抽调回国。

  9月18日,罗斯福给蒋介石发出“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并让史迪威面交蒋介石。

  电报提出,如不马上把中国军队的指挥全权交给史迪威,就停止美援。

  蒋介石仍执意不允,并于9月19日在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共进晚餐时说,已命宋子文请罗斯福更换史迪威。

  赫尔利也告诫总统:支持史迪威,“你将失去蒋介石,并且可能随之失去中国”。

  此时,罗斯福鉴于日军在华南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已取得重大胜利,苏联已答应对日作战,战胜日本指日可待 ,战后美国仍需要通过蒋介石控制中国,遂于10月18日复电蒋介石,同意撤换史迪威,任命魏德迈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21日,史迪威离华返美。

  史、蒋矛盾就此结束。

  纵观史、蒋矛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史、蒋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史迪威的在华使命与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完全吻合所造成的;史迪威事 件,是美国对华政策错误转向的必然产物。

  史迪威为了美国的利益,从抗日的角度出发,想利用中共军队抗战,而支持和同情中国共产党。

  出于同样的目的,他对国民党政府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热衷于内战等表示不满和憎恶。

  他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为维护国共合作,推动联合抗日所做的工作,对中国和世界人民反 法西斯战争都很有利。

  史迪威为打通和修复中印公路及取得缅北反攻战役的胜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45年3月,中印公路举行通车典礼,蒋介石把这条公路正式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和他的同事们,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下了珍贵的一页。

  ---------------

  23.反攻缅甸(1)

  ---------------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助英军作战。

  至5月中旬,中英联军作战失利。

  日军占领缅甸,英军退入印度。

  中国远征军主力退回滇西,后编成第11、第20集团军,部署在怒江东岸担负江防守备任务;远征军之一部,经缅北越过野人山进入印度的 列多,后到比哈尔邦的兰姆珈营房补充和整训,编为中国驻印军。

  日军占领缅甸不久,即一方面加紧控制缅北,封锁滇缅、中印公路,断绝援华物资的陆上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又妄图乘胜侵占印度东部, 以断绝美国援华物资的空运基地,阻止盟军从印度向东南亚反攻,以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和印度屈服。

  1943年3月,日军成立缅甸方面军(司令为河边正三中将),辖第15集团军(司令为牟田口廉也)。

  尔后又相继增加了第28集团军(司令为樱井省三)和第33集团军(司令为本多政材)。

  1943年6月,日军准备首先急袭并摧毁盟军的反攻根据地印度东北部的英帕尔。

  在日军企图扩大侵略之前。

  中美英三国就发动缅甸作战已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决定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及美英军一部,在缅甸北部对日军进行反攻作战。

  战役企图是,歼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改善盟国对中国战区军需物资的运输。

  这样,中国战区就可以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箝制和击败日本在华陆军主力,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和英国在南亚等地的压力,共同打 败日本法西斯。

  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是1943年10月开始的。

  1943年6月29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10月24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在美、英军支援下,从印度列多沿中印公路预定路线,向缅北日军第18师之一部发起攻击。

  29日,攻占新平洋。

  尔后,我军兵分三路,向大龙河右岸推进,径取拉苏加、大洛、于邦等地。

  11月初,我军攻克拉苏加,但攻击于邦的部队却被前来增援的日军第18师主力包围。

  经月余激战,我增援部队赶到,内外夹攻,于12月18日,攻占敌重要据点于邦,取得缅北首次大捷。

  12月下旬,我新编第38师加强攻击。

  日军向大龙河东岸退去,西岸敌各据点先后被我军攻克。

  此时,中印公路也已从利多抢修到新平洋。

  尔后,这支筑路部队和油管敷设工程队,紧紧在驻印军尾后跟进,日进数英里,几乎是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把路修到哪里。

  修筑这条公路,虽然是高度机械化施工,但许多地方要从原始森林中通过。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载重量要求通过50吨的坦克,难度相当大。

  所以说,这支由美国工程兵和印度民工组成的筑路部队为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4年1月,我新编第22师一部向大洛推进。

  于31日攻克大洛。

  第22师主力向孟关进攻。

  我新编第38师由左翼由敌后迂回。

  美军远程突击部队3000人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在克复沿途和外围据点之后,对孟关形成围攻之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