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893年11月20日生于陕西蒲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生活困难,13岁就开始在一家小饭铺当童工。
15岁时,父亲因仇家陷害,被满清政府在西安绞死。
他上有寡母,下有幼弟,数百里搬尸归葬,情景十分凄惨。
父死后,还要偿还父亲生前和丧葬留下的债务。
为了葬父和生计,他和本村8户农民成立了一个孝义会,后改为“中秋会”,杨虎城自任领袖。
到辛亥革命前夕,“中秋会”已发展到数百人,打富济贫,反抗满清。
---------------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4)
---------------
1911年10月23日,继武昌之后,陕西爆发了反清革命,杨虎城率部分“中秋会”成员与清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
但是推翻清政府,并未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
加之军官腐败,使他非常失望,遂于1913年退伍返乡,孝敬寡母。
此时,蒲城东南乡恶霸李桢出入官府,横行乡里,强占农民妻女和田产,搞得人人恐慌。
1914年麦收后,李桢率领流氓打手到杨的姑母所在村为非作歹。
适逢杨虎城在姑母家,有人便找他商量。
杨虎城毅然率领村民打死了恶霸李桢。
从此,他名声大振,官府也开始缉拿他。
他便拉着“中秋会”部分青年打富抗暴,成为当地有名的“刀客”。
他的武装逐步发展到一个营。
1917年杨虎城率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陕西靖国军,被编为一个支队。
1926年,杨虎城以5000兵力与其十倍以上的北洋豫系军阀刘镇华部苦战8个月,保卫了西安。
1927年,杨虎城在冯玉祥的领导下率部参加北伐,并吸收了一些共产党人在部队工作。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仍与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蒋听松、刘子华等均在杨部担任重要职务。
他夫人谢葆真也是共产党员。
1929年,杨虎城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
由于他帮助蒋介石与新军阀作战有功,部队得到扩大,当了西安绥靖主任兼陕西省主席,并一度进军甘肃,取得陕甘两省地盘,成为西北 地方实力派领袖。
杨虎城任用皖北暴动领导人、共产党员南汉宸为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暗中帮助陕北土地革命等情况被蒋介石发现后,蒋、杨矛盾逐渐扩大 。
“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非常不满。
1933年3月,当日寇进逼长城,华北、北平危急时,他主动到石家庄见蒋介石,请缨抗战,但蒋介石态度十分冷淡,他只好怏怏而归。
这时,蒋介石4次“围剿”红军均遭惨败,日寇步步进逼,杨虎城决心“不跟蒋介石殉葬”,转而加强与陕北红军的联系。
蒋介石逼走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后,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免去了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的职务,杨与蒋的矛盾更加尖锐。
从此,杨虎城对蒋介石采取了“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你练你的兵,我练我的兵”的政策。
他在17路军部队中办了一个步兵训练班,抽调下级军官参加训练。
除军事课外,所有政治课都由杨虎城亲自指定比较进步的干部担任。
1935年下半年,东北军大举入陕。
杨虎城开始怀疑张学良是来取代他的地盘,再加蒋介石的挑拨离间,17路军和东北军一度关系比较紧张。
但杨虎城善于谋略,能够沉得住气,从大处着眼,争取与东北军共存,所以对自己的部队做了许多工作。
东北军开入陕西的时候,随军眷属之多,实属军史少见。
不仅中下级军官均带眷属,甚至伙夫、马夫也带着眷属。
于学忠率东北军经西安开往前线途中,成千上百里的大道上,无数随军眷属成群结队,不分昼夜地随军行进。
其中有老头、老太太,有的妇女一手拉着一个小孩,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孩,一拐一跛地艰难行进。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东北沦亡,军人家属无处可去,只好随军流浪。
较高级的军官一般把家属安顿在北平、郑州、洛阳甚至天津租界地,待军队安定之后,找到住房,再行搬家。
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家属只能随军而行。
这样不仅可以不花路费,还可以随军混口饭吃。
一旦脱离军队,生活立即就会陷入绝境。
人们看到这些随军妻女的艰难、凄惨状况,感慨地说:“这不是什么行军,这简直是一幅亡国的难民图!
”
由于家眷人多,所以事也多,每到一地,就要占用民房和借用居民的东西。
不少孕妇在行军中临产,只好找商店或居民家借住,这在客观上对军民关系发生了不利影响。
17路军的官兵对东北军这种状况开始很不理解,也看不惯,与东北军时常发生矛盾。
17路军宪兵营一天在西安东关巡逻,发现东北军因占用民房与居民发生了争执。
宪兵调解时,东北军因困难重重蛮不讲理,与宪兵发生了冲突。
宪兵营长将情况报告杨虎城后,杨虎城便对他说:“你们明白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