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少尉。可那要你的将军批准。"
机械师把首先投放的大木箱挪到预备位置。两分钟后,他们先后跃入晨曦笼罩的山谷。
(51)
华盛顿,白宫,总统卧室。
这一夜,罗斯福失眠了。本来上床就比较晚,他还吃了安眠药。
久违的胜利使他兴奋。虽然规模不够,但足以在这历史关头给民众以鼓舞。
作为一个总统,即使自己心情不好,也不能摆脱鼓舞民众的责任。一个出人意外的好消息,有时可以覆盖住一片鼎沸的坏消息。反之也是一样……
是窗帘上一道缝隙影响了他的睡眠。
缝隙中的天幕上,一颗星正好闪烁眼前。那光亮不明也不暗。他想按铃叫人把窗帘关好,犹豫一下又放弃了。浮想联翩的总统,此刻有喜悦也有伤感。
星空,给每人的感受是否相同?……起码是幼年时代,在外祖父身边仰望繁星、幻想无涯的岁月永远逝去了。
成年人面临的一多半,是奋争和磨难。有如外祖父老德拉诺先生告诉他--中国人的那句话: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是的,即便贵为总统也如此。不说别的,看这限制他行动力、乃至生命力的双腿吧……
又过了一小时。星光还在闪烁,不明也不暗。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那种蓝白色的、耀眼的星团。似乎那才能代表人生的追求--亮丽,燃烧充分,无忧无虑。而这一颗,是温热的暗红色,此刻在窗帘缝隙中孤独地悬挂着。
这意味着什么呢?
是在暗示我,今后仍然不顺利吗?所谓十之八九的不得意?……是啊,这几天菲律宾、缅甸的战局又在急转直下。败绩的阴影仍在困扰着美国。
唉……暗红色的星,和中国的格言。
等一等。那本书,那本由内政部长伊克斯推荐他读的书,叫什么来着?
是的。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读完它花了一个星期。伦敦和纽约的学术出版界赞赏这本畅销书是"30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
思绪回到两个月前--年初,自己在白宫对作者斯诺的那次召见。
斯诺
(52)
那天,1942年2月24号,年轻的斯诺应邀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坐下后有点拘谨,罗斯福帮他点燃了一支烟。※
※史实。据斯诺记述,这支烟使他觉得"总统平易近人"。
"埃德加,虽然你是记者,但今天我来采访你。"
斯诺放松多了。
罗斯福开门见山:"我是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认识你的。你该是个中国通了,埃德加。我们可能会谈到敏感问题,所以不供现在发表。"
斯诺点头答应。之后莉·汉德小姐、随侍医生陆续退去,两人侃侃而谈。
"咱们说说中国。那里到底怎样?中国人喜欢我们吗?"
斯诺于是举了一个例子:"我在中国内地访问,人们一听说我是美国人,往往伸出大拇指这样说:'罗斯福,顶好!'但对别国领导人却没有这样的表示。无论对斯大林、丘吉尔或是别的什么人。"
"呵呵,"罗斯福笑了,又一次提起他常挂在嘴边的外祖父的故事。"说起来,我的外祖父德拉诺,曾坐着帆船到中国,呆了好几年。他了解并喜欢中国人。但是讨厌日本人……那么,很高兴我们对中国的看法一致。"
后来的问题多由总统提出,斯诺作答。果然是一次采访。
--中国人和我们相处,要比和英国人相处得好吗?
--俄国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比我们美国大吗?知识分子中掌握俄语和英语的,那一种多?
--埃德加,我年轻时的印象是,中欧混血儿长得满漂亮,而且奉公守法。你认为呢?中日结合的后代更像哪一边?
--给我说说,对蒋介石的看法?
--你也去过俄国,见识过苏联共产党人。那么你接触的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
--抗日游击队用什么装备?吃得饱饭么?怎样作战的?有多少人,领导人状况如何?指挥官受过哪些训练?
--埃德加,你认为我们怎样帮助中国才最有效呢?
连珠炮般的问题使斯诺应接不暇。※
※这些问题均见于埃德加·斯诺对这次谈话的记述。
作为某种补充的解答,斯诺还把一本自己评价很高的书--《人民之战》送给总统,书里描写1939年的中国抗日。作者叫做艾培·爱泼斯坦。但因为担心那位作者过于年轻,记述不全面,更因为战事繁忙,还没有来得及读。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谈话未免失之浮泛,缺少针对性。更多是表达了对中国的好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谋略。得到的也更多是悬念,而不是答案。
但这一回,一批美国人驾驶轰炸机,在东京创造奇迹后飞往中国,向世界宣告了:美国不只会被动挨打。
现在,那里还有一个他的卡尔迅,正辛劳构筑着香格里拉工程……
天色已经发亮,那颗星星还在眨眼。
它为什么不移动,或者坠落呢?是有什么故事要讲吗?是要给我一些什么暗示吗?……到那颗红色星球上去寻访一下命运或机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