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都进行了干预,但效果不大。
因为进入浙江丽水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和台湾进行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要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这一头的更迫切、也更受重视的急需。
运输机数量和燃料也不充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加以空中护航。这占去了316联队大半精力。
因此这时期-1943年夏季的华北空中作战,基本陷于停顿。
(257)
莫斯科。赫尔岑路。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以及苏联对中国作战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一个代表团。6月下旬,前共产国际王明书记等,经蒙古赴苏联。
但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老谋深算的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的"三套钳"战术反击,物资消耗很大。 ※史实。
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会战已渐现端倪。预计双方在这里会有一场大规模浴血拼杀。
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同志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7月,由主管根据地后勤建设的书记处书记高岗带队,第二批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达,前来说明秋季作战的紧迫性。
中共介绍:国民党政府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浪潮,对延安实行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认为,有些困难是由于过度依赖美国的援助造成的。并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美国的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王明和高岗终于见到斯大林同志。高瞻远瞩的斯大林同志表示:
共产国际虽然解散,但我们不能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十分困难,但不能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7月中,双方达成了协议。一批轻武器--主要是3万支冲锋枪、步机枪和500门迫击炮、弹药,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共计1600吨,装了两列火车,陆续从乌拉尔山工业区启运。
交换条件,是2个月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美式车辆、施工机械、油料和中国劳务--装卸工人。
中国同志认为,目前八路军即将渡过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的抗战时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反攻。
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种类也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大规模攻坚任务,希望有所调整。
高岗还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特地提到,期待苏联能够支援少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这些武器足以装备60个轻装战斗营了。目前苏联能够提供的只能是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和卡车,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武器物资后,再来交换。
8月初,延安复电代表团催促:不必讨价还价,照单接收,尽快启运!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
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
高岗
(258)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美国大使馆的莫罗中尉此时已晋升为上尉,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了10次西伯利亚,尽管不全是乘坐火车。
他高兴地第三次见到了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
"将军,当听说你被当作'美国战争贩子'被日本人杀害时,我和耶顿中校的血液,都要凝固啦。"
"日本人只好继续研制能够击毙我的子弹呢,上尉。"
"哈,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不知道,准将要他找那条3700吨的"考艾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船又小又破,再跑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标准的6600吨自由轮气派。
但他还是让斯蒂芬上士早几天就把"考艾号"留在港内,督促船长修好了有些失灵的吊车和绞盘机,并且预付了一百美元的压港滞留金。
新来那批中国装卸工似乎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很感兴趣。
一有空闲,他们就成群地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会以港湾入口处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
苏联港务局的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中国人,都没见过大海,过些天他们就不新鲜了。
……6月中的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上尉看到"考艾号"开始装船。
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照以往的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铬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箱。
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都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前不久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议。为避免碰到麻烦,莫罗打算过去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
准将站在船尾旁,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过问。
他注意到,与卡尔迅同车来的这批装卸工似乎与众不同,显得强壮、整齐、训练有素;黝黑的脸上有一股杀气。
天亮时,"考艾号"离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驶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