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莫大的罪名,使这位曾任蒋介石中文秘书,多年掌管文化宣传的最高领导人物,在“总统”治丧期间,成了蒋经国稳定局势的牺牲品。
蒋介石在遗书中有“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的四句话,这就是今日台湾当局的坚持的准则。
蒋介石生前希望葬在南京中山陵侧,因此台湾当局将其灵枢暂居桃园县大溪镇慈湖,以待将来运回大陆实现蒋之遗愿。
陈立夫作为国民党元老,并以“总统府资政”和“中央评议委员”的身份,参加了蒋介石的丧葬仪式。在整个台湾岛陷入一片哀痛心如潮的气氛中,陈立夫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与哀伤。他走到蒋介石遗体前,默默地肃立,泪如雨注,心如刀割,欲说无话,欲罢不能。他向蒋介石遗体鞠躬时,背弯到不能弯的程度,而且动作极为缓慢,仿佛怕惊了“沉睡”中的“总裁”。
陈立夫握住宋美龄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夫人,你要保重啊。千万要节哀。”
宋美龄泪雨婆娑,双唇蠕动,半晌只说了一句:“谢谢!谢谢。”
陈立夫又握住蒋经国的手:“总裁谢世,我党就仰仗你了,你也要节哀啊。”
蒋经国此时表现得十分冷静,他说:“您放心吧。”
陈立夫参加完蒋介石的丧葬之后,一连几天都在哀痛中不能自拔,虽然对蒋介石他也曾怨过恨过,但在此时此刻,他念得更多的却是蒋多年来对自己的栽培,没有蒋介石让他来“开采革命之矿”,他也不会活跃政坛若干年,更不会建立辉煌的业绩。
陈立夫感到,自己的这种无限悲哀,也有条件反射之感,即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与此同时,他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哥哥和父亲,这样,使他陷入哀痛之中不能自拔,直到数日后才作罢。
蒋介石的丧葬之后,国民党的权力之争仍在激烈的进行之中,陈立夫知道自己的官衔都是虚设的,所以有些高级机密也未曾掌握,即便是轮到自己发表意见时,也只是举举手,走走过场,无任何实际意义。
但作为一个国民党的老政治家,他却以政治家的敏锐冷静地观察着时局的动态。
4月6日,严家淦依“宪法”的规定,宣誓继任“总统”。当时,曾有人担心民国五、六年间的“府院之争”会重演,严家淦将扮演70年代的黎元洪。
但事实证明,蒋介石确有“知人之明”,他生前选定为儿子当“滑轮”的严家淦严守本分,甘心充当“橡皮图章”的角色,对蒋经国惟有提供帮助而没有制造一点麻烦。
4月28日,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修改《中央组织条例》,保留党员中“总裁”一章。把“总裁’,称号永远留给蒋介石;另在“中央委员会”中设主席一人,并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总揽“全党党务”。
在“中常会”上,由严家淦提名,蒋经国为国民党中央主席,而且以起立方式表决。
此时,特务环立会场,气氛十分压抑,“中常委们”谁敢不起立。
于是,蒋经国以满票当选为国民党主席。
这时,对于蒋经国而言,惟一碍手碍脚的只有“母后”之尊的宋美龄了。
虽然,国民党元老重臣们都一致拥戴蒋经国,但“夫人”若有不同意见,这些人更乐意听从,因为宋美龄毕竟是蒋介石的遗霜,且在国民党内也有一定的影响,谁也不敢等闲视之。
蒋经国虽然贵为“主席”,但每有重大决策出台,如果不同宋美龄商量,在情面上总显得说不过去,而先与宋美龄商量,她同意倒好办,若不同意便使蒋经国为难。
这段时间使蒋经国感到很尴尬,好在这种尴尬局面拖得时间并不长。
9月17日,即蒋介石死后的第165天,宋美龄以治病为由,离台赴美。
宋美龄离台的内幕,外人不得而知。
亲蒋的刊物认为这是“夫人深明大义”,有意回避,以便“经儿”放手大干;或认为这是宋美龄悼亡心切,悲不自抑,不愿在老地方触景伤情,换个环境以便保养身体。
但有人猜测,这是蒋经国的亲信向宋美龄施加压力,有些国民党元老向宋美龄提建议,请她离台。
尽管说法不一,宋美龄毕竟是走了。
临行前,宋美龄发表了一篇书面讲话。
“近数年来,余选遭家人丧故,先是姊夫庸之见去世,子安弟、子文只相继谢逝,前年蔼龄大姊在美病驾,其时,总统方感不适,致迟迟不行,赶往则姊已弥留,无从诀别。手足之情,无可补赎,遗憾良深,国难家忧,接踵而至。
“二年前,余亦积渐染病,但不逞自顾,盖因总统身体违和,医护唯恐稍有怠忽,衷心时刻不宁,总统一身系国家安危,三民主义之瘠替,中华民国之前途,全担在其一人肩上,余日夜侍疾,祷望总统恢复健康,掌理大事,能多一年领导国家,国家即多一年扎实根基,如是已近3年,不意终于合我而去,而余时身在长期强撑坚忍,勉抑悲痛之余,乃今顿感身心俱乏,憬觉明已罹落,亟需医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