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剩下的飞机飞到印度。日本人虽然在步兵数量上处于劣势,现在却控制着天空,
使英国部队的士气更加低落。“我们看到天空中的每一架飞机都是敌人的——而且
我们还将看到许多,”当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轰炸他的防线的时候,斯利姆记下了
这样的话。“银色轰炸机排成楔形飞过天空,缅甸的城市一座接着一座冒起火焰,
在咆哮的火海中化为焦土。”
日军对薄弱的盟军战线中部不断施加压力,在这个薄弱部,只有东吁的一个中
国师守卫着通往锡当河的公路、铁路线。这个第二○○师正在孤军奋战,得不到军
里其他师的支援,因为蒋介石的将领寻找各种借口——从敌机过多到铁路车辆太少
——推迟将主力部队送往战场。“这些贪生怕死的家伙,”史迪威在日记中愤怒地
写道。他恼火极了,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拒绝把大红印交给他,使得他的部
下只服从重庆的命令。“我不能枪毙他们:我不能撤他们的职,只同他们谈毫无用
处”。
中国的将军们不把第五、第六军的主力部队送往战场,使盟军守住缅甸中部战
线的企图落空。三月底,东吁差点陷落,亚历山大急忙命令斯利姆解除中国部队所
受的压力,从卑谬向南发动进攻。在卑谬,印缅混合编成的第十七师仍然控制着伊
洛瓦底江上的交通线,反攻在遭到日军的“侧击”后失败,损失了十辆无法弥补的
坦克。现在亚历山大将军看到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放弃整条防线。
四月一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撤退,英军从卑谬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中国军队在
损失了三千人和大部分装备后,从东吁沿着锡当河撤走。进行撤退的那几个星期刚
好是缅甸中部荒山最干燥的时候。温度上升到华氏一百一十五度,缺水便盟军士兵
陷于绝境,可他们还要在敌机的骚扰下经常进行后卫战。用卡车运兵使英军离不开
扬满灰尘的公路,敌人趁机渗透到他们的翼侧摆设路障,截击撤退的纵队。
数以千计乘着牛车或者步行的难民,使行军极为缓慢。对于又渴又累的斯利姆
部队的士兵来说,这简直是一场不堪忍受的折磨。少得可怜的腌牛肉、米饭和硬饼
干难以充饥,硬饼干里尽是象鼻虫(Weevils ),士兵们挖苦地说是“维他命w ”。
英国军队占少数。“缅甸兵团”大部分是第十七师的印度兵、廓尔喀士兵以及在平
原同胞逃走后和缅甸师呆在一起的当地山区部落的士兵。斯利姆将军依靠他在印度
时曾长期在当地部队中服役,才使他现在能够把这支士气越来越低落的部队团结在
一起。然而,甚至他也承认不可能执行亚历山大将军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求他们在
卑谬以北大约一百英里的东枝同中国部队会师,然后停下来守卫油田并封锁通往曼
德勒的公路。
斯利姆和史迪威企图在干旱的山区建立四十英里宽的防线,可是防线上的兵力
太薄弱了。英国部队和中国部队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要想让友军守住一个阵地,拿
斯利姆的话来说,“就象引诱一只胆小的麻雀到你窗槛前栖息那样地困难。”日军
不断地进攻,渗透到薄弱的防线后方发动袭击。到了四月十四日,斯利姆接到报告
:他的防线又要崩溃,往油田的北面撤退已经势在必行。他下令开始炸毁油田设施。
斯利姆的疲惫不堪的士兵赶在追击的日军前面,继续往北撤退,在他们身后,仁安
羌缅甸石油公司的油井和储油罐正在熊熊燃烧。四月十六日夜晚,从翼侧包抄的敌
军封锁了公路,断了他们的退路。由于不能突破强大的日军的包围,这些绝望的士
兵苦战了两天,直至中国第三十八师赶来支援方才逃出陷阱。援军的英勇行动向史
迪威和英国人证明,当这个友军遇到优秀的指挥官时,是多么地勇敢善战,英国人
后来授予孙立人将军一枚“帝国勋章”。
在仁安羌突破日军的包围,使斯利姆损失了仅有的坦克、许多大炮和大部分运
乒车。现在,由于他的一半部队面临着被切断在伊洛瓦底江东岸的危险,他无论如
何要赶快组织对曼德勒的防御。亚历山大将军在四月十八日预料到这座城市会丢失,
于是命令斯利姆开辟一条跨过钦敦江向西撤退的路线。与此同时,他希望“优先考
虑”同东面的中国军队保持接触:“千万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指责英国军队逃往
印度。”
日本人不会让盟军来得及实施这一计划。当英军战线被迫溯伊洛瓦底江北撤的
时候,日本第十五军的另一支挺进纵队正在锡当河旁的彬马那痛击中国第五军,还
有一支挺进纵队在萨尔温江对过的克伦山山坡上歼剿中国第六军。
“我认为我们挨打了,”史迪威在四月十六日的日记中写道。他发狂似地敦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