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34)

  国,美国正面临着危险的现实。在谨慎重申他打算不介入欧洲的冲突后,他宣布:

  “不介人战争同假装战争与我们无关,两者之间有很人的区别。”

  白宫开始反击那些孤立主义者,强调现在必须把英国和法国看作是美国大西洋

  防御的前线。一九四○年春,德国军队对挪威,后来又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闪

  电入侵,证明了那些防线薄弱到了多么惊人的地步。在溃败的浪潮中,丘吉尔就任

  首相。他保证要用“鲜血、劳苦、眼泪和汗水”重振破碎的河山。英国远征军被切

  断,正从敦刻尔克撤退,德国装甲部队正直逼法国首都。罗斯福利用美国入与日俱

  增的惊恐,要求国会议员们投票通过给美国陆军十一亿美元的拨款,“重新考虑国

  防问题。”意大利参战,从背后给法国捅了一刀,德国就可能控制大西洋沿岸地区,

  为了应付这种威胁,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人员开始着手进行“彩虹5 号”战略的

  详细准备工作。

  丘吉尔每天给罗斯福发电报,要求提供更多的飞机和物资供应以使英国能实现

  他的“我们决不投降”的誓言。他请求美国借出五十艘老驱逐舰以加强英国的反潜

  能力,并再一次试图说服美国派一支强大的舰队前往新加坡,“使日本犬安静下来。”

  总统知道,向英国提供这些援助将引起强烈的批评。美国海军战舰奇缺,无论大西

  洋还是太平洋都穷于应付。直到七月十八日巴黎沦陷,总统极度震惊,他才敢要求

  国会投票通过猛增拨款的法案,使美国的海军力量增强百分之七十。包括建造十一

  艘新型快速战列舰,同十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约五十艘巡洋舰和一百多

  艘驱逐舰一起活动。美国现在决心建立两洋海军,其实力将远远超过日本一九三九

  年“第四建造计划”——这个计划决定再造八十艘战舰,并将海军航空兵力量增强

  一倍,不过美国海军将领们心里太清楚了,要将这个蓝图变成太平洋上占压倒优势

  的海军力量,差不多需要四年的时间。

  “积极的安排”

  希特勒横扫西欧的春季闪电战所取得的令人瞠目的军事胜利,促使日本陆军领

  导人敦促米内光政内阁加入轴心国条约,并利用英国在远东的虚弱地位。他们向法

  国维希政府提出要求,要在印度 *** 建立空军基地,同时向英国施加压力,要他们

  封锁滇缅公路,准备对中国国民党进行一次最后的大规模进攻。料到这将引起美国

  对日实行石油禁运,东京就加快步伐与荷兰谈判,要求荷兰放弃她在东印度的大片

  属地,使之成为战略原料的另一来源。对伦敦的英国政府和荷兰流亡政府来说,抵

  制日本无止境的要求的唯一希望,看来在于美国派遣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前往新加

  坡。

  罗斯福总统充其量只打算在春季演习结束后将太平洋舰队驻扎在夏威夷。甚至

  这样也遭到总司令詹姆斯·里查森海军上将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他的六艘战列舰

  和三艘航空母舰从西海岸基地可以更有效更安全地显示它们的存在。他的接二连三

  的警告终于使他失去指挥权,尽管斯塔克已解释说,舰队仍将留在珍珠港,“因为

  人们认为你们的存在对日本入侵东印度可能有威慑作用”。把美国海军的主要力量

  集中在中太平洋,虽然对日本是一个警告,但屡屡引起华盛顿的极度紧张和不安,

  因为它可能成为一次“打了就跑”的袭击的诱人目标。发出了许多警报,第一次是

  在六月二十一日,即德国和法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前一天:全部防御机构立即进入戒

  备状态,以防可能来自太平洋那边的袭击。许多警报是虚惊,不由得使人们对夏威

  夷产生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

  一九四○年的整个七月份,当丘古尔重振不列颠以顽强抵抗德国的时候,美国

  孤立主义者举行集会和游行,就象一个标语牌上所写的那样宣布:“美国人是不会

  来的!”在太平洋的另一边的日本,在希特勒取得了“西线的胜利”之后,控制了

  日本命运的军事官僚们声称他们也“不想误了这班车”。他们重新扶持近卫亲王上

  台,以实现他“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诺言。一九四○年七月二十六日,近卫亲王

  宣布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计划——《应付变幻之中的世界局势的基本原则》,军

  政界领导人“联络会议”热烈通过了这一计划。这次通过的政策基于这样一个设想

  :德国将很快打败英国,从而使英美停止干涉远东。日本的首要任务是切断蒋介石

  的供应线,使他处于孤立境地,然后一举结束“中国事件”;日本认为美国将接受

  现实局势而不加干涉。日本还将谋求与苏联达成一个中立协议,并希望和德国结盟

  将有助于这个协议的达成。作为轴心国的一员,近卫信心十足地预言:“日本将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