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80)

  将军“看家”。他们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劝说美国人继续执行已经宣布过的打垮希

  特勒的“欧洲第一”战略,不要把人力物力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估计大西洋一路上

  惊涛骇浪,战舰的舱盖都封上了,丘吉尔坐在舱里,向他的随行人员介绍了即将举

  行的双边讨论,他手头摆着“关于我所设想的未来战争进程的三份文件”,即《大

  西洋战线》、《太平洋札记》和《一九四三年战役》。首相的文件是对英国参战日

  标作出透彻的战略分析的三篇杰作。

  首相的舱房设在舰长室里,隔壁是一间特设的旅行地图室,以便首相随时掌握

  全球战争的进展。在北非,第八集团军发动进攻,迫使隆美尔暂时撤出托布鲁克,

  如同红军在莫斯科城门前英勇抵抗的消息一样,从北非传来的消息为同盟国的事业

  带来了安慰。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正乘军舰前往摩尔曼斯克,他将与斯大林会晤,

  丘吉尔给他发了一封电报,提出鼓励性的建议:“俄国如果对日本宣战,对我们将

  是极其有利的。”麦克阿瑟认为,说服苏联减轻远东的压力,是“一个绝妙的好主

  意”。罗斯福总统也支持这个主张,他致电斯大林,建议“共同讨论研究可能出现

  的各种局面”,但是斯大林置之不理。

  首相离开伦敦的那一天,向在中国的那块殖民地发了一封鼓舞士气的电报,赞

  扬他们“顽强地保卫了香港的人民和这座堡垒。在你们面临严峻的考验的时候,我

  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莫尔特比将军已经开始撤出九龙半岛的阵地。在面向

  海岸的山丘上,幸存的加拿大、苏格兰和印度军队不得不疏开布防,他们和两千名

  香港志愿者一起,准备拼死保卫这座小岛和小岛上繁荣的城镇。

  两天以后,他们击退了日军企图发动的第一次入侵,但是,日军从四分之一英

  里分界线另一边的大陆上,对香港连续炮击和轰炸,大大削弱了他们的阵地,以致

  他们没有预备兵力击退日军在十二月十八日夜间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借着燃烧着的

  油库的熊熊火光,六个营的敌军到天亮时波过了海峡。战场形势已经毫无希望,但

  莫尔特比和总督号召士兵继续抵抗,他们在海岛的山坡和山顶上进行了一系列激烈

  的后卫战。在后来的七天七夜里,香港的守卫者终于一码一码地让出了这座城市。

  英国三军参谋长会议和丘吉尔只好听凭中国海岸上这块实在无法防守的皇家殖

  民地最终失陷,但他们没有料到日军会这么快地从马来亚南下。皇家海军的主力舰

  被击沉以后,一般又一船日本士兵运抵宋卡和帕塔尼的港口。由于没有皇家空军截

  击,唯一试图阻止日军登陆的行动发生在十二月十一日夜间。荷兰的O —XVI 号潜

  艇在帕塔尼港附近袭击了四艘日本运兵船。它发射的鱼雷没有一个击中目标,第二

  天,科泰纳上尉的这艘潜艇误入英军布雷区,触雷炸毁了。

  增援部队正在开往马来亚,四个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原来要运给苏联红

  军,现在从波斯转运新加坡。英国陆军第十八师,正乘船绕过好望角开往利比亚,

  准备参加沙漠战争,现在改变方向开往远东。他们横渡印度洋,要到一月中旬才能

  到达。丘吉尔担心日军向北发动进攻威胁印度。十二月十二日,他扩大了远东英军

  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爵士将军的指挥权,同时提醒他:“你必须注意东方。缅

  甸现在划入你的防区。你必须阻止日军向缅甸和印度推进,并力图在马来半岛切断

  他们的交通线。”

  德国和日本联合进攻印度的建议,实际上是大岛大使两天后向希特勒介绍东京

  的作战目标时提出来的。这是新德里的英军参谋部最担心的一种战略格局。令人震

  惊的消息不断从马来亚传来,但韦维尔部队的战线拉得太长,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

  只好向珀西瓦尔将军发电报,要他坚守阵地,等候横渡印度洋的增援部队的到来。

  “帝国人民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在远东的地位的安危在此一举,”珀西瓦

  尔将军十二月十日从新加坡向马来亚的指挥官下达了一道鼓舞士气的命令,指示他

  们坚守马来亚暹罗边界沿线的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们在兵力上占有三

  比一的优势,但是,在他意料之中的“长期艰苦的”战斗中,英军指挥官将要指挥

  他们训练很差的士兵同久经战斗考验的日本军队及其轻型坦克作战。大部分印度军

  队既没有坦克和坦克炮,又没有装甲作战经验,因为战前制订作战计划的人员认为

  这些东西在马来半岛森林中是用不上的。他们忽视了半岛上的公路干线,这些公路

  是为了把马来半岛的橡胶和锡运到新加坡而修建的,正是沿着这些公路,日军将要

  发动“自行车闪电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