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糊涂读史_端木赐香【完结】(20)

  第19节:李鸿章的傲慢

  李鸿章的傲慢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大清官员在对待外夷方面,态度随着大清武力的一败再败而逐渐发生改变,大致的规律是——前倨后恭!而李鸿章却变化不大,总的来讲,是一直坚持“倨”着。李鸿章当然有倨的资本,他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个在外交舞台上与“鬼”周旋的人——大清第一个外交家。李鸿章近1米8的个子,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前面,一点儿也不逊色。李鸿章的外交生涯让西方人知道了大清国有一个“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他的才情,他在“鬼”面前的不卑不亢甚至略显傲慢的大员风范,居然引起了诸多欧美人士的好感,“鬼眼”之下,李鸿章甚至有半神半仙的气质——濮兰德的《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从容貌来看,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为李鸿章难以接近,这不是因为他给你巨大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采给人以威严的感觉,像是某种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文雅和对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的优越感。”

  虽然李鸿章的倨也表现在对内方面,但他的倨更多的表现在对外,也就是对待外夷方面,这一切很有意思。广为流传但未得查证的一个版本是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闻阁下有称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我们的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果然出口不凡!

  有关李鸿章倨傲的版本特别多,虽然有些是野史兼小说家言,不能算作信史,但我觉得这些事情发生在李鸿章的身上,也算是合情合理,特别是他与小日本的较量,其中的细节描写最有意思,且姑妄录之于下:

  故事一:1870年,日本使臣柳原前光带着日本外务府的文书,拜见李鸿章,要求两国通商,订立条约。李鸿章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与我通商,是求我们来了,为了显示“礼仪之邦”,大国风范,当然要同意。奈何总理衙门不同意,指示:只许通商不许签约。李鸿章认为不是什么事,赞同签字。1871年,日本大藏伊达宗城与柳原前光又来了:贵国已同意我们通商。我们这次来,是要建立一个友好条约。

  李:就来两人?是不是太非礼了?

  日:李中堂大人,大清国人口众多,大大的;我们日本是大清国的孩子,小小的。我们来这里,是小孩找大人,来的人不应该太多的。

  李大笑:小小的。伸出小拇指对着他们。

  谈判的时候,李鸿章看帖子很细,发现其中一条:日本国可运输货物到中国内地,也可到中国内地购买货物。

  李在两个“可”前各加一个字——“不”!

  故事二:1874年,日本觊觎台湾,清日战争一触即发。台湾的清兵超过日军三倍,但统帅沈葆桢认为大清没有铁甲舰,恐不是日本对手。侵台日兵人数本就少,又染上了疫病,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也有些怯战。双方都怯的结果,便是李鸿章与柳原前光坐到了谈判桌上。李吸着自己的水烟袋,对坐在自己面前的柳视而不见,中国第一外交家吐烟圈的水平超过了好多小流氓,在鬼子们的面前,他当然不放过任何显示自己烟圈水平的机会——可怜的柳原前光被呛得一阵儿咳嗽!还没有咳嗽完,李鸿章一口痰吐了出来,命中率真高,不偏不倚,正好落到了柳原前光的脚上。李的侍卫们实在憋不住,竟有笑出声儿的。柳原前光受不了了,说:大臣阁下……尚未说完,李鸿章的漱口水又全喷出来了,落到了柳的裤腿上。柳急了,站起来,一番八格牙路,两个侍卫把他摁下去。

  李鸿章这才懒洋洋地开口:干什么来了?

  柳说了好多,中心意思是:不打了,给俩钱。

  李:呸!要钱没有,要打奉陪。送客!

  上面两个故事,自然也是野史小说家言。类似的故事还有,虽没有如此极端,但鸿章的傲慢架子还是有的,不是埋头喝汤目中无人,就是大吐烟圈不理人家。一是天朝本身就傲慢,二是鸿章本人也有傲慢的资格,三是小日本在明朝时长期为我贡属国。小日本这时候想在中国争得与西方列强一样的“最惠国待遇”,咱对它的评价是:想得美!综上所述,日本使者在谈判桌上受些闲气也是正常的。受过李鸿章之气的,还有日本名臣伊藤博文,这个倒是真的。据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记载,中法战争之时,“朝鲜京城又有袭击日本使馆之事,盖华兵韩兵皆预有谋焉。朝鲜之为藩属、为自主,久已抗议于中日两国间。纠葛未定,日本乘我多事之际,派来津交涉。乃方到而法人和局已就,李鸿章本有一种自大之气,今见虎狼之法,尚且帖耳就范,蕞尔日本,其何能为?故于伊藤之来也,傲然以临之。彼伊藤于张邵议和之时,私语伍廷芳,谓前在天津见李中堂之尊严,至今思之犹悸”,一句话,鸿章的傲慢居然吓得堂堂的伊藤心有余悸,也不知中堂大人是否向人家鞋上吐痰来着,但是能把人家吓着,估计动作不小……可是时移世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仅仅是十年之后,李鸿章比伊藤还要不堪,亲自跑到日本求和去了,不知一身傲慢的天朝老臣意下如何?只听见梁启超一动情之语——“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