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撒菲·倒刺却是一代名相。上任后,他禁止军事将领们轻视法庭的判决,抑制粮食征收官吏对人民过度的征收,并增加慈善机构的基金,鼓励和资助文人学士。尽一切努力用正规的民政管理来代替纯军事统治。
阿鲁浑汗对这位宰相极为信任,将一切行政都交给了他,自己则专注于对外关系。
有了叔叔的前车之鉴,阿鲁浑汗全面恢复对马木留克王朝的敌对,获取贵族和将军们的支持。但是,西北的金帐汗国,东北的察合台汗国给他的压力一点不比给他父亲的压力小。为了对付马木留克王朝,他必须有自己的盟友。
从旭烈兀西征开始,蒙古人便不自觉地和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成为了“盟友”。安条克、亚美尼亚等基督教国家都成为其藩属,一起对伊斯兰世界开战。可严格意义上的盟约关系却没有建立。
阿八哈汗时,教皇克勒门四世、格列高利十世、尼古拉斯三世都派来使节前来修好。但只是希望伊儿汗国的蒙古人皈依天主教并保护东方的基督教徒,而对于与伊儿汗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打击马木路克王朝的倡议并未响应。
两者有着共同的敌人,但却不能共同进退,而马木留克王朝的盟友金帐汗国却实实在在给了伊儿汗国极大的压力。
阿鲁浑汗决定把这个境况扭转过来。
1285年,阿鲁浑汗致函教皇霍诺里乌斯四世,向西欧基督教国家提议两面夹攻马木留克王朝,没有得到回音。
见书信不能表达诚意,1287年,阿鲁浑汗派出景教徒拉班·扫马和麻古思正式出使西欧,向法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一世以及新任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呈递礼物和书信,倡议西欧基督教国家共同行动进攻马木留克王朝。为了谈判成功,阿鲁浑汗甚至承诺:只要伊儿汗国和西欧同盟军攻占耶路撒冷,他就接受洗礼,改信基督教。
可是,教皇和各国国王除了给了使节应有的礼遇,并回赠了很多礼物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应阿鲁浑汗的请求。和欧洲联盟的希望彻底成为泡影。
阿鲁浑汗无奈,只能用守势面对马木留克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起兵攻入叙利亚。这也是他命运不济,此时西欧的教皇和国王们早就没有了东征的兴趣,再加上因为拔都西征残破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早就对蒙古人不放心的他们自然不会响应阿鲁浑汗的请求。
这个死结,阿鲁浑汗注定无法解开。
在统治汗国的7年中,阿鲁浑汗除了内政外交,最关心的还有一件事,那便是修习瑜珈方术,以求长生不老。为了这个目的,他在众多方士的指引下,每日服食金丹。
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了长生而吃仙丹最后导致暴死的帝王不胜枚举,可惜阿鲁浑汗远在伊朗,不知道这些典故。结果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在盛年便被金丹搞得体虚多病。
1290年,只有32岁的阿鲁浑汗便重病不起,一直反对他内政方针的将军们趁机发动政变,逮捕处死了宰相撒菲·倒刺。而在同一年,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汗率军一万由打耳班攻入伊儿汗国进行骚扰。
虽然内忧外患,可已经病入膏肓的阿鲁浑汗对这一切都已无能为力。
1291年,33岁的阿鲁浑汗因金丹淤毒而死,国家的烂摊子,只能交给后人来打理了。
〖①②(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译:《史集》第三卷,163~164页,19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八、否极——乞合都汗与拜都汗的统治
阿鲁浑汗暴死,宰相撒菲·倒刺又在政变中身亡,伊儿汗国的中枢顿时混乱不已。
混乱的中枢,必然导致汗位的传承再度晦暗不明。
为了帖必利斯城中的那个宝座,阿鲁浑汗的弟弟乞合都、拜都和他的儿子合赞形成三大阵营,再次掀起血风腥雨的斗争。
以能力来说,乞合都、拜都二人都是庸懦无能,沉溺酒色之徒,而合赞在父亲在位时任呼罗珊总督,治军严谨,为政持重,是个非常有能力的王子。
有能力本是好事,但在争位上反而成了弊端。那些发动政变的将军们所希望的,并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明君,而是希望一个能让他们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得庸主。他们都“畏合赞之性严,亦不欲奉之为主。”①
合赞首先被淘汰出局,剩下便是乞合都和拜都了,而从实力的强弱来看,拜都势单力弱,乞合都是小亚细亚的总督,相对实力更强。
于是,乞合都便在这种荒唐的竞争下,以他的无能和昏聩获胜,成为伊儿汗国第五任“伊儿汗”。
这样获胜,属于意外之喜,乞合都汗依俗在宫廷宴乐一月,大发赏赐,以至于宫中府库“至是因赏赉为之磬。前此诸汗所保存之珍宝,概为乞合都分赐诸可敦妃主。”②
宴饮之后,乞合都汗便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统治。他将一切政务都委托给宰相宰相撒都只罕,自己只顾着寻欢作乐,四处搜寻美女充填后宫,甚至强暴大臣的妻女,以至于贵妇人们噤若寒蝉,都不敢靠近宫殿。
而撒都只罕作为宰相,大权独揽,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培植私党。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
这对君臣各取所需,都很快乐。但这时的伊儿汗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