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切,都不再与“和卓”有任何关系了。
叶尔羌汗国灭亡185年后,准噶尔汗国灭亡110年后,和卓们续写的故事也到了尽头。
第八章 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
〖和硕特、叶尔羌这两个汗国都灭亡于准噶尔汗国手中。这个“最后的游牧帝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噶尔丹、策妄阿拉不坦、噶尔丹策零是清朝的“叛贼”吗?〗
前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亮剑》,使人们对一个名词深为热衷——“亮剑精神”。按照片中主角的说法,“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这种精神为人们所称道,也衬托出当下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所剩无几。人们之所以仰慕汉唐,恐怕就是因为对于那个时代强悍精神的向往。
有人曾说,这种亮剑鲁莽有余而智谋不足,君不见历史上无论多么强悍的人物,在无力相抗的时候,都要暂时收敛锋芒,深山练剑,寻求时机一招毙敌。这才是真精神,面对强敌而贸然亮剑,只是匹夫之勇。
诚然,汉高祖向匈奴和亲,唐太宗向突厥称臣,均是如此,即使成吉思汗,在成为一代天骄之前,也是韬光养晦。但是,即便是他们认为自己有实力的时候,对手的强大仍然使较量的胜负是未知数。没有过人的勇气,也是不会亮剑的。
毕竟,纸老虎只有戳破之后才会发现他的虚弱。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的这种亮剑精神层出不穷,面对人口比他们多,幅员比他们广,科技比他们发达的国家,一次次亮出自己的征服之剑,创造了众多传奇,而同时也刺激出更多为了反抗他们征服而亮出迎战之剑的英雄。
历史的车轮,就在英雄们相对亮剑中,缓慢的前进。
走到十七、八世纪的时候,游牧民族驰骋于天地之间的日子走到了尽头,一个个近代化国家的崛起,使他们再没有了亮剑的机会。大多数游牧民族安于作为陪衬,满足于弱势的安乐。
但总有例外,总会有“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的剑客,为了尊严,宁可倒下。
准噶尔汗国便是这个例外。身处与俄罗斯和清两大帝国之间,虽明知对手强大,却频频亮剑,不甘心自认弱小,直至国亡种灭。
他们用一百余年的历史,书写了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
一、扑朔迷离的建国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明清之际的所有蒙古汗国中,它的建立时间恐怕是最有争议的了。
《蒙古民族通史》中,把汗国的建立定在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是以噶尔丹打败自己岳祖父鄂齐尔图彻辰汗为标志。
法国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把建立时间推前到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立者是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
日本学者若松宽在《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中,与勒内·格鲁塞说法相同,认为巴图尔珲台吉继承父亲哈拉忽剌的事业,在1634或者1635年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苏联学者伊·亚·兹拉特金在《准噶尔汗国史》中,也将汗国的建立时间定在1635年。
日本学者宫胁淳子虽然在《最后的游牧帝国》中压根就不承认有“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只认为是“部”或者“珲台吉国”,但也认为其崛起应该从巴图尔珲台吉开始。
学术问题是不能民主的,不能哪方人多便听哪方。但大多数专家把时间定在1634~1635年之间,总是有一定道理。
游牧汗国的国名都是后世的学者为了叙述方便而加上去的。例如前文的叶尔羌汗国,其建立者是取名“Mamlakat-Moghuliye”,意即“蒙古国”,而与其差不多同时建立的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名称是“Moghul”,也是“蒙古国”的意思。为了区分,便前者为叶尔羌汗国,后者为莫卧儿帝国了。
因此来说,“准噶尔汗国”也是后世学者叫出来的,是对统治天山地区的游牧政权的称呼。而其建立者和之后的统治者,都称自己为“准噶尔”的可汗或者珲台吉。那么,汗国的建立,应该从准噶尔开始在天山崛起,成为主宰天山地区以及所有卫拉特部落的时代算起。那,时间必然要定在巴图尔珲台吉身上。
也许这并不科学,但目前也只有这样的算法,看起来比较合理。
现在,我们就以巴图尔珲台吉为分界线,看看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过程吧。
故事还要从达延汗分封诸子开始讲起。
卫拉特人在北元时代一度成为掌控整个蒙古命运的强大力量,几乎垄断了“太师”这一职位,对可汗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到脱欢、也先父子时代更是登峰造极,也先甚至无视数百年“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的传统,自立为汗。但所谓月满则亏,卫拉特人在也先之后,内部的统一不复存在,而蒙古正统派却迎来了自己的巾帼英雄满都鲁皇后以及中兴之主巴图孟克达延汗,对其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打击,卫拉特人一蹶不振,向西迁徙,离开了蒙古中心,来到了现在新疆北部和外蒙古西部地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