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62)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军攻破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杀,朱

  由崧和嫡母邹氏乘乱逃出,暂居于黄河以北的孟县。同年河南巡抚高名衡向

  朝廷报告:“世子亦尚无子女,流离孤苦,惟有母子相依,诚可悲矣。”下

  文又详细报告了从洛阳逃出的福府官员侍从共二百零九名,其中包括右长

  史、承奉副、典宝、典膳、黄服、随侍司执事、书堂官、内执事,此外还有

  “王亲”邹存义(即福王妃邹氏之弟)等五人。①有这样一大批王府官员和王

  亲跟随,要说朱由崧是个假冒的福王世子简直是奇谈怪论。何况崇祯十四年

  时福藩一败涂地,生活无着,到处乞怜,谁也不会预测到他后来会入继大统。

  崇祯帝对亲叔的遇难深表关切,据弘光时吏部尚书(崇祯朝任刑部尚书)徐

  石麒的奏疏说:“福王殉难,先帝尚遣一勋臣、一黄门、二内侍验审含殓。”

  ②二月,命驸马都尉冉兴让、司礼太监王裕民、给事中叶高标携银赴河南慰问

  福世子③。九月,“命福世子由崧还河南(指洛阳)”④。1643 年(崇祯十六

  年)朱由崧袭封福王;洛阳再陷后,朱由崧逃到卫辉府⑤,因穷困潦倒曾经向

  潞王朱常淓借银,后来又一道南逃淮安。这些材料都证明从洛阳被义军攻破

  到崇祯朝廷覆亡,明廷和地方官员从来没有怀疑过朱由崧的福王世子身分。

  上文已经说过朱常淓是朱由崧竞争帝位的主要对手,如果朱由崧来历不明,

  朱常淓绝不可能缄默不语。弘光初立之时,苏松巡按祁彪佳在五月二十八日

  的日记中记载:“潞王承奉李君来晤,言今上(指朱由崧)遇难,潞藩周旋

  诸事。”⑥这就证明当朱由崧落难时,潞王深知其身分,曾经在生活上给以接

  济。朱常淓通过他身边的承奉大谈当年旧事,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无意同血统

  更近的福藩争夺帝位,还以过去有恩于“今上”希望得到应有的照顾。何况,

  弘光即位后封嫡母邹太后的弟弟“邹存义为大兴伯,并予世袭”①,封元配黄

  ② 《明神宗实录》卷五五○、五五四、五五五、五五八、五七○。谈迁《国榷》卷一○一记:“万历丁未

  十月癸未生由崧,戊午七月甲辰封德昌王。”朱由崧生于七月,谈迁误为十月;戊午为万历四十六年,年

  月全错。又《国榷》卷九十七记,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壬寅日“福世子由榘薨”,亦误,李清《南渡录》卷

  四记弘光元年二月乙亥日“追封皇弟由榘颍王,谥冲”。

  ③ 参见《国榷》卷九十八。

  ① 崇祯十四年河南巡抚高名衡题本,见《明清史料》壬编,第五本,四一三——四一四页。

  ②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七《徐石麒传》。

  ③ 《国榷》卷九十七、九十八;孙承泽《山书》卷十四。

  ④ 《国榷》卷九十八。

  ⑤ 康熙三十四年《怀庆府志》卷九《古事》记:崇祯“十四年辛巳,贼陷河南府,德昌王北渡入怀庆。”

  彭孙贻《平寇志》卷五记:“命怀庆知府程之鹏护卫世子。”同书卷八又记:崇祯十七年二月初三日“怀

  庆兵变,福王同母走,出东门与母相失,走卫辉,依潞王。”

  ⑥ 《祁忠敏公日记》《甲申日历》。

  ① 李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氏兄弟黄九鼎为雒中伯、黄金鼎官都督同知②,这些“懿亲”不可能不认识朱

  由崧。全祖望等人硬说朱由崧不准童氏入宫是怕暴露自己假冒的真相,在情

  理上根本讲不通。

  黄宗羲等人最大的诬罔表现在对弘光皇太后邹氏的造谣生非。从河南迎

  接到南京来的太后是老福王朱常洵的元配邹氏。邹氏是明神宗在万历三十一

  年为朱常洵选的王妃③,按当时惯例,选后、妃的年龄都在十四五岁,邹氏生

  年约在万历十七年(1589)左右,到1644 年大概是五十五岁。甲申(1644)

  八月,大学士高弘图奉命往广陵驿迎接,随行的幕客谈迁记载:“恪恭仁寿

  皇太后邹氏,福恭王之元妃也,于上为嫡母。”下面又引太后弟邹存义叙述

  邹氏辗转流离的经过相当详细。邹太后到达南京时,弘光上迎笺中说:“属

  国家之多艰,鹤发添忧;闵霜雪之入鬓,凤舆飞辖”④,足证邹氏到南京时已

  是一位老妪。时任工科都给事中的李清记,甲申八月辛未日,“皇太后至南

  京,..各官迎江干,上跪迎洪武门内,各泣下”①。当时迎接太后的场面相

  当大,文武百官朝见的很多。后来弘光帝与邹太后由南京出逃时本是一路,

  途经溧水遭乱兵阻截才各奔东西(详情见下文)。邹太后到达杭州后朝见过

  她的大臣也不少,只是又出现另一种谣言说邹太后是马士英的母亲冒充的,

  这种谣言不值一驳,却证明太后春秋已高。黄宗羲、林时对等人对弘光母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