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都是上一步行动的结果,而真正的集中即为有计划分散伪结果。” 实际上,
我们所说的集中也是相对的,因为集中本身就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战争
指导者只有善于将集中与分散巧妙地结合起来,才可谓真正找到了用兵的奥
妙。
(二)妙在各个歼敌
1、先弱后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的传统战法。各个歼
灭,首先要拣弱敌打。毛泽东一再强调指出:当敌人使用许多旅分路向我前
进的时候,我们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软弱的,
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地理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一路或一
部,得手后,依据情况,或者再歼敌一路或一部,或收兵休整,准备再战。
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
后取大城市。
“避实击虚”,古已有之。公元前632 年,晋楚城濮之战,普军巧妙地
避开了楚军坚强的中军,采取了择弱而击的战法,首先击败由陈、蔡两国临
时拼凑起来的右军,接着诱歼了较弱的左军,尔后合军夹击中军,聚众扑强,
② 曼施坦因: 《失去的胜利》第264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 卷第 577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第71 页。
①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第927 页。
② 利德尔·哈特: 《战略论》第457 页。
大败楚军。
管仲讲 “凡用兵之法,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
①
者瑕。” 实质上说的就是先弱后强,各个破敌的道理。刘伯承元帅把以弱耗
强,以强击弱,以散耗集,以集灭散作为我军以弱胜强的基本方法。避实而
击虚。虚破则实亡,避坚而击瑕,瑕亡则坚消,所以善用兵的军事家无不强
调从弱处下手,从瑕处开刀,以对敌造成泰山压顶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反攻把主突方向选择在较为
薄弱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正面,一举突破敌军防线,达成对德军第6集
团军的合围。1948年我军进行的睢杞战役,不是以歼灭整五军为目标,而是
以歼灭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为目标,从而保证了对敌的速决全歼。
先弱后强,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的原则,并不排
斥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打 “强”敌。在战争中,处于年线作战的军队,往
往易遭敌多路分进合击,各路敌人对我威胁不一。择弱而歼之,虽不失为防
御中争取主动的妙招,但在一定条件下,善于选择对己威胁最大的敌人作为
歼击对象,对于粉碎敌之进攻,达到一战而定局的目的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1946 年宿北战役,面对敌四路进攻的形势,在选择何路之敌作为歼击目标
时,华野首长设想了五个方案,陈毅同志认为,以集中力量歼灭进攻沭阳一
路敌人为最好,其理由是四路敌人中,以进攻沭阳的一路敌军对我威胁最大,
只有集中兵力歼灭该路敌人,才能取得主动,有利于改变整个战场形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对在战争中打强敌
必要性的最好发挥。清代陈光宪说: “有先击强者,谓强破自溃也。”“选
①
锐以冲之”, 击强拔首,可震撼敌营而激励我士气。1947 年孟良岗战役,
在选择歼击目标上,华野首长认为,强和弱是相对的,整 74 师是强敌;但也
有其固有弱点,该敌是重装备部队,进入山区,地形对其不利,机动受限制,
重装备不能发挥威力,其强点相对削弱了,同时该敌十分骄横,同其他敌军
矛盾很深,在我围歼该敌又坚决阻援的情况下,其它敌军不会奋力救援。于
是定下了歼敌整74 师的决心。用陈毅的话说,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
将首级的气概。结果是我们如愿以偿,蒋介石则伤心不已。
2、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古今中外,聪明的军事家都力争打运动之敌。
②
“攻必先其所寡,击必先其所动。”这里的 “动”即是指运动之敌。运动之
敌好打,是因为它没有工事依托,准备不充分,利于我出其不意,速决全歼
之。围城打援,围三缺一,攻其必救,围魏救赵等战法,都是智调静止之敌
为运动之敌,以便速歼的传统战法。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也是我军确定作
战方向,选择歼击日标的重要着眼点之一。中央红军第一次反 “围剿”作战,
决心集中兵力伏击从源头出动之敌,但该敌察觉我有准备,不脱离源头居高
临下的阵地,我军两度开进小布设伏,又两次忍耐撤回,后来终于等到了歼
敌 18师于运动中的战机。
(三)妙在我专而敌分
高明的军事家,在强调我 “专”时,总是把它与造成敌之“分”结合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