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因此每一个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结果也
会对整个行动的结局发生影响,都会使最后的结果有所改变,尽管改变得很
③
小。” 谋略,作为战争的主观指导,必须全面地认识客观条件中的诸种因素。
毛泽东说:客观实际包括敌我双方,“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
①
只有我们的头脑 (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军事谋略的客观基础是指除军
事家主体条件之外的一切影响军事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制约
军事活动的所有物质因素,如国家政治状况、军事力量、经济、科技、自然
因素等,还包括军事家主体条件之外各种影响军事活动的精神因素,如民心、
士气、心理等。同时,对方军事家的脾性、能力及谋略也是我方军事谋略的
① 《明太祖宝训》卷五,《谕将士》。
① 《毛泽东选集》第445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46 页。
③ 《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78 年7 月第 1 版第 148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66 页。
客观基础,因为它们同样是独立于我方军事家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定计用
谋,不仅要从客观物质条件出发,还必须从群众的情绪、军队的士气的实际
出发,不仅要从我方的客观实际出发,还必须从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
刘伯承元帅则提出了著名的 “五行术”。他强调,指挥员“研究情况要
②
从任务、敌情、我军、地形与时间的综合估计考虑而定下决心。” 他谆谆告
诫我们, “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下面,我们将对谋略的诸种主要客观因素作些分析。
二、谋略与政治
(一)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
《孙子》开宗明义地把“道”列为准备和进行战争的第一件大事。他的
所谓 “道”就是政治。
战争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克劳塞维茨说过: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
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
①
种手段的实现。” “政治因素对制定整个战争计划和战局计划,甚至往往对
制定会战计划,却是有决定性影响的。”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着战略方针。
例如美国的军事战略,服从于争霸世界的政治目的。相反,我国的积极防御
战略,是由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完整的政治目的决定的。
打击目标的选择,有时直接服从战争政治目的。例如,抗美援朝后期,
我军为达到停战谈判的目的,当英美不愿停战时,我们就以英美为打击日标,
当英国及其它仆从国愿意停战谈判而美军不愿谈判时,我们就重点打美军;
后来,李承晚破坏谈判和协议,我们就重点打李伪军。
(二)国家政治状况
谋略制胜,莫贵于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说:“善用兵者,修
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战国时期的兵家更明确地指出: “凡战法必
③ ④
本于政胜” ,“治强为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兵之胜败,本在于政”
⑤等等,阐明了胜败从根本上取决于政治上的优劣。 《韩非子》认为,挫败敌
人的进攻,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靠政治上的安定和国家
得到良好的治理。它强调 “安,则不可攻”,“治,则不可攻”。这些说明,
谋略家重视修明政治。
谋略家还应当根据国家政治状况选择适当的作战时机。
《吴子》曰:“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说的就是当国内不团结、不
和睦时,不宜出兵作战。正确地判断和利用政治形势,是谋略成功的重要条
件。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扩大根据地应该采取 “波浪式的推进政
策”。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冒进,较快地
扩大发展地域,当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逐步推进。
② 《刘伯承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2 年第 1 版,第203 页。
① 《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78 年7 月第 1 版,第43 页。
② 《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78 年7 月第 1 版,第 896 页。
③ 《商君书·战法第十》。
④ 《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
⑤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在当代战争中,进攻的一方往往利用对方的政治矛盾和内乱乘机进攻。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就充分利用了当时阿富汗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反政
府的武装斗争遍及全国,国内政局动荡的形势。
(三)国际政治形势
制订谋略,必须客观地估量世界形势,考察国际关系可能的发展趋势以
及它们对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把中日战争作为世界中的一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