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希腊、罗马战争史,特别崇拜古代战争名将和英雄的智谋和业绩。他
把许多课余时间用来阅读古代名将传记。在他19岁的时候,当意识到自己将
以军事为终身事业时,在公务之余,更加紧了军事史的自修。据记载,在此
期间,他潜心钻研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等名将指挥过的83 次战争的经
验,从中获得了军事谋略营养。他在回顾这段体会时说: “象亚历山大、汉
尼拔、凯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杜伦尼、尤金亲王和腓特烈那样进行进
攻战争吧!读一读反复地读一读他们83 次远征的厉史,并根据这些历史进行
自己的思考吧!这是成为伟大统帅和揭开军事学术之谜的唯一手段。这样,
你就会得到启示,你就会抛弃那些与伟人们所坚持的原理背道而驰的规则。”
①欧洲许多军事家在研究拿破仑指挥的50 多次战役后认为,拿破仑的军事谋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65 页。
② 《军事学术》杂志1981 年第 1 期第2 — 3 页。
① 《拿破仑的军事生涯》第115—116 页。
略思想和战争原则,大多数源于古代欧洲名将的论著之中。
刘伯承是一位在军事历史 “学校”毕业的一代中国名将。早年,他从一
个青年军人参加护国护法战争的时候,就开始悉心研读 《孙子》了。之后的
几十年中他对古代、近代兵法研讨从未间断。他对 《孙子》爱不释手,对《六
韬》、 《三略《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左传》等也非常悉,
许多重要章节都能背诵如流。他不仅熟谙中国兵法,而且对外国著名军事家
的论著和传记也很注意研究。他反复阅读过苏沃洛夫的 《制胜科学》,克劳
塞维茨的 《战争论》,以及托尔斯泰、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等人描写战争的
文艺作品,同时他还细心研究过日俄战争史和苏联红军继斯大林格勒会战之
后的 10个战略性进攻战役的经验,从中研讨识谋、用谋的奥秘。战争实践证
明,刘帅智谋过人,与他注重吸取军事史中百家军事谋略思想密不可分。朱
德称赞刘伯承 “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有古名将风,为国
内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用生动形象的诗句评价刘伯承说:“论兵新孙吴、
守土古范韩。”
从战史中学习军事谋略思想,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它不仅时间长,而且
内容相当广泛。因此,必须有正确研讨方法,常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在批
判中求继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一种社
会意识一经产生出来,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社会实践产生反作用。军
事谋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概莫能外。一种谋略思想、原则,首先是在当时
的战争实践的沃土上培育出来的,同时又是对前人优秀军事谋略思想、原则
的继承。 《孙子》继承前人的谋略思想,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继承了孙子
的许多谋略思想。所以,在吸取战史中军事谋略思想原则时,首先要继承前
人的优秀的宝贵遗产。当然,继承不是照抄照搬,食古不化,而是要在批判
中求继承。克劳塞维茨在谈到研讨战争史方法时认为, “考证历史上可疑的
事实”,是一种纯粹的历史研究,而 “从原因推断结果”和“对使用的手段
①
进行检验”则都属于批判性的研究。 他这里所说的批判,主要是指对战争中
的谋略思想、谋略手段以及战略战术原则运用的效果作客观的分析与评估,
以去粗取精。今天,我们所说的 “粗”,就是战史中蒙在某些军事谋略之上
的、带有封建迷信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糟粕。 “批判”,就是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拂去军事谋略思想上的尘埃,吸取战史中军事谋略
思想的真正价值,以资借鉴。
二是在借鉴中求发展。继承的目的在于借鉴和应用。运用,从某种意义
上讲就是发展。古语说: “观今宜鉴古”“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
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的军事斗争中赛谋斗智的思想、原则、手段,大多可
以从战争史中找到影子,有些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就是借鉴其普
遍意义的缘故。只有善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谋略思想、原则、手段,才能有
所发现,有所发展。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刘伯承元帅是借鉴和发展古
代谋略思想,创造新战法的典范。如 “围城打援”,“夺城打援”,“攻城
打援”, “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围三阙一,网
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等等。这些军事谋略思想的运用,大都源于
古人又高于古人,鉴古而不泥古。外国一些资产阶级的军事头目和军事理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