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思想,统一认识,使庐山会议开出个比较好的结果。
李云仲的一封信
庐山会议后期(7 月26 日),毛泽东批发了《李云仲的意见书》,写了
近3000 字的批示《对于一封信的评论》。这个批示实际是7 月23 日讲话的
继续,以推动批判“右倾思潮”。从对大跃进的看法与对计划工作的意见来
说,李写的是一封极具见解而有代表性的“万言书”,其中还暴露了计委内
部的有关情况。李云仲原是国家计委基本建设局的副局长,写信时任东北
协作区办公厅综合组组长。他的工作岗位使他较能了解全面情况。这封长
达二万多字的信,于1959 年6 月9 日寄出,是直接给毛泽东写的。信的内
容具体,观点鲜明,论证确凿,态度诚恳。开头就说:“很早就想给您写这
封信,一直到现在才发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根据个人在实际工作中
的体验,我想对目前经济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联系到一些思想作风问题,
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毛泽东的批示说,李云仲“认为从1958 年第四
季度以来,党的工作中,缺点错误是主流,因此作出结论说,党犯了‘左
倾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的错误。而其根源则是在1957 年整风反右的斗争
中没有‘同时’反对‘左’倾冒险主义的危险”。“他几乎否定一切。他认
为几千万人上阵大炼钢铁,损失极大,而毫无效益,人民公社也是错误的,
对基本建设极为悲观。对农业他提到水利,认为党的‘左倾冒险主义、机
会主义’错误是由大办水利引起的,他对前冬去春几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
大办水利,没有好评。他是一个得不偿失论者,有些地方简直是‘有失无
得’论。”当年像李云仲这样较高级的干部,敢于直言上书,指出大跃进是
党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恐怕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会外的闲谈,
至少都还不敢这样露骨地直说。信中说“问题可能是从大搞水利建设开始
的”,这是事实。我在水电部工作,也有亲身体会。这股水利化的风大体是
1957 年冬刮起来的。李云仲的信中说:“这里提出两年水利化,那里就提出
一年、甚至几个月水利化,其实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做不到的。但许多
地方大量的大中型水库、灌渠、河流工程,在既无勘查设计,又无设备、
资料的情况下,就大规模施工了,结果有许多工程建成后毫无效果,或者
成为半成品;但是耗费掉大量的劳力和器材,这种工程我看过很多。”信中
还写到,1958 年1 月,他去过滦县扒齿港,亲眼看到该县为了要修一条100
多里长的大灌渠,既未经勘查设计,又未经群众讨论,要挖掉即将收割的1
万亩小麦。他找县委负责人谈,也未能制止住。结果这条水渠,雨季一到
全淤死了。后来又参加“苦干十天”的大会,10 天内养猪增1 倍,扫除文
盲,除掉“四害”,锄完大田,等等。“竟没有一个人提出意见,反而都去
应承这些根本无法实现的任务。”信中还特别提到:“大搞土法炼钢的运动,
这是一条失败的经验。国家经济力量的消耗太大了。几千万人抛开一切,
苦干了几个月,上亿吨的矿石,上亿吨的煤炭,上百万吨的钢铁材料,上
百亿度的电力,几亿吨的运力……都白白消耗在没有效果的‘生产’上了,
得到的却是毫无使用价值的土铁,这是对国家元气最大的消耗。”关于公社
化运动,信中谈到:“劳动力和各种资料也都造成巨大的消耗。我到过金县
郊区的一个生产队,这里共有300 多户人家,去年年初有猪300 多口,但
今年只剩了9 口,鸡鸭去年几乎杀光了。”关于基本建设,1958年全国已施
工的限额以上项目有1900 多个,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倍,几乎所有省、
市都要安排在几年内建成一个工业体系,现在继续施工的只有几百个了。
从而谈到经济工作中的本质、要害问题是:“1958 年和1959 年上半年的固
定资产动用系数连 50%也不到。(即100 元投资花下去,能动用的不到50
元)上百亿投资,上百万吨钢材,几百万吨水泥。木材……被白白抛在几
千个工地上,长期不能发挥效用。看到这些损失确实很痛心。这种情况本
来可以避免的。”然后信中说到,由于到处大办,都要翻番,只得大量“招
兵买马”,去年增加2100 万职工。结果不仅农民、渔民,而且售货员、理
发员、手工业者也都转为工人。购买力提高了,但消费资料远未跟上去。
信的第二部分建议“在各级干部中进行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教育,
教育全体党员坚持党的原则,加强党性锻炼”。应当说,这是切中时弊的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