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他们(指各省头头们)在当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都有
保卫自己劳动果实的本能。李井泉是挑担子的人,容易有脾气。我提倡过
密植,(关于密植)现在是中间偏右派。
关于密植这段话,是由田家英的插话引起的。1959 年初,田在四川他
舅舅的家乡蹲点,才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关于1958 年稻子平均亩产千斤,
原来都是一个口径。食堂经常吃稀饭,菜里见不到一点油荤。后来才查清
楚,亩产只有580 斤。这个现象在四川是普遍存在的。上海会议时,家英
就告诉过我,他在家乡如何饿肚子。上海会议后,他又到四川调查,发现
省委规定的“双龙出海。蚂蚁出洞”(只有行距,没有棵距)的高密植,社
员都接受不了。这时正逢毛泽东的《党内通信》下达:“插秧不可太稀,也
不可太密。”他就据此在蹲点的公社,号召不要过于密植。在省委召开的会
议上,他反对高度密植,同李井泉有过很大争论。最后省委还是决定,全
省继续实行高度密植,只是让田家英所在公社可以稀一点。
早在1958 年10 月,田家英在河南新乡七里营公社调查时,就发现过小
麦产量浮夸,食堂伙食很差,社员体质下降,劳动生产率低等情况。同时
还根据修武县委书记的意见,反映了公社所有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四川
将近半年的调查,使他对农村五风的情况,有了更多的感性的了解。在西
南组开会时,谈到下面受压而虚报产量这些问题时,他受到组长李井泉的
批评,以致讲不下去了。上山时,他领导的工作组交来真假罗世发的材料。
这些这时他都直率地谈了。毛泽东不能不相信在自己身边工作了十多年的
人讲的话,但又还得维护那些最忠实地、勇敢地执行总路线、大跃进的地
方负责人的威信,认为他们是身挑重担的人。
毛泽东接着说:现象与本质有时不容易看清楚。万人检查团(这是大跃
进时各地流行的造声势的方法)是形式主义,不能深入了解情况,群众不
会当众说真话。称赞《宣教动态》、《外事动态》办得好(这两个内部刊物
都反映了1958 年以来的某些真实情况),应当办《经济动态》。关于粮食产
量的估计,比7 月11 日夜谈的更为谨慎。毛泽东说真正高产的恐怕只有5%,
一般水平的是95%。而我们做工作,只能立足于95%。因此,年增产30%是
不大可能的。
谈到粮食问题时,小舟又说到全民炼铁,各种高指标,其根子在粮食估
产高了。毛泽东认为也不尽然。接着他又谈到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
对的道理。谈到这个问题时湖乔木一言未发,他是不同意这种理论的。毛
泽东颇同意乔木提出的,各工业部长们下去当几年厂长的建议。说孔夫子
的职业为道士,做过会计,管过田地。也同意我们说的,政治挂帅,不能
代替具体的经济工作。我们又提到还是由陈云挂帅好。我还说到三委(计
委、经委、建委)工作要统一。乔木说,少奇的意见,还是由陈云主管计
委工作为好。他还反映了刘少奇的一个说法:有人在观测中央仍有两派限
进与促退或左与右)。毛泽东说,富春是依靠王鹤寿的。接着又谈到袁绍之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会用将。《曹操传》、《郭嘉传》中对此都有反映。
之后又谈到不要怕乱的问题。周惠说,还是学生不上街、群众不打扁担
的好。毛泽东却说,乱了才好。1957 年汉阳学生闹事,当时估计全国各地
市一二三万学生想闹事不等,也不过几百万人吧。意思很显然:大乱了才
好大治。胡乔木当场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脓疮需要有白血球去攻,但全
身溃烂了,白血球失去平衡,就不行了。
此时彭德怀信刚发出。毛泽东便从彭信谈到洛川会议旧事,说华北军委
分委发的小册子,不同意中央在洛川会议定的游击战为主的战略方针。这
个小册子曾为王明所利用。
1980 年,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我
在国务院第十组(能源系统),曾应小组同志要求,介绍庐山会议情况。谈
完7 月17 日的召见后,大家插话说,这次谈话已经把你们几个人当做右派
朋友了,你们还蒙在鼓里。当时我即不以为然。后来也曾听有的老同志谈
到,上海会议时谈海瑞问题,就是“钓鱼”,就是“引蛇出洞”。我认为,“1959
年的夏季形势”是否可以套用“1957 年的夏季形势”,这个问题有待史学家
研究。
这是7 月17 日,彭德怀的信刚刚印发。从这天谈话内容以及情绪来看,
特别是饭桌上频频举杯,谈笑风生,应当说这时毛泽东还没有完全转向“左
派”,更没有立意发起一场反击,上述两封信也可为证。但对彭德怀的信(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