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对苏联建设的经验也比较了解。他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这样重
要的历史关键时刻,自然感到有责任向中央阐明自己的看法。
在彭德怀的信印发之后,我们几个人在田家英住处聚谈的那次,正谈到
信的内容时,张闻天进来了,同我们一起议论起来。记得我还开过一个玩
笑,说我们这是“低调俱乐部”。(抗日战争初期,汪精卫、陈公博等人持
悲观论调,自称为“低调俱乐部”。)所幸者,这个如追究其出典就不得了
的玩笑,在后来批斗高潮时,未揭发坦白出来。胡乔木马上接着说:不是,
不是,我们这是马克思主义俱乐部。这个细节可以说明我们之间谈话的倾
向。这是在庐山会议时,我同张闻天主要的一次接触,因为我们没有编在
一个小组。
张闻天的长篇《发言》,是7 月21 日在第二组作的(组长是柯庆施),
距离7 月23 日毛泽东讲话只有两天。这时对彭德怀的信的非难已经很多,
说这封信的矛头主要是“针对着毛主席”的种种吓人说法,都已传开,形
势比较紧张。就在张闻天将要发言的早晨,得悉风声已紧的胡乔木,打电
话关照,要他少讲些缺点,尤其不要涉及全民炼钢和“得不偿失”的问题。
可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张闻天以鲜明的态度、确凿的事实。
科学的语言,冒险犯难,直言极谏,完全支持已遭非难的《议定记录》稿
和彭德怀的信,作了长达3 个小时的发言。在他发言时,组长柯庆施和好
几个人,不断插话,表示不同的意见。他毫不让步,按照自己的提纲,侃
侃而言,直抒己见。后来批斗他时,说他的发言对彭德怀的信作了“全面
系统的发挥”,是“进攻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党纲领”。小组会
的发言,《简报》一般只刊要点。7 月23 日之后,这个“副帅”的《发言》
记录稿就全文印发下来。(这个记录稿不完整,现在《张闻天选集》所载是
根据原始记录重新整理的。)批判时,有人让秘书作了统计:全文8000 多
字,而讲成绩只有270 余字。用了39 个“但”字,“‘但’字以前虚晃一枪,
以后便大做缺点的文章”,13 个“比例失调”l 个“生产紧张”,108 个“很
大损失”(或“损失”),以及“太高”。“太急”、“太快”、“太多”等一大批
“太”字。《议定记录》对缺点及其原因没有展开论述。《发言》说是对《记
录》所谈缺点补充一些意见,实际是关于大跃进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
总结:对暴露出来的严重缺点及其后果,以及产生缺点的原因,作了系统
的论述;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三种所有制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
根本问题,作了理论的探讨;最后归结到党内民主作风的重要。
当时各小组讨论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意见,即前述多说缺点,就会泄
气,会打击群众的积极性。《发言》针锋相对地说,缺点定要讲透,缺点要
经常讲,印象才会深刻。我们从前犯过盲动主义,毛主席总是经常提及。
对缺点不要轻描淡写,要采取郑重态度。马克思主义者鼓励积极性靠真理;
我们现在觉得有些虚,就是真理不够。增产数字报了那么多,实际上没有
那么多。马克思说过,革命时容易办蠢事。列宁也说,要正视这些蠢事。
《发言》指出,缺点的原因可以讲得具体一些:比例失调是指标过高,
求成过急:“共产风”主要是所有制和按劳分配两个问题;虚报浮夸、强迫
命令是不允许讲话不允许怀疑所致,否则就扣“怀疑派”、“观潮派”等帽
子。讲缺点还应讲具体后果,这样才能取得经验,针对后果提出纠正办法。
如钢铁指标过高,其他指标也被迫跟着上,造成全面紧张和比例失调;基
建战线太长;“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做法浪费太大,工程质
量也差;新增工人大多,招2000 多万,人浮于事;企业产品不成套,任务
朝令夕改,不能实现价值;原材料缺乏,经常停工待料;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水平下降,不注意设备维修等等。从而造成大量资金和物资浪费、积
压,市场供应紧张,物资储备减少,财政结余用光,外贸出口不能完成等
恶果。全民炼钢不单赔了50 个亿,最大问题还在9000 万人盲目上山,使
农业生产受到损失,丰产也不能丰收。去年什么事都提倡全民,甚至要求
“全民写诗”,搞得老百姓不胜其烦。
从毛泽东起,当时大多数人还是要保食堂,认为这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
主义的一个标志。报纸上曾大批“资产阶级法权”,批按劳取酬。《发言》
建议取消“吃饭不要钱”,改为实行社会保险,照顾少数丧失劳动力的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